徐州市铜山区区委书记王维峰教师节慰问一线教师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春恩 刘会会)“今年又调来几个好老师,教学楼也是新盖的,离家近,就在这学校挺好的。”徐州市铜山区行知实验学校门前一群学生家长高兴地议论着。
近年来,铜山区坚持加大投入、轮岗交流、一校一品、关爱留守“四轮驱动”,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效激发管理活力,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2103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
多措并举,力求教师资源公平
“选择了教师,踏进校园的瞬间就应当把最美的笑容送给孩子,用心发现并收藏工作中所有快乐的火花,让它累积的光明照亮我们的教育探索之路,进而点燃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8月28日,铜山区教育局为300多名小学乡村教师举行入职培训,该区教育局局长吴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除每年招聘二三百名新教师外,铜山区推进师资均衡还有许多举措。轮岗交流已成常态,采取定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组建教育集团、名校托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教师、校长流动,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配置不均等矛盾。骨干引领成效显著。除成立区名师工作室以外,每所学校都选定若干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拟定培养计划,让他们定期举行观摩课、公开课及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增加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一方面靠专培兼,即一位专职教师负责对另外的一、二所学校的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学生进行定期集训,来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也让无专职教师的学校学生,得到专业指导与训练。另一方面资源共享,教研室于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全科教案,供全区小学教师复备参考。让全区名特优教师提前录制课堂实录,教学片段,上传至铜山教育网。”教研室副主任李文广介绍说。
加大投入,力求校舍设备公平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新建校区
近年来,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放在民生工程首位来抓。2011年起投入1.5亿元为143所中小学修建塑胶操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投入5.82亿元,加快改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127所学校通过教育现代化验收;投入近10亿元新建、改建校舍257栋、65万平方米。 今年计划投入5.35亿元新建改建项目61个,其中新建城区重点工程3个;校安工程及幼儿园项目35个,薄弱学校改造3个;配餐点20个。如今,在铜山最安全的房子是教室、最舒适的场地是操场、最靓丽的风景是学校。
一校一品,力求特色教育公平
2010年被表彰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多年来着力打造阳光体育运动这一特色品牌,形成了“人人参与、全面普及、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阳光体育模式,排球、三门球、足球、篮球、武术操、啦啦操等多次在省内外获大奖。广泛开展戏曲、面塑、器乐、书画等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连续举办十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年参演节目有器乐、科技制作、书画等几十种,参与师生3至5万人。致力于打造“墨香、书香校园”,如今“写一手好字,读满腹文章”已成为铜山教育的名片。
关爱留守、力求成长环境公平
徐州市铜山区第一届少儿春晚录播现场
留守儿童15400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11.7%,其中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有4870人,如何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铜山区多措并举,力求实效。“我们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 ‘关爱留守’责任书;设立专项经费,加快农村学校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镇公办合格幼儿园和乡村少年宫建设,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吃得健康、住得舒适。”局长吴亮说。
来到棠张镇中心中学,校长滕道忠指着一卷卷留守儿童档案如数家珍:“学校建立了详细的留守档案、爱心联络登记卡和成长记录袋。随时掌握留守儿童数量、区域分布、受教育程度、监护情况、需求状况信息,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主动反馈给镇、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做好跟踪处理”。
单集镇小学留守关爱更是无微不至。学校开通了亲情热线、视频聊天室,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开设学习书屋,让书成为他们童年的朋友;推行代理家长,积极动员教师、校干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做到“三个一”,即: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一次联系交流,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父母一次联系沟通,每月至少到留守儿童家中一次走访。通过与孩子结亲交友,实现心理沟通,弥补孩子在幼小心灵上缺失的亲情、友情。
“下一步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公平:一是继续加大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大校长和教师城乡交流力度,努力实现城乡教师均衡配备。二是扎实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三是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机制,让他们享受更温馨的成长环境。”局长吴亮满怀信心地说。
(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