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水乡教育有“温度”

——兴化学前教育发展纪略

作者:陈俊阳 蔡卫华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近日,兴化市人大常委会驻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与教育、财政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兴化市新城幼儿园分园调研。其间,代表们或驻足查看园内设施设备,或仔细询问工程情况,并对该园下一阶段改造施工提出意见建议。

  据介绍,这样的专题调研已成为兴化市人大、政协及政府部门的“必修课”,兴化市政府已连续5年把新建幼儿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城幼儿园分园正是该市2016年为民办实事教育系统建设工程之一。该市先后出台《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县级统筹、县乡共建、以乡为主的管理机制,学前教育正由区域教育“短板”逐渐变成亮点。

  培育队伍

  蓄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让我们解决了编制问题,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春凤是兴化市新垛中心幼儿园副园长,说起自己这几年的成长,她对市政府的特殊政策满怀感激。根据相关规定,幼儿教师考编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这个“门槛”挡住了不少优秀的编外教师。为此,该市实行一项特殊政策:2013至2015年连续3年将符合条件的在职编外教师报考年龄放宽至45周岁,一大批业务能力过硬的编外优秀教师获得全额编制教师身份,不少人还走上幼儿园管理岗位,王春凤就是其中之一。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秉承这一认识,近年来,兴化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支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提高幼儿园全额事业编制教师招聘人数,近3年每年不低于教师招聘总数的25%,近4年招聘208人。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开展五年制师范生定向培养,为未来学前教育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该市还制定了《幼儿园聘用教师工资待遇发放的意见》,切实保障聘用教师合法权益,缩小编外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的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落实各乡镇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制度,公办园聘用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由市、镇财政负担。此外,该市还积极做好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十二五”以来,共组织幼儿园园长和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近300人次,每年网络远程培训、研修培训参培者逾3000人次。

  发展联盟

  助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11月15日,2017年兴化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在昌荣镇中心幼儿园召开,与会人员观摩了昌荣镇中心幼儿园户外改造和区域游戏。碧绿的草坪、迷人的涵洞和复杂的迷宫,18个不同的游戏场地上都活跃着孩子们开心游戏的身影。而对该园园长陈志刚而言,几个月前“还没有勇气承担这样大规模的年会”。“活动能够圆满成功,主要得益于全市幼儿教育发展联盟的建立,联盟总园长、实小幼儿园园长周娟先后多次带队对我们园的环境创设等进行指导,让我们有了底气。”陈志刚说。

  据了解,9月初,兴化市教育局出台《学前教育区域发展联盟实施方案》,以义务教育学区为基本划分范围,分别以四牌楼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等为基地园,以各公办、民办省优质园为成员单位,在全市组建9个区域发展联盟,实行“多法人联动管理”。每个联盟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组织现场视导、实施师资培训、开展集中调研、牵头网络研讨,全年活动不少于10次。

  结盟,让该市形成了“城区园引领乡镇园,优质园扶持新建园和民办园”的发展机制;入盟,让盟内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城乡幼儿园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保教人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激活课程

  力促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走进兴化市昭阳湖幼儿园,在该园的“园中园”——“昭阳乐园”中,孩子们正在开放的沙水池、神秘的野战地、富有挑战的户外探险区尽情抒发着“水乡娃”独特的情怀……

  兴化市教育局副局长滕艳介绍说,近年来,兴化以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评估,积极开发有水乡特色的园本课程,形成省、市、县三级项目梯队,有效推动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为激发各幼儿园创建积极性,该市设立课程游戏化专项奖补资金,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给予10万至50万元的奖励。此外,该市还以三级项目幼儿园、基地园和两个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组织系列主题观摩、展示、评比、研训等活动,推动“有游戏”向“真游戏”“好游戏”嬗变。如今,一批有文化、有影响的课程游戏化项目成果初现。

  兴化市教育局局长张大军表示,通过上述举措,他们着力培育学前教育的“兴化良师”,构筑联盟发展的“兴化模式”,打造水乡印记的“兴化课程”,用公平而有质量的“兴化实践”办出了有“温度”的水乡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