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盐城盐都:创新课程供给,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者:卞桂富 任素梅 发布时间:2018-03-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精彩纷呈的花样跳绳、稚嫩童趣的曲艺快板、惟妙惟肖的木刻、妙趣横生的舰模车模……开学没几天,盐城市第二小学的特色课程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盐城市盐都区神州路小学、崇礼路小学等学校,这样的场景也时常可见。借力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做法逐渐成为该区的一大特色。

  建设多样课程 服务学生个性发展

  近年来,该区各学校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服务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改革与尝试。“结合校情的课程研究开发,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潜力,实现了课程效益的最优化。”盐都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韦功说。

  “我最期待周五了,那天有我最爱的机器人课。”采访中,盐城市第二小学五(3)班学生刘昕睿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如果说“放飞周五”的社团活动给予了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超市,那么乡土综合课程则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盐都地处里下河地区,又是盐阜革命老区,各学校发挥地缘优势,以家乡自然风物、民俗人情等为素材,开发形成了多样化的乡土校本课程。地处著名作家曹文轩故乡的中兴实验学校以“草房子”乐园为基地,设立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研究课程;大纵湖小学开发了以“水”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乡土校本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家乡情怀的有效载体。”盐都区大纵湖小学校长王祝林深有感触地说。

  引入源头活水 让教育主体多元化

  “小朋友们,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二(5)班的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汽车模型,不时发出惊呼声。讲台前上课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家长。在毓龙路实验学校,每周一期的“家长讲坛”大受学生欢迎。点开该班班主任王冬林的朋友圈可以知道,家长讲坛活动包罗万象,十分精彩。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学生家长朱晓芳擅长朗读,每周她都会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精选美文,上传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群,供全班孩子聆听。渐渐地,不少孩子和家长也跟着模仿朗读,上传自己的录音,时间一长,孩子们不仅爱上了阅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家长是学校教育坚强有力的同盟军,家长的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他们的知识经验、人生经历都是家长讲坛的宝贵财富。”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校长葛忠德说,“我们定期邀请家长走上讲台,分享他们擅长领域的知识经验,可以说为学生推开了一扇扇神奇的‘窗’”。为了最大化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效度,盐都区各学校还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安排。

  顶层设计变革 让教师轻装上阵

  翻开崇礼路小学教师杨燕的工作笔记,笔者被其中的一则叙事深深吸引——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语文期末考试啊?”“你们考过了呀?”“啊?什么时候?老师您记错了吧!试卷呢?分数呢?”“你们背诵的上百首古诗、读过的百万字书目、写的十万字微型日记、刊出的班级小报等,就是你们的语文试卷啊!”原来,早在2016年年底,《盐都区新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就明确:凡是新教育种子教师任教的班级,即可免参加校级、区级的某项检测,力争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一师一方向、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方案》从顶层设计上,鼓励教师在达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大胆对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盐城市腾飞路小学教师梅艳看来,有了顶层设计的保障,才让她在课程的整合上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打破了一直以来教师依纲扣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壁垒,解开了惯有评价体系对课程开设的束缚,让她得以发挥个人优势,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中徜徉。

  “创新课程供给,为孩子提供更有价值、更为适合的课程体系,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盐都区教育局局长熊新华说。

责任编辑:周灵

盐城盐都:创新课程供给,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8-03-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精彩纷呈的花样跳绳、稚嫩童趣的曲艺快板、惟妙惟肖的木刻、妙趣横生的舰模车模……开学没几天,盐城市第二小学的特色课程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盐城市盐都区神州路小学、崇礼路小学等学校,这样的场景也时常可见。借力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做法逐渐成为该区的一大特色。

  建设多样课程 服务学生个性发展

  近年来,该区各学校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服务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改革与尝试。“结合校情的课程研究开发,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潜力,实现了课程效益的最优化。”盐都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韦功说。

  “我最期待周五了,那天有我最爱的机器人课。”采访中,盐城市第二小学五(3)班学生刘昕睿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如果说“放飞周五”的社团活动给予了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超市,那么乡土综合课程则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盐都地处里下河地区,又是盐阜革命老区,各学校发挥地缘优势,以家乡自然风物、民俗人情等为素材,开发形成了多样化的乡土校本课程。地处著名作家曹文轩故乡的中兴实验学校以“草房子”乐园为基地,设立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研究课程;大纵湖小学开发了以“水”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乡土校本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家乡情怀的有效载体。”盐都区大纵湖小学校长王祝林深有感触地说。

  引入源头活水 让教育主体多元化

  “小朋友们,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二(5)班的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汽车模型,不时发出惊呼声。讲台前上课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家长。在毓龙路实验学校,每周一期的“家长讲坛”大受学生欢迎。点开该班班主任王冬林的朋友圈可以知道,家长讲坛活动包罗万象,十分精彩。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学生家长朱晓芳擅长朗读,每周她都会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精选美文,上传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群,供全班孩子聆听。渐渐地,不少孩子和家长也跟着模仿朗读,上传自己的录音,时间一长,孩子们不仅爱上了阅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家长是学校教育坚强有力的同盟军,家长的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他们的知识经验、人生经历都是家长讲坛的宝贵财富。”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校长葛忠德说,“我们定期邀请家长走上讲台,分享他们擅长领域的知识经验,可以说为学生推开了一扇扇神奇的‘窗’”。为了最大化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效度,盐都区各学校还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安排。

  顶层设计变革 让教师轻装上阵

  翻开崇礼路小学教师杨燕的工作笔记,笔者被其中的一则叙事深深吸引——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语文期末考试啊?”“你们考过了呀?”“啊?什么时候?老师您记错了吧!试卷呢?分数呢?”“你们背诵的上百首古诗、读过的百万字书目、写的十万字微型日记、刊出的班级小报等,就是你们的语文试卷啊!”原来,早在2016年年底,《盐都区新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就明确:凡是新教育种子教师任教的班级,即可免参加校级、区级的某项检测,力争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一师一方向、一生一特长”的目标。《方案》从顶层设计上,鼓励教师在达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大胆对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盐城市腾飞路小学教师梅艳看来,有了顶层设计的保障,才让她在课程的整合上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打破了一直以来教师依纲扣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壁垒,解开了惯有评价体系对课程开设的束缚,让她得以发挥个人优势,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中徜徉。

  “创新课程供给,为孩子提供更有价值、更为适合的课程体系,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盐都区教育局局长熊新华说。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