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沛县全力做好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

作者:蒋刚 朱帮沛 发布时间:2018-04-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刚 朱帮沛)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发展导向护航,日前,沛县在全县中小学校全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质量双优开好家长会。经常性召开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丰富家长会内容,特别是要强化“赏识教育”,每次家长会至少要表扬每名学生1次。学科任课教师要参加家长会,认真和家长沟通交流。与学困生、问题生家长要单独沟通,共同商讨实施个性帮扶方案。邀请家长上讲台,传授教育经验,选树家庭典范,扩大积极影响,助力家教、家风和新型家庭建设。

  多方协作打造家校课堂。积极建立家长学校、家校课堂,主动服务家长,定期开设讲座,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共同解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共同优化育人环境。鼓励学校设立“家长工作室”,管理干部、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员,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咨询帮助。倡导借助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开设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借力聚力活跃社团活动。因校制宜,广泛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健身、文学艺术、科技探索、阅读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活动。结合家长文化背景和职业爱好、专长技能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丰富社团活动,搭建宽厚的社团载体,厚植社团文化底蕴,形成家庭共管、社会共建、学校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

  互动延伸促进“亲子共读”。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并向“书香家庭”延伸。强化“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陪伴教育”理念,通过师生共写随笔、指导家长学生亲子共读、学生诵读家长观看等形式,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

  细致入微完善生涯规划。强化学校、家长双方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校将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绪等及时反馈给老师,注重方法性指导,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学业困难。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倡导树立“适合的教育”理念,在中考、高考等学生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强沟通联系,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填报志愿,尊重孩子选择权,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抓深抓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专题教育。教师要自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档案,认真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高度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学生,建立帮扶关爱联系人制度。

  健全机制推进“校园开放日”。学校要突破现有的“围墙”和“封闭”的教室,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办学。形成由家长参与学校监督与服务的工作体系,学校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部分决策、家长委员会选派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服务、鼓励家长在开放日到教室与孩子共同上课。形成学校、家庭共享成果的激励机制,邀请家长为学生颁奖、学校为模范家庭颁奖,分享教育教学成果。

  务求实效开展家访活动。督促教师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把家访的良好传统发扬下去,常态化开展“千校万师进家庭”活动。原则上每个新任班主任在首个学期要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家访中避免教师单方面通报,重在交流互动,详细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家庭情况,共同商定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成长中的问题。

  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开展常态化家校共育活动,做到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性格发展、知识学习、潜力发掘等各方面常沟通、多交流、密切配合,唤醒学校教育活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育人格局,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共同营造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生态。

  (沛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灵

沛县全力做好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
发布时间:2018-04-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刚 朱帮沛)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发展导向护航,日前,沛县在全县中小学校全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质量双优开好家长会。经常性召开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丰富家长会内容,特别是要强化“赏识教育”,每次家长会至少要表扬每名学生1次。学科任课教师要参加家长会,认真和家长沟通交流。与学困生、问题生家长要单独沟通,共同商讨实施个性帮扶方案。邀请家长上讲台,传授教育经验,选树家庭典范,扩大积极影响,助力家教、家风和新型家庭建设。

  多方协作打造家校课堂。积极建立家长学校、家校课堂,主动服务家长,定期开设讲座,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共同解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共同优化育人环境。鼓励学校设立“家长工作室”,管理干部、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员,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咨询帮助。倡导借助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开设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借力聚力活跃社团活动。因校制宜,广泛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健身、文学艺术、科技探索、阅读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活动。结合家长文化背景和职业爱好、专长技能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丰富社团活动,搭建宽厚的社团载体,厚植社团文化底蕴,形成家庭共管、社会共建、学校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

  互动延伸促进“亲子共读”。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并向“书香家庭”延伸。强化“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陪伴教育”理念,通过师生共写随笔、指导家长学生亲子共读、学生诵读家长观看等形式,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

  细致入微完善生涯规划。强化学校、家长双方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校将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绪等及时反馈给老师,注重方法性指导,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学业困难。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倡导树立“适合的教育”理念,在中考、高考等学生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强沟通联系,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填报志愿,尊重孩子选择权,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抓深抓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专题教育。教师要自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档案,认真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高度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学生,建立帮扶关爱联系人制度。

  健全机制推进“校园开放日”。学校要突破现有的“围墙”和“封闭”的教室,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办学。形成由家长参与学校监督与服务的工作体系,学校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部分决策、家长委员会选派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服务、鼓励家长在开放日到教室与孩子共同上课。形成学校、家庭共享成果的激励机制,邀请家长为学生颁奖、学校为模范家庭颁奖,分享教育教学成果。

  务求实效开展家访活动。督促教师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把家访的良好传统发扬下去,常态化开展“千校万师进家庭”活动。原则上每个新任班主任在首个学期要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家访中避免教师单方面通报,重在交流互动,详细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家庭情况,共同商定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成长中的问题。

  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开展常态化家校共育活动,做到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性格发展、知识学习、潜力发掘等各方面常沟通、多交流、密切配合,唤醒学校教育活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育人格局,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共同营造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生态。

  (沛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