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淮安:“一题一策”破师资难题

作者:潘玉娇 华跃 发布时间:2018-05-22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人口560万,在校生87.12万,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在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个苏北重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破解了长久以来积存于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难题。

  培养领军人才,让教师找到身边的“带头人”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曾在淮阴中学做了18年的校长。长期的一线管理经历,使其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道理有着深刻体会。2016年,淮安启动“十百千万工程”,即通过5年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20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校长、200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1000名淮安市学科带头人,以及一万名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

  简单数字背后是缜密思考。淮安共有5.6万名在职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这个庞大队伍的专业发展,关键是需要有身边的人去引领。“通过‘十百千万工程’,整个淮安接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将得到更为专业的点拨与提升。”张元贵说。

  “十百千万工程”已经启动了两期,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培养的重点不尽相同:

  校长培养侧重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立足课堂,着力打造个人教育教学风格;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培养侧重教育教学专业素养,鼓励创新和实践。

  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园长丁霞,就是该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校(园)长培育工程的一名学员。一年时间,让丁霞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幼儿园阶段,她开始思考幼儿阶段与其他阶段的联系,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专业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目前,丁霞所在的幼儿园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指向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课程”框架,成为江苏省第四批幼儿课程游戏化项目园。

  大学生顶岗实习,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

  在苏北农村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现在农村的学校与城市相比,办学条件没有多大差别,差距主要在教师。”目前,淮安农村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点:一是现有教师年龄偏大,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都有待提升。

  从2015年开始,淮安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安排大学生到乡村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为期一年。仅2017年,就有84名大学生前往开发区、洪泽区、涟水县、金湖县等地。特别是作为人口大县的涟水县,去年共迎来了12个学科的30名实习教师,多所学校因此受益。

  每位实习生每周的课时控制在10节左右,须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班主任工作,还要对实习学校的教学现状和教改形势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将获得学校给予的1200元补助,淮阴师院也会派遣带队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大学生前往的都是相对偏僻的学校,这样的教学生活,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加深了他们的教育情怀,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涟水县杨口中学校长井伊康说。

  统筹教师编制,满足城区居民上学需求

  这些年,淮安中心城区人口不断聚集,教师编制紧缺,成为一大难题。比如新建的位于淮安生态文旅区的第二开明中学,学校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原本只配备了52个教师编制,按照师生比1∶12的要求,招收学生不足700人,远远无法满足周边居民上学需求。

  2017年,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市编办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共统筹出969个编制,用于缓解部分学校编制紧缺问题。有些区域和单位有编制空余,这些多余的编制就被重新分配给最需要的学校。有的学校则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了教辅后勤岗位,将编制腾挪出来用于招聘教师。

  第二开明中学也成为这次编制调整的受益者。2018年,由于新增编制33个,该校的教师增至85人,一批高素质人才被吸引过来,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

  下一步,淮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优化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县管校聘”,规范教师常态流动,全年教师交流1800人以上;加强补充与更新,增加音体美教师、技术专业教师和男教师的比例;强化培训和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将继续推进下去。

责任编辑:周灵

淮安:“一题一策”破师资难题
发布时间:2018-05-22   
来       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人口560万,在校生87.12万,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在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个苏北重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破解了长久以来积存于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难题。

  培养领军人才,让教师找到身边的“带头人”

  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曾在淮阴中学做了18年的校长。长期的一线管理经历,使其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道理有着深刻体会。2016年,淮安启动“十百千万工程”,即通过5年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20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校长、200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1000名淮安市学科带头人,以及一万名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

  简单数字背后是缜密思考。淮安共有5.6万名在职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这个庞大队伍的专业发展,关键是需要有身边的人去引领。“通过‘十百千万工程’,整个淮安接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将得到更为专业的点拨与提升。”张元贵说。

  “十百千万工程”已经启动了两期,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培养的重点不尽相同:

  校长培养侧重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立足课堂,着力打造个人教育教学风格;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培养侧重教育教学专业素养,鼓励创新和实践。

  生态新城实验幼儿园园长丁霞,就是该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校(园)长培育工程的一名学员。一年时间,让丁霞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幼儿园阶段,她开始思考幼儿阶段与其他阶段的联系,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专业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目前,丁霞所在的幼儿园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指向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课程”框架,成为江苏省第四批幼儿课程游戏化项目园。

  大学生顶岗实习,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

  在苏北农村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现在农村的学校与城市相比,办学条件没有多大差别,差距主要在教师。”目前,淮安农村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点:一是现有教师年龄偏大,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都有待提升。

  从2015年开始,淮安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安排大学生到乡村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为期一年。仅2017年,就有84名大学生前往开发区、洪泽区、涟水县、金湖县等地。特别是作为人口大县的涟水县,去年共迎来了12个学科的30名实习教师,多所学校因此受益。

  每位实习生每周的课时控制在10节左右,须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班主任工作,还要对实习学校的教学现状和教改形势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将获得学校给予的1200元补助,淮阴师院也会派遣带队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大学生前往的都是相对偏僻的学校,这样的教学生活,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加深了他们的教育情怀,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涟水县杨口中学校长井伊康说。

  统筹教师编制,满足城区居民上学需求

  这些年,淮安中心城区人口不断聚集,教师编制紧缺,成为一大难题。比如新建的位于淮安生态文旅区的第二开明中学,学校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原本只配备了52个教师编制,按照师生比1∶12的要求,招收学生不足700人,远远无法满足周边居民上学需求。

  2017年,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市编办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共统筹出969个编制,用于缓解部分学校编制紧缺问题。有些区域和单位有编制空余,这些多余的编制就被重新分配给最需要的学校。有的学校则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了教辅后勤岗位,将编制腾挪出来用于招聘教师。

  第二开明中学也成为这次编制调整的受益者。2018年,由于新增编制33个,该校的教师增至85人,一批高素质人才被吸引过来,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

  下一步,淮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优化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县管校聘”,规范教师常态流动,全年教师交流1800人以上;加强补充与更新,增加音体美教师、技术专业教师和男教师的比例;强化培训和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将继续推进下去。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