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常州:坚持“四个创新”助力督政效能新提升

作者:完利梅 发布时间:2022-02-2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完利梅

  为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常州市针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中存在的“边界不清、结果不硬、整改不实”等问题,率先启动督政改革,在重难点问题上出实招、动真格,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创新考评体系,凝聚履职合力。为改变“督政就是督教育部门”、教育局长在考评过程中“压力山大”的局面,常州按照“532”的比重,从“领导发展”“管理建设”“保障支持”3个方向分别设置考评内容,考评总分100分,其中辖市区党委政府履行领导发展职责50分、教育部门履行管理建设职责30分、有关部委办局履行保障支持职责20分,另设教育改革创新加分项10分。同时,将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考评结果按一定比例折算后计入对教育部门履职考核,以激发教育部门争取外部支持的积极性。根据考评得分情况,确定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次;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综合性奖励的辖市区,突出“一项赞同”导向,直接在综合评价中确定为优秀等次,以激发地方创新实干、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创新考评指标,突出考核重点。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在省指标基础上,常州结合地方实际对指标进行优化整合。现有指标不仅涵盖党的领导、依法治教、教育保障、各类教育发展等共性内容,还包括辖市区政府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三名一好”工程建设等个性内容。特别是针对年年督、年年通报、年年改不了的问题,针对基层压力传导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彻底的情况,专门设置10分“考评整改落实”指标,重点考核上一年度督政问题整改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真正为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辖市区和相关部门加分。

  创新考评流程,聚力问题突破。为提高现场考评的针对性,实地考评前,通过辖市区自评、机关处室预评,形成“实地考评重点事项清单”。实地考评期间,督政情况汇报会由辖市区政府领导和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并接受质询和访谈;市人大、政协教科文卫工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特约督导员参加,实地督查教育民生实事进展情况,推动督政结果转化为人大决策、政协提案。督政反馈会由以前的现场考评分辖市区进行改为全市集中统一进行,更好地推动辖市区之间争先进位、取长补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督委会主任主持召开,督委会成员单位参加,各辖市区作整改表态发言,同时特别邀请市委组织部领导参加,以更多了解辖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进教育工作的情况表现,真正发挥好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的作用。

  创新结果运用,抓实整改提升。为提升考评结果的实效性,增强教育督导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现场考评结束后,将每项指标和观测点的得分、扣分情况细化到具体部门,形成包括辖市区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履职成绩清单和失分清单。考评结果抄送市、辖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督委会成员单位,市督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辖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努力解决督政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脱节的问题。针对督政发现的问题,督导部门坚决贯彻“长牙齿”的要求,敢于“唱黑脸”,坚持“一问到底”,完善“回头看”机制,督促各辖市区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既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更要注重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真正将整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责任编辑:陈路

常州:坚持“四个创新”助力督政效能新提升
发布时间:2022-02-2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完利梅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完利梅

  为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常州市针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中存在的“边界不清、结果不硬、整改不实”等问题,率先启动督政改革,在重难点问题上出实招、动真格,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创新考评体系,凝聚履职合力。为改变“督政就是督教育部门”、教育局长在考评过程中“压力山大”的局面,常州按照“532”的比重,从“领导发展”“管理建设”“保障支持”3个方向分别设置考评内容,考评总分100分,其中辖市区党委政府履行领导发展职责50分、教育部门履行管理建设职责30分、有关部委办局履行保障支持职责20分,另设教育改革创新加分项10分。同时,将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考评结果按一定比例折算后计入对教育部门履职考核,以激发教育部门争取外部支持的积极性。根据考评得分情况,确定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次;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综合性奖励的辖市区,突出“一项赞同”导向,直接在综合评价中确定为优秀等次,以激发地方创新实干、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创新考评指标,突出考核重点。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在省指标基础上,常州结合地方实际对指标进行优化整合。现有指标不仅涵盖党的领导、依法治教、教育保障、各类教育发展等共性内容,还包括辖市区政府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三名一好”工程建设等个性内容。特别是针对年年督、年年通报、年年改不了的问题,针对基层压力传导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彻底的情况,专门设置10分“考评整改落实”指标,重点考核上一年度督政问题整改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真正为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辖市区和相关部门加分。

  创新考评流程,聚力问题突破。为提高现场考评的针对性,实地考评前,通过辖市区自评、机关处室预评,形成“实地考评重点事项清单”。实地考评期间,督政情况汇报会由辖市区政府领导和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并接受质询和访谈;市人大、政协教科文卫工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特约督导员参加,实地督查教育民生实事进展情况,推动督政结果转化为人大决策、政协提案。督政反馈会由以前的现场考评分辖市区进行改为全市集中统一进行,更好地推动辖市区之间争先进位、取长补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督委会主任主持召开,督委会成员单位参加,各辖市区作整改表态发言,同时特别邀请市委组织部领导参加,以更多了解辖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进教育工作的情况表现,真正发挥好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的作用。

  创新结果运用,抓实整改提升。为提升考评结果的实效性,增强教育督导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现场考评结束后,将每项指标和观测点的得分、扣分情况细化到具体部门,形成包括辖市区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履职成绩清单和失分清单。考评结果抄送市、辖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督委会成员单位,市督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辖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努力解决督政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脱节的问题。针对督政发现的问题,督导部门坚决贯彻“长牙齿”的要求,敢于“唱黑脸”,坚持“一问到底”,完善“回头看”机制,督促各辖市区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既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更要注重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真正将整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