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今秋新学期苏教版《校园足球》将亮相中小学

作者:仇惠栋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苏教版《校园足球》内页

今秋新学期,我省很多小学的孩子们将能拿到新鲜出炉的《校园足球》,享受每周一次的足球课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昨日举行了“苏教版《校园足球》”新书发布会,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量身打造的足球教材新鲜出炉,和人教版《校园足球》读本从三年级教起不一样,苏教版的读本从1年级就开始教孩子踢足球了。

4本书涵盖小学初中9年足球课

据介绍,这一读本是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指示精神编写的。读本编写团队阵容强大,包括了足球技术专家、著名足球教练与裁判、体育教育专家、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课程专家及资深教育编辑。苏教版《校园足球》包括了全一册教师教学(培训)用书、4种(9个模块)学生用书,还配有288节足球示范课的教学光盘。也就是说四本学生用书覆盖了小学6年和初中3年。其中,校园足球(小学水平一)就适用于一二年级。

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足球,编者在开篇分别写了致学生和家长的信,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中,专门列了踢足球的好处:能够强身健体;能够使得动作更灵活,反应更敏捷,注意力更集中,有利于身体与大脑的协调发展;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自信;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快乐、上进;能够让孩子学会交朋友、与他人合作,依靠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取得成功。

南京足球小子和罗纳尔多一起进课本

翻开这套读本的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册,内页图文并茂,足球技术动作是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卡通人员来演示的,除了技术动作外,内容涵盖了足球文化、足球历史、足球基本知识等。开篇第一单元是《从小爱足球》,其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介绍了“足球小子”司俊琰。在2015年中国足球“希望之星”选拔活动中,足球专家们从全国140名小球员中挑选了30名,派往西班牙留学,专门练习足球。南京市雨花实验小学学生司俊琰,以第三名的好成绩入选了中国“足球小子”的团队。

为了让孩子对足球产生浓厚兴趣,读本多处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在球感训练一节中,就介绍了罗纳尔多赤脚练球的故事——巴西球星罗纳尔多精湛的过人球技是怎样练出来的?据他自己说,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球鞋,只能赤脚踢球,长期赤脚踢球让他的脚变得非常灵活,对足球的感觉也更加敏锐,不过课本也及时提醒“赤脚踢球容易让脚趾撞伤,或者划破脚掌,同学们不要随便去试哦。”

凌空抽射、鱼跃等动作被删除

人教版的《校园足球》读本是从3年级开始的,为何苏教版的读本从1年级就开始了?让一年级的孩子学踢足球是不是操之过急了?该读本作者之一、来自南京市二十九中的体育特级教师嵇明海说,基础教育具有延续性,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可以促进其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的提升。他表示,在一二年级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喜欢上足球,并不急于教技术动作,课程目的也不是让他们打对抗的比赛。“一开始一二年级,可以玩5人制足球赛,到三四年级可以让他们玩7人制足球赛。”

从课本上看,一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足球、装备和场地、球感训练、带球、传接球与射门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生应该学哪些足球技术动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读本编写组的专家们不光反复论证,还在拉萨路小学、力学小学等进行了半年试验。“有的教材把凌空抽射、鱼跃头顶也写进了小学的内容,我们这次是把它删掉了。”嵇明海老师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对于足球的认知和兴趣,要结合孩子的身体特点来安排教学,循序渐进,像凌空抽射、鱼跃头顶等内容放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比较好。

如何推广

足球课由学校“自愿选择”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游建华说,足球还不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所以这一读本不会像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一样人手一册,他们已经向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进行推荐,学校进行自愿选择。接下来将有一大批学校采用这一读本。对于足球课程的推广,嵇明海老师十分看好,他说,今年新学期开学,估计大部分的小学生就会拿到这一校园足球的课本。目前小学每周规定了3课时的体育课,可以拿出1课时来教足球。所以学校完全不必担心没有时间教足球,家长也不必担心占用其他功课的时间。

教师队伍

将首批培训200名足球教师

南京市足协秘书长牛勇表示,他曾与日本足协相关人士交流少儿足球推广的问题,日本号称有29万的草根教练在带孩子学足球,相比之下我们中小学的足球教师人手非常紧缺。这套教材配套有教师教学用书,嵇明海说,就是希望通过培训和在线教学等办法,让原来不踢球的体育老师也能教孩子。

游建华介绍,目前省教育厅联合相关机构已经安排了4期培训,从今年的7月到8月,将集中培训200名足球教师。接下来他们还将为其他省市的教师举办多期培训。

此外,编写团队还专门开发了校园足球网络服务平台,教师只要登录“苏智体育网”就可以即时观摩足球教学公开课等。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