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大批名校北进 南京江北新区学生将享优质教育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04 来源: 新华网-《现代快报》

江北新区诞生的消息,使得很多人对未来江北新城的教育充满期待。住在浦口区明发滨江新城的游先生,希望儿子的学区学校琅小明发滨江新城分校能来更多本部老师;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校长王鼎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本部和河西分校的老师,跨江来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让人惊喜的是,南外、金陵中学、一中、科利华中学、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等一批南京知名中小学,已经或者将在江北地区开设分校。未来,结合国际社区建设,在浦口及六合雄州,还会各规划一所国际学校。

浦口区

引进一中、力小,还在争取南师附中

游先生家住南京浦口区的明发滨江新城。“儿子五岁了,我太太一直想买鼓楼区的学区房,可听说要提前一年落户,已经来不及了,她非常懊恼。”不过,昨天江北新区获批的利好,让游先生和妻子放心了。“我儿子的学区是琅小明发滨江新城分校,以后过江不收费了,肯定会有更多的琅小老师愿意来我们这里上课。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和琅小本部的孩子多交流。”游先生期待着,不用过江、不用搬家,儿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中心城区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未来的发展,甚至会超出游先生的期待。

浦口区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将实行集团办学模式,此前南京外国语学校和南京一中等名校在浦口的分校,已经成了新名校,也要有自己的集团了。预计将创建一中明发滨江分校集团、浦口外国语学校集团、三中集团、浦口实小集团、江浦实小集团和行知学校集团等,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要引进10名以上的品牌教师(校长、园长);引进南京一中进入浦口新城,与力学小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力争与南师附中达成联办初中协议。

栖霞区八卦洲

中小幼全进行了改造,将迎新规划

栖霞区八卦洲,目前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小学有三个校区,与晓庄学院合作共建八卦洲中心小学。

栖霞区教育局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小学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创建园林式校园。区财政、教育局,街道投入改造公办幼儿园,目前的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当地教育需求,硬件条件非常好。

“未来这里要怎样开发,我们将根据相关部门的新规划,进行优质的教育配套。”栖霞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

六合区

将建设六一幼儿园分园、南师附小分校

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王鼎宏,是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校长,这位从金陵中学本部来的名师,才在六合办学不到一年,已经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今年招生爆棚。去年小学招了6个班、初中10个班,今年小学要扩到10个班,初中到12个班。“有关部门还在酝酿是不是扩建学校,让更多居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王鼎宏说,已经有一些市区居民,想把孩子送来读书。“未来会更好,不仅本地孩子不会流失到外区上学,市中心的孩子也会向往六合的教育。”

王鼎宏为了到六合区上班,每天在路上的时间超过3小时。现在,他每天都要从南京市区接老师到六合上课,近期还把美国的教授请到六合学校做讲座。孩子们的视野不一样了。“江北新区会让我们的学校发展得更好!”

名校就在家门口。2014年还开办了六合区棠城学校,小学部是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初中部为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

2015年,六合区还将创建省优质幼儿园2-3所、市优质园2所,建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六合区还将加强与市区名校合作,建设南京六一幼儿园幸福分园、南师附小方州小学。

化工园区

将打造一批“智慧校园”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将完善九村幼教总园公有民办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芳庭潘园幼儿园、葛塘中心幼儿园、杨庄幼儿园、凤滨幼儿园、新华七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晓山幼儿园、九村幼教总园的改造工程。

适时启动长城中学易地新建工程,加快实施南化实小扩建工程,实施扬子四小、九龙小学、南化四小校安工程,推进九龙中学、南化二中、葛塘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打造一批“智慧校园”,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江北新区大学城暂无扩容规划

浦口大学城是南京最早建设的大学城。近几年,浦口大学城扩容近万亩,目前“进驻”浦口大学城的高校(或高校校区)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大金陵学院、东大成贤学院、南信大滨江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江北新区成立后,大学城会不会进一步扩容,会有高校继续在这里安营扎寨或者扩大校区吗?昨天,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无扩容的规划。

编辑:李经纬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