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下午,高考落幕,考生们轻松走出考场,步入新的人生旅程。图为家长捧着鲜花迎接孩子“凯旋”。
余萍/摄
9日下午,完成高考的考生欢快地走出南京第九中学考点。
郎从柳/摄
“哇!终于解放啦!”昨天下午5时左右,随着最后一门科目考试结束,我省42.57万名考生全部结束高考。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们,顿时被亲朋好友们的浓情包围。
手捧鲜花迎候,打开的相机、手机随时准备抓拍……昨天下午4点50分,记者在南京金陵中学考点看到,亲朋好友们组成一个“U”字形人墙,像欢迎从战场上凯旋的英雄一般,迎接在考场上奋战了3天的考生们。
人墙外,一位身着粉红格子T恤的母亲边紧盯着考场方向,边不时用纸巾拭泪。“太不容易了!寒窗苦读十几年,吃了多少苦,终于等到了今天。”这位母亲的泪水既是为儿子,也是为自己而流——为了儿子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这位原本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母亲专门辞职下来照顾儿子。“为了高考,孩子付出了很多,我们也付出了很多!”
5时许,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4位男生面带笑容率先走出校门,围在考点外的数百名家长自发地为他们鼓掌。
在南京九中考点,女生吴彦媛惊喜地发现,75岁的外婆竟然笑眯眯地站在校门外,手里还拿着红色百合和一支棒棒糖。“太激动了!”她一把抱住外婆。小吴说,这么多年来,外婆一直悉心照顾自己,手被刀划伤了还继续坚持给自己做饭。“这个暑假,我要代替外婆做家务。”
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姜铭和一名女孩,手捧着一大束香水百合,奔向自己在九中考点的姐妹。“去年我们三个一起高考,她没考好选择了复读,这一年我们都不敢打扰她,只有发短信联系,现在终于团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考生们考完试想做的事儿五花八门,但多数都离不开“放松”主题。通大附中高三(10)班的沈舒敏一考完试就拉着妈妈去买手机了。“假期要和小伙伴逛街,看电影,唱KTV,还有就是旅游,我要去香港,逛免税店。”而南通市第二中学考生乔天奇则说,要好好睡几天,然后要用这个假期考驾照!
“考完试一身轻松,近期的计划是补觉,睡个三天三夜!”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高三学生张贝说出了大多数考生的心愿:“终于可以不用被闹钟吵醒,不用怕在梦中被考砸的担忧吓醒了。”
张贝是666位在苏州参加异地高考的外地学生之一。“7年前,我和弟弟跟着爸爸妈妈从安徽来苏州,弟弟现在读初二,比较调皮,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今年的暑假就由我来充当‘私塾先生’了。”站在一旁的妈妈望着懂事的女儿一脸欣慰:“他俩算是赶上了好时代了。”张贝告诉记者,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她还想带弟弟回一趟安徽老家,看看爷爷奶奶,尝一尝家乡菜。“等志愿填报、录取结束之后,我想跟同学一起去麦当劳、肯德基或者其他快餐店打工,增加一些社会阅历,以后自己出去闯天下就不怕了!”
高考结束后,徐州贾汪区大吴镇建平中学高三(1)班考生冯晶晶,和400多名同学一起坐上学校包租的大巴,回到15公里外的母校。到宿舍收拾完行李,冯晶晶顾不上放松,一心只想早些回家。“一个多月没回去了,我想姥姥和姥爷了。”作为留守孩子,冯晶晶和两位年过7旬的老人相依为命。“现在麦子熟了,家里的几亩地还等着我呢!”冯晶晶说,等高考成绩出来的这段日子,她打算就在家陪老人、做家务。“等高考成绩出来后,不论啥结果,都要去北京打工一段时间。”
冯晶晶说,去北京打工就可以见到在那里干保洁的妈妈,这也是她从14岁起每年寒暑假的“必修课”。3年前,她的爸爸从北京去了长沙打工,她再也没见过他。高考报名时,学校通知她父母,父亲竟然反问:“孩子已经读高三了吗?”冯晶晶不怪爸爸,是他和妈妈常年在外打拼供养着这个家,供养了哥哥姐姐念大学,现在还欠下10多万的债务。
“我爸妈都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如果我不努力,只能重复他们种地或打工的生活。高考,可能是我和哥哥姐姐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最好机会了。”冯晶晶表示,假如考得不如意要再复读。
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一些考生认为考得不好而忧心忡忡。一些贴心网友发微博宽慰“自我感觉”不好的考生。微友“Chandevampire”以过来人的身份忠告说:“即使高考把我送进名校,若我自己没有把握住,始终是普通人,高考并不能成龙成凤,切记!”
有关专家表示,高考并不是人生奋斗的终点,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