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者:杨波 徐保卫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在全校各班设立“小主人讲台”,通过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学生熟读记牢24字核心价值观,孩子们每说出一条,就讲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高尚道德种子。这是该校五(5)班学生正在组织活动的情景。 吴晓楠摄影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波 记者 徐保卫)2013年8月17日公交车上让座,2013年10月1日在火车站志愿服务,2014年4月13日扶老人过马路,2014年10月20日,帮助邻居维护电脑……

翻开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山外国语学校学生们的 “仁爱志愿者证”,一条条好人好事呈现在记者眼前。这是该校大力开展“责任教育”和“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努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有责任感的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提出“从责任的高度出发,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理念,将“责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切入点,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全面推开“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主题教育模式,责任教育已成为徐州市德育工作的亮丽品牌,《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新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该市“责任教育”推进工作典型经验。

学八礼讲四仪,责任教育孕育学生美德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有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在黄山外国语学校,每位新生入学后,都会庄重的宣读这份志愿者誓词,填写一份“道德储蓄卡”,收到一本“仁爱志愿者证”,证件随身携带,记录自己在何时、何地做过什么好事,最后一栏还有证明人签字。每学期结束时,学校便会把证收齐,进行详实的统计,以此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礼仪标兵的一项重要指标。

多年的积累开出灿烂的花朵。“阳光报童”尹越、“童叟乐”艺术团团长岳珂、56个“心灵驿站”站长郑昊然,连续3届美德少年,正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黄外的学生成长。黄山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桂树说:“……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点滴行动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事,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进步、提高,把一个个准美德少年,层层打磨成名副其实的美德少年。我们有信心让让美德少年的薪火不断。”

在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的道路上,徐州基础教育还有许多类如黄外的学校,这得益于该市教育局2012年的一次“责任意识”调研。当年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小学学段,85%的学生不能每天自己有条理地整理物品,70%的学生从不做家务,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没有关心过父母工作的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来源;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少参加社区服务活动,76%的学生没有关注过教室的灯、风扇在无人的情况下是否关闭。局长张德超说:“那时,我们已深刻意识到加强“责任教育”迫在眉睫。”

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结合“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争做“美德少年”教育活动,确定了78所学校作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抓特色、上水平、出成效,切实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徐师一附小提出“童雅教育”,引领学生说“雅言”,举“雅行”,爱“雅好”,以“雅”文化的感染和浸润,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提升;祥和小学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四养教育”,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学习合适的知识,了解合适的文化,学做合适的事情,掌握合适的技能,让文明意识深入学生心中;徐州二中的文明礼仪情景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排练、观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和提高了文明礼仪习惯;徐州三十三中借助“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强化仪式教育功能,精心设计毕业典礼仪式,让学生在感动中成长。

做表率传师爱,责任教育淬炼教师师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贤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蕴含着教师的德行、责任和从事教育职业的信念。徐州市教育局徐保卫主席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特殊的人际关系,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从伦理角度上讲,你若是控制一个人的幸福、利益或者是命运,那么你就对这个人负有一定的义务或者是责任。所以,推进教师责任教育,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2015年伊始,徐州市教育局向全市10万教师队伍提出“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事业负责”,把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作为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切实增强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培育青少年学生的重任,他们是责任的“化身”和践行者,其言行就是学生的榜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培育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必须要有责任感。徐州市教育局开展了“师德规范”、“师能提升”、“师爱传播”、“师心温暖”、“师风弘扬”师德师风建设五项工程,坚持融责任教育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组织了“师德师风大讨论”、“校园先锋行”、“三问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活动,深入挖掘、树立、宣传全市教育系统内的典型人物,涌现出最美“向日葵”老师郁雪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徐翠梅、把爱留给山区孩子的王闻等师德模范。她们或在村里创办了7个“向日葵读书点”,当起了110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 10余年来,深入留守家庭,扶危济困,助孤劝学;或15年坚守在山区,用爱心关注贫困生和特殊生,让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阳光。他们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师爱的力量传递给学生责任感和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就应该做该做的事,在我的内心深处,最爱的就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师生活。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农村教育,就选择了更无私的奉献。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我钟爱的教育事业。”贾汪新集中学的“板凳教师”刘淑英如是说。

干实事重创新,责任教育成为学校主旋律

“我们中学生现在虽不能干一番大事业,但我们可以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随手关灯,就为祖国节省了是电能;水用完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就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平时不随地吐痰,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更体现了民族的素质。看似微不足道的事,都饱含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我们不仅要提出口号,还要付诸行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 这是徐州一中学生在责任教育征文中的一段朴实语言,也是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责任教育的一个微小的缩影。

两年来,徐州市教育局推进责任教育工作,踏踏实实做了一些工作:召开两届“责任教育”论坛,交流论文、案例600余篇、成果120余篇,强化了责任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展“中小学优秀德育校本教材”评选活动,选出50余种优秀校本教材,编写出版《国防教育简明知识读本》、《中(小)学生心理成长自助读本》、《礼行天下》、《徐州好人》、《养成》等德育教材,成为推进责任教育的有效载体;组织“责任教育示范校”评比活动,以评促建,形成可操作的“责任教育”实践模式,建立了特色鲜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德育品牌。

各县(市)、区和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泉山区创新国旗下教育模式,通过“我做国旗下教育的小主人”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让学生成为“国旗下教育”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在自觉实践和主动参与中培养责任感,从而提高国旗下教育的实效性;大马路小学设立了特色责任岗位——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将亲历中的感受进行内化,由“他律”走向“自律”, 感受责任的重担,体验承担服务学校、服务他人责任的快乐;徐州一中通过结题关于“责任教育”的两个省级课题,形成了可操作的、创新的责任教育实践模式,即以“责任--设计--体验--成长”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志,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地履行责任行为;三十七中的“环保小记者团”,曾获“全球500佳”称号,30年来坚持策划组织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投身环保行动到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西苑中学在反思中创新,通过开展“美丽校园我的责任”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维护校园环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校,对他人负责的一种行为,由被动功利的参与内化为主动自觉的行为,并从学校辐射到社会: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拿着一个垃圾袋,将活动地点的垃圾及时清理干净,多次受到社会及景区人员的好评。

“梁启超曾经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事关国家民族未来,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张德超局长说,“徐州教育人将一起欢心领受生命的任务,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徐州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