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在宁颁奖

作者:王晓映 发布时间:2017-07-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在宁颁奖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颁奖仪式现场

  7月20日下午,“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举行颁奖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王燕文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联、省妇联、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起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征集到全国24个省(区、市)、香港、澳门地区以及英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54000余幅作品。经活动评委会初评、复评、终评,共评选出特等奖20幅、一等奖40幅,二等奖80幅、三等奖160幅以及优秀奖、入围奖若干,并将汇编出版《“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作品集》。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介绍,“童真里的色彩”是江苏继“童声里的中国”“童心里的诗篇”之后,又一“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创新品牌。近年来,江苏将美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美育主题实践活动,精心打造“童”字系列美育品牌,组织编创少儿文化精品,引导孩子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从小在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省文联副主席、大赛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朝润介绍,本次大赛立足儿童性、注重拓展性、强调开放性、恪守公正性、提升学术性。孩子们的作品突出“爱、敬、诚、善”的主题,画种、体裁丰富多样,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综合媒材拼贴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内心表达更多的可能性。在征集和评审期间,许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江苏举办这样的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于大赛作品的整体水平充分肯定,认为代表了全国儿童画创作应有的水准。

  大赛获奖作品充满了个性与想象,涉及题材多样。快乐校园,美好家园,是孩子们主要的生活场景。《金色的苗寨》作者,来自贵州黔东南的龙宣伯同学说,我们的校园在大山里面,站在山上往下看,围绕着教学楼和操场的,是苗寨的木楼,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家园和校园,风景美的就像画一样,所以,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看到的画面搬到我们的画本上。来自安徽淮南孙曼妮小朋友在《和爷爷一起过年》中,画了去火车站接爷爷回家过年的场景。“我是爷爷带大的,但是去年开始爷爷出去打工了,我特别想他,常常想坐上火车去找他。”孙曼妮的家乡并没有高铁,但是“我妈妈讲很快就要通了。”

  孩子们的想象力四通八达,很多孩子画着自由自在的“神奇世界”。苏州的初中生李叶画的是《海底两万里》,她的解读是:生命起源于海洋,但又把梦想带到天上,所以天就是海,海就是天。我们的帆在海里远行,我们的梦想在天空飞翔。

  多彩的梦想是对未来的憧憬。11岁的香港小朋友汪殷瞳画的是《山中的小房子》。汪殷瞳因为腿部残疾,不能行走,心却在飞翔。她在VCR中说,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我们大家都很开心。虽然我没有能登上过狮子山,但我在妈妈的辅导下画了我们香港狮子山的一角,祝愿我们美丽的香港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明天越来越美好!

  获奖的20个特等奖、40个一等奖中,8岁以下的就30位。其中,年龄最小的是4岁,画面一派稚拙。5岁的连云港小朋友李果辰一直喜欢画画,这一次画了《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她说,我想和小树一起快快长大,身上长满了五彩的叶子,像大树妈妈一样成为小鸟的家,每天和鸟儿一起歌唱!

  为研究探讨儿童画的前沿理论、成功经验和实践探索,大赛组委会举办了儿童画学术论坛。参加仪式的获奖作者代表和嘉宾们还一同到南艺美术馆参观了获奖作品画展和专家特邀画展。据悉,本次画展时间从7月20日到25日。

    颁奖仪式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王燕文(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右),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管向群(左)参观小朋友们作画。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中)、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左)、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管向群(右)为获奖选手颁奖

 颁奖仪式表演现场

颁奖仪式表演现场 

 主持人现场采访获奖选手

孩子们参观画展

刘莉 摄

《新华日报》记者 王晓映


 【附】

“童真里的色彩”——首届中国?江苏儿童画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点击查看:

优秀奖、入围奖获奖作品名单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