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标注新高度 起航新征程

作者:李 旭 发布时间:2018-02-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首个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日前出台,将教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引发了我省教育界人士热烈讨论——

标注新高度 起航新征程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首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它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作出顶层设计,亮出改革实招,为新时代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

  国家战略助力改革攻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意见》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绘制出清晰蓝图。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此外,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围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意见》聚焦当下问题,实施破解之策,提出“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并要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针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意见》提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针对“幼有所育”这块教育领域的“硬骨头”,提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等。

  《意见》还就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提出具体举措:如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加大教师表彰力度,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等。

  “《意见》的出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视,这是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篇章。它将极大鼓舞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改革发展大潮,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

  省级谋划推动蓝图变现

  我省作为教育大省、师资大省,近年来,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我省共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85.34万人,其中基础教育专任教师74.36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0.98万人。省级层面每年师资队伍建设预算达3.8亿元,为大规模培养培训教师、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深入,促进教育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发展适合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但较之《意见》要求,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结构不能满足需求,(上接第1版)师范教育支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不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不够平衡、政策不够配套,高校“高峰型”领军人才紧缺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代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向何处着力?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表示,我省将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启动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短板、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目前,我省已起草《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从谁读师范、谁办师范、怎么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如何入职等4个方面作出创新改革,尝试构建符合江苏教育特色和高品质要求的教师教育体系。

  “从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来看,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近60%,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潘漫指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升水平、优化结构是关键。我省还将加快确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度,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活力。

  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2017年,我省已全面下放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此外,35所国家、省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系列职称审批权拟于今年下放。未来省教育厅还将会同省人社厅修订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办法,推进分类指导,给予各地更大自主权,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我们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推进高校用人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努力破除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良好环境,使广大教师做到有尊严、有自豪感。”潘漫说。

  先行探索开启建设新篇

  “‘兴国必先强师’,本次出台的《意见》将教师工作摆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基层学校教师,我们深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南通市第二中学校长陈育彬欣喜地说。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意见》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勾勒出未来教师培养的蓝图。”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秦晓华兴奋地表示,“我们坚信,在《意见》的指引下,教师必将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以《意见》精神为引领,全省各地纷纷更新思想认识,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在该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看来,加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创新驱动,进一步做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各项工作,让南通一以贯之的“贵师重傅”氛围更加浓郁,让一批又一批南通好教师源源不断地涌现。

  围绕全面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表示,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试行公办幼儿园员额制管理,确保纳入员额管理的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管理使用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轮岗交流,促进区域师资均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和待遇保障等改革“痛点”,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下一步该市将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新教师队伍;落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业务骨干倾斜,对特殊岗位、特殊荣誉、特殊贡献教师给予政府专项奖励;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榜样引领、示范带动、典型激励、底线约束、失职问责”,对教师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职后教育体系同样至关重要。”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陈旭辉说,“作为专业的教师发展机构,我们必须充分调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注重乡村教师培养,构建全面、系统的教师研训项目体系,做实、做优教师研训,不断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旭

责任编辑:陈路

标注新高度 起航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02-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首个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日前出台,将教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引发了我省教育界人士热烈讨论——

标注新高度 起航新征程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首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它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作出顶层设计,亮出改革实招,为新时代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

  国家战略助力改革攻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意见》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绘制出清晰蓝图。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此外,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围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意见》聚焦当下问题,实施破解之策,提出“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并要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针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意见》提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针对“幼有所育”这块教育领域的“硬骨头”,提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等。

  《意见》还就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提出具体举措:如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加大教师表彰力度,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等。

  “《意见》的出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视,这是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篇章。它将极大鼓舞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改革发展大潮,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

  省级谋划推动蓝图变现

  我省作为教育大省、师资大省,近年来,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我省共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85.34万人,其中基础教育专任教师74.36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0.98万人。省级层面每年师资队伍建设预算达3.8亿元,为大规模培养培训教师、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深入,促进教育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发展适合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但较之《意见》要求,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结构不能满足需求,(上接第1版)师范教育支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不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不够平衡、政策不够配套,高校“高峰型”领军人才紧缺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代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向何处着力?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表示,我省将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启动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短板、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目前,我省已起草《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从谁读师范、谁办师范、怎么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如何入职等4个方面作出创新改革,尝试构建符合江苏教育特色和高品质要求的教师教育体系。

  “从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来看,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近60%,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潘漫指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升水平、优化结构是关键。我省还将加快确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度,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活力。

  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2017年,我省已全面下放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此外,35所国家、省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系列职称审批权拟于今年下放。未来省教育厅还将会同省人社厅修订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办法,推进分类指导,给予各地更大自主权,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我们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推进高校用人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努力破除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良好环境,使广大教师做到有尊严、有自豪感。”潘漫说。

  先行探索开启建设新篇

  “‘兴国必先强师’,本次出台的《意见》将教师工作摆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基层学校教师,我们深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南通市第二中学校长陈育彬欣喜地说。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意见》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勾勒出未来教师培养的蓝图。”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秦晓华兴奋地表示,“我们坚信,在《意见》的指引下,教师必将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以《意见》精神为引领,全省各地纷纷更新思想认识,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在该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看来,加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创新驱动,进一步做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各项工作,让南通一以贯之的“贵师重傅”氛围更加浓郁,让一批又一批南通好教师源源不断地涌现。

  围绕全面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表示,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试行公办幼儿园员额制管理,确保纳入员额管理的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管理使用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轮岗交流,促进区域师资均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和待遇保障等改革“痛点”,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下一步该市将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新教师队伍;落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业务骨干倾斜,对特殊岗位、特殊荣誉、特殊贡献教师给予政府专项奖励;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榜样引领、示范带动、典型激励、底线约束、失职问责”,对教师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职后教育体系同样至关重要。”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陈旭辉说,“作为专业的教师发展机构,我们必须充分调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注重乡村教师培养,构建全面、系统的教师研训项目体系,做实、做优教师研训,不断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旭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