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

作者:缪志聪 李旭 发布时间:2018-03-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2018全国“两会”议程过半,而教育相关话题依然热度不减。在“两会”聚光灯下,来自江苏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有哪些真知灼见?本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对部分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

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

  ■本报特派记者 缪志聪 本报记者 李旭

  激励企业敞开实习之“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吕建

  今年“两会”,大学生实习是吕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与职业学校不同,大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潜力,而潜力的迸发,需要在大学和社会的互动中来完成”。

  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但在教育实践中,用什么样的机制让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如何让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在吕建看来,这些问题都关涉学生的基本利益,国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制度,参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方式,在企业中设立大型的、开放式的国家级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实习的开放程度和大学生实习质量的提升。

  打破身份限制统筹地方高校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 熊思东

  我国高等教育有近3000所大学、3600万名在校生,其中,96%的大学为地方大学,98%的学生就读于地方大学。“地方大学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大学建设不只是地方政府的事,地方大学强不强,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强国梦想能否实现。”作为一所地方大学的校长,熊思东建议,要将地方高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熊思东说,目前,各个地方大学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建设,地方的重视与否、财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着地方大学的发展水平,“从‘211''985’到建设‘双一流’大学,其出发点就是要打破大学的身份限制,但在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他提出,要进一步打破中国大学的身份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将地方高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学由大变强。

  理顺医教协同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校长 郑葵阳

  郑葵阳是一名新代表。第一次参会,在来之前他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学文件、学章程、向老代表请教。作为一名横跨医卫和教育领域的代表,他格外关注大健康国家战略。

  “徐州医科大学是中国医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现在倡导医教协同,但在机制上还没有理顺,这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郑葵阳说,医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附属医院建设。他建议,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之间要在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等方面深度融合,进一步理顺机制。“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基本要求,在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当中,应该让学生早一点到医院见习,附属医院是一个理想的平台,对深入推进学校产学研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把培养“三农”工作人才上升为“国家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 焦新安

  “我国对‘三农’工作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焦新安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将培养“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系统工程。

  焦新安建议,各级政府应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统筹规划“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总体思路和目标,根据本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订人才需求数量、规格等计划,制定并落实用人政策,完善用人环境,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各类高校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订单培养需求,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订单培养要求,设立乡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鼓励和吸引一批批优秀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

  让教授回到本科生课堂成为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施大宁

  从教30多年,施大宁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他告诉记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上一门课,不少于32学时,否则年终考评一票否决。近年来,南航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在92%以上。“随着新时代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改革。”施大宁认为,只有让接触科技最前沿的优秀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成为“自觉”行动,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他建议,高校要建立综合、分类、多元化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让教授回到本科生课堂成为常态,推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行评价体系中,既要考核授课数量,也要考核授课质量。要出台政策,让科研成果相对有限但教学良好的教师,也能顺利晋职、获得奖励。

  为高校“青椒”创设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副院长 王立峰

  “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近年来,这个收入不高、压力不小的群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博士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已经30岁左右,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教学科研等多重压力。” 在平时与“青椒”们的相处中,王立峰对此深有感触。他还发现,部分青年教师为了尽早评上职称,在日常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偶尔还会把一些不满情绪在讲课时吐露出来。

  因此,王立峰建议,要为高校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建立适度宽松的面向青年教师的考评体系,改变学术评价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此外,还要加大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破解职称“僧多粥少”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 李鸿彬

  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也面临着很多职业发展的难题,职称评定就是其中一个。李鸿彬调研发现,不少四星级高中每年符合高级教师岗位申报条件的教师往往超过十几人,可是名额只有一两个。“我是中学一线教师,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李鸿彬说,能够补充的岗位数、能够晋升的岗位数比较少,但是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比较多,这个矛盾在很多学校都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积极上进的热情和追求。”

  他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晋升各级别的要求和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配额制度。“可以把高级岗或者中级岗的比例放大,或者把原来的编数到校,调整为编数到县或者编数到市,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一些灵活、机动的调整,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上打开通途,让更多的教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应以国家粮食产业为基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程永波

  “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资源就是粮食,依靠科学种植产出优质的粮食,既让都市人品尝到无公害的瓜果蔬菜、带着清香的稻米,也让农户通过科学种植受益。”程永波带来一份《关于实施粮食产业强国战略、增加优质粮食供给的对策建议》的提案,他提出,优质粮食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及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直接相关,乡村振兴要以国家粮食产业为基础,不能把大量粮田用于商业开发。

  无论是江宁横溪的西瓜,还是高淳的螃蟹,在程永波的印象中,江苏很多地区都有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打下了良好基础。一些乡村有自己的传统风俗、特色手工业和特色建筑,这都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力点,在形成特色品牌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更多实用型气象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 银燕

  在银燕心目中,随着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气象行业及市场的壮大,气象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供不应求,是他对目前气象人才市场的最鲜明感受。他告诉记者,最近5年间,全国至少有5所高校增设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生除了走向气象部门,还越来越广泛地分布于民航、电力系统以及其他各类企业。

  面对日益旺盛的人才需求,“我们一方面要时刻紧跟气象科技发展前沿,让最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业务成果走进课堂,另一方面要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银燕建议,气象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产学研结合、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推动局校合作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优秀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唐江澎

  唐江澎在提交的提案中为班主任群体“代言”,他希望通过完善优秀班主任表彰荣誉体系,让优秀班主任收获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自豪感。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但在职称晋升、荣誉表彰上,一直没有专门的通道。因此,完善优秀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并出台提高班主任待遇的相关政策已经势在必行。唐江澎建议,一方面,在现行“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单设“全国优秀班主任”专项,在制定特级教师评选具体办法时,开通班主任评选渠道;另一方面,体现“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的政策导向,形成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并在中小学职称序列的“正高”层次,与学科并列,开通班主任评审通道。

  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推进游戏分级保护青少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 皇甫立同

  作为一名高中校长,皇甫立同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问题格外关注。谈到当前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皇甫立同认为,必须有针对性地出真招、实招,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解决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结构性矛盾,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我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大学设立师范类公选课,让有志于从教的综合性大学的优秀学生为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同时,针对部分网络游戏虚构、扭曲历史的问题,他还建议,加强对网游产品的审批管理,特别要关注不良游戏篡改历史、扭曲中小学生价值观问题,加快出台游戏分级制。

  关注高职“精准扶贫”和“产教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 王红军

  王红军是一名职业教育一线教师,他告诉记者,在高职院校大约有3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但相较于高职贫困生的实际人数,国家资助项目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现在国家对贫困学生有一系列资助政策,由于中职学校实施免学费政策,而普通本科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比例较高,这就导致了高职学校的学生规模虽然占了高等教育的一半,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王红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高职学生“精准资助”的力度,为更多贫困学子解决求学的后顾之忧。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王红军表示作为职业教育人深受鼓舞,“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好的政策还是难以落地。”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促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和指导机构,从而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

  筑牢一颗“中国心”

  全国人大代表、世界联合学院第一院长 王嘉鹏

  世界联合学院是一所主要提供国际预科课程的学校。“16到19岁的年轻人,热爱中国,有自信,愿意挑战自我。”王嘉鹏说自己就是成长于学院的年轻人,在学院里,目前有着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算是一个“小联合国的世界村”。作为一名学成出国又归来的“海归”,他建议国家应该培养更多的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人,同时加强预科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育。

  “在学院国际化的氛围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强。”王嘉鹏说,世界联合学院培养的每一个外国学生都会讲中文,培养的每一个中国学生都热爱自己的文化,其原因就是学校的课程体系里有一门课“China Study”(中国研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不管这些孩子未来走向何方,都希望中国化的国际教育能在他们人生中留下独特印记。”

  改变高校税收“身份界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庄毓敏

  在庄毓敏看来,当前的高校税收体制正面临着身份界定上的尴尬,“尽管高校不是企业,但它还是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人。而说高校非营利,又没有政策明确它是否属于非营利性组织。”随着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涉税经济业务越来越多,这将对高校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庄毓敏认为,参照国际经验,国家公立高校应当界定为非营利性组织,对其非营利性收入,应实行免税政策。

  她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奖助学金,按“劳务报酬所得”在扣除800元后缴纳20%个人所得税。“这是不合理的,考虑到学生没有工资收入,奖助收入一般也用于校内学习和生活,应免征个人所得税。”庄毓敏说。

(更多代表委员观点详见“江苏教育报”微信号和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后絮语】

  “两会”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透现着熠熠闪光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读来给人启迪,令人振奋和感佩。

  殷忧启圣,实干兴邦。实现十九大擘划的宏伟蓝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需要江苏教育人贡献聪明才智,需要江苏教育人先行先试,需要江苏教育人破解难题,需要江苏教育人创新有为。

  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用巨大。未来已来,唯有奋斗!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
发布时间:2018-03-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2018全国“两会”议程过半,而教育相关话题依然热度不减。在“两会”聚光灯下,来自江苏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有哪些真知灼见?本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对部分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

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

  ■本报特派记者 缪志聪 本报记者 李旭

  激励企业敞开实习之“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吕建

  今年“两会”,大学生实习是吕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与职业学校不同,大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潜力,而潜力的迸发,需要在大学和社会的互动中来完成”。

  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但在教育实践中,用什么样的机制让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如何让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在吕建看来,这些问题都关涉学生的基本利益,国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制度,参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方式,在企业中设立大型的、开放式的国家级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实习的开放程度和大学生实习质量的提升。

  打破身份限制统筹地方高校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 熊思东

  我国高等教育有近3000所大学、3600万名在校生,其中,96%的大学为地方大学,98%的学生就读于地方大学。“地方大学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大学建设不只是地方政府的事,地方大学强不强,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强国梦想能否实现。”作为一所地方大学的校长,熊思东建议,要将地方高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熊思东说,目前,各个地方大学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建设,地方的重视与否、财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着地方大学的发展水平,“从‘211''985’到建设‘双一流’大学,其出发点就是要打破大学的身份限制,但在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他提出,要进一步打破中国大学的身份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将地方高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学由大变强。

  理顺医教协同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校长 郑葵阳

  郑葵阳是一名新代表。第一次参会,在来之前他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学文件、学章程、向老代表请教。作为一名横跨医卫和教育领域的代表,他格外关注大健康国家战略。

  “徐州医科大学是中国医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现在倡导医教协同,但在机制上还没有理顺,这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郑葵阳说,医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附属医院建设。他建议,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之间要在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等方面深度融合,进一步理顺机制。“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基本要求,在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当中,应该让学生早一点到医院见习,附属医院是一个理想的平台,对深入推进学校产学研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把培养“三农”工作人才上升为“国家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 焦新安

  “我国对‘三农’工作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焦新安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将培养“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系统工程。

  焦新安建议,各级政府应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统筹规划“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总体思路和目标,根据本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订人才需求数量、规格等计划,制定并落实用人政策,完善用人环境,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各类高校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订单培养需求,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订单培养要求,设立乡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鼓励和吸引一批批优秀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

  让教授回到本科生课堂成为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施大宁

  从教30多年,施大宁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他告诉记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上一门课,不少于32学时,否则年终考评一票否决。近年来,南航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在92%以上。“随着新时代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改革。”施大宁认为,只有让接触科技最前沿的优秀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成为“自觉”行动,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他建议,高校要建立综合、分类、多元化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让教授回到本科生课堂成为常态,推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行评价体系中,既要考核授课数量,也要考核授课质量。要出台政策,让科研成果相对有限但教学良好的教师,也能顺利晋职、获得奖励。

  为高校“青椒”创设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副院长 王立峰

  “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近年来,这个收入不高、压力不小的群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博士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已经30岁左右,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教学科研等多重压力。” 在平时与“青椒”们的相处中,王立峰对此深有感触。他还发现,部分青年教师为了尽早评上职称,在日常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偶尔还会把一些不满情绪在讲课时吐露出来。

  因此,王立峰建议,要为高校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建立适度宽松的面向青年教师的考评体系,改变学术评价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此外,还要加大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破解职称“僧多粥少”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 李鸿彬

  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也面临着很多职业发展的难题,职称评定就是其中一个。李鸿彬调研发现,不少四星级高中每年符合高级教师岗位申报条件的教师往往超过十几人,可是名额只有一两个。“我是中学一线教师,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李鸿彬说,能够补充的岗位数、能够晋升的岗位数比较少,但是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比较多,这个矛盾在很多学校都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积极上进的热情和追求。”

  他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晋升各级别的要求和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配额制度。“可以把高级岗或者中级岗的比例放大,或者把原来的编数到校,调整为编数到县或者编数到市,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一些灵活、机动的调整,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上打开通途,让更多的教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应以国家粮食产业为基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程永波

  “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资源就是粮食,依靠科学种植产出优质的粮食,既让都市人品尝到无公害的瓜果蔬菜、带着清香的稻米,也让农户通过科学种植受益。”程永波带来一份《关于实施粮食产业强国战略、增加优质粮食供给的对策建议》的提案,他提出,优质粮食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及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直接相关,乡村振兴要以国家粮食产业为基础,不能把大量粮田用于商业开发。

  无论是江宁横溪的西瓜,还是高淳的螃蟹,在程永波的印象中,江苏很多地区都有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打下了良好基础。一些乡村有自己的传统风俗、特色手工业和特色建筑,这都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力点,在形成特色品牌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更多实用型气象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 银燕

  在银燕心目中,随着气象事业快速发展、气象行业及市场的壮大,气象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供不应求,是他对目前气象人才市场的最鲜明感受。他告诉记者,最近5年间,全国至少有5所高校增设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生除了走向气象部门,还越来越广泛地分布于民航、电力系统以及其他各类企业。

  面对日益旺盛的人才需求,“我们一方面要时刻紧跟气象科技发展前沿,让最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业务成果走进课堂,另一方面要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银燕建议,气象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产学研结合、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推动局校合作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优秀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唐江澎

  唐江澎在提交的提案中为班主任群体“代言”,他希望通过完善优秀班主任表彰荣誉体系,让优秀班主任收获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自豪感。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但在职称晋升、荣誉表彰上,一直没有专门的通道。因此,完善优秀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并出台提高班主任待遇的相关政策已经势在必行。唐江澎建议,一方面,在现行“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单设“全国优秀班主任”专项,在制定特级教师评选具体办法时,开通班主任评选渠道;另一方面,体现“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的政策导向,形成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并在中小学职称序列的“正高”层次,与学科并列,开通班主任评审通道。

  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推进游戏分级保护青少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 皇甫立同

  作为一名高中校长,皇甫立同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问题格外关注。谈到当前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皇甫立同认为,必须有针对性地出真招、实招,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和经济收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解决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结构性矛盾,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我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大学设立师范类公选课,让有志于从教的综合性大学的优秀学生为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同时,针对部分网络游戏虚构、扭曲历史的问题,他还建议,加强对网游产品的审批管理,特别要关注不良游戏篡改历史、扭曲中小学生价值观问题,加快出台游戏分级制。

  关注高职“精准扶贫”和“产教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 王红军

  王红军是一名职业教育一线教师,他告诉记者,在高职院校大约有3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但相较于高职贫困生的实际人数,国家资助项目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现在国家对贫困学生有一系列资助政策,由于中职学校实施免学费政策,而普通本科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比例较高,这就导致了高职学校的学生规模虽然占了高等教育的一半,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王红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高职学生“精准资助”的力度,为更多贫困学子解决求学的后顾之忧。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王红军表示作为职业教育人深受鼓舞,“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好的政策还是难以落地。”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促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和指导机构,从而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

  筑牢一颗“中国心”

  全国人大代表、世界联合学院第一院长 王嘉鹏

  世界联合学院是一所主要提供国际预科课程的学校。“16到19岁的年轻人,热爱中国,有自信,愿意挑战自我。”王嘉鹏说自己就是成长于学院的年轻人,在学院里,目前有着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算是一个“小联合国的世界村”。作为一名学成出国又归来的“海归”,他建议国家应该培养更多的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人,同时加强预科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育。

  “在学院国际化的氛围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强。”王嘉鹏说,世界联合学院培养的每一个外国学生都会讲中文,培养的每一个中国学生都热爱自己的文化,其原因就是学校的课程体系里有一门课“China Study”(中国研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不管这些孩子未来走向何方,都希望中国化的国际教育能在他们人生中留下独特印记。”

  改变高校税收“身份界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庄毓敏

  在庄毓敏看来,当前的高校税收体制正面临着身份界定上的尴尬,“尽管高校不是企业,但它还是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人。而说高校非营利,又没有政策明确它是否属于非营利性组织。”随着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涉税经济业务越来越多,这将对高校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庄毓敏认为,参照国际经验,国家公立高校应当界定为非营利性组织,对其非营利性收入,应实行免税政策。

  她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奖助学金,按“劳务报酬所得”在扣除800元后缴纳20%个人所得税。“这是不合理的,考虑到学生没有工资收入,奖助收入一般也用于校内学习和生活,应免征个人所得税。”庄毓敏说。

(更多代表委员观点详见“江苏教育报”微信号和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后絮语】

  “两会”江苏教育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透现着熠熠闪光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读来给人启迪,令人振奋和感佩。

  殷忧启圣,实干兴邦。实现十九大擘划的宏伟蓝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需要江苏教育人贡献聪明才智,需要江苏教育人先行先试,需要江苏教育人破解难题,需要江苏教育人创新有为。

  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用巨大。未来已来,唯有奋斗!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