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从“经验”走向“实证”的教研转型

作者:李 旭 发布时间:2018-03-2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今天教师怎样做研究?近日,长三角教研“朋友圈”聚首苏州,携手应答,致力推进——

从“经验”走向“实证”的教研转型

  ■本报记者 李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教研工作的全面转型。”3月22日至23日,第九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从经验到证据”,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代表以及教研机构代表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展开交流探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出席论坛开幕式。

  从经验筛选到循证实践

  当前,“从经验走向证据”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地区教研工作改革发展的共同诉求。但在微观的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证据的积累与运用仍然有待于更加精微深入的探索。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看来,从经验走向证据,意味着对教学研究与教学行动的更多要求,即项目化、情境化、实证化。

  “教学实证有‘两难’,一是它基于软信息,大量的教学信息是‘软性’的,比如态度、思维等;二是判据多元化。”论坛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顾泠沅作了《今天,教师怎样做研究——从经验筛选到循证实践》的专题报告。

  顾泠沅认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必须选定着力点,同时,教学改进要遵循证据、循环检验。所谓“循证教学实践”,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与教学条件,运用规准的证据、个人的专业智慧所开展的循环改进的历程,“好的教研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专门领域”。

  “证据意识”并不“高大上”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通过基于规准的课程与教学调研、主题教研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研究、数字教材建设和教学应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等,展开了教研实践范式的新探索。

  “通过现状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把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的经验确定为幼小衔接的关键;用现状调研、现场观察和文本分析的证据,检验成效和改进措施;通过案例研讨,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分配、关联技术;形成的成果有证据支持,有案例说明,有利于成果推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以基于标准的“幼小衔接”教学与评价项目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教研的职能就在于通过“建立规准、证据分析、经验提炼”的研究方法,关注立德树人、基于标准、关注创新这些改革要求在课堂里落细,促进课程转化。

  “从经验到证据,应该体现在教研工作当中的方方面面,不要把它想象得很‘高大上’。只要我们有‘证据意识’,我们的话语体系、研究方法、教研成果就会逐步完善。”徐淀芳说。

  大数据为证指导精准教学

  “去补习不如吃早餐?”在一项以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中,浙江省教研人员意外地发现:吃早餐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它为学生带来的好处甚至远超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内外补习、家长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带来的优势。

  据此,浙江省教育厅于今年2月12日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而确保学生获得10小时充分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和从容的上学时间。

  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试以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引领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方向。“在开展质量监测之始,我们就思考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和方向。因此,我们构建了包含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成长环境3个方面12项指标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品质、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从而提供解决教研问题的思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介绍说。从数据精准走向教学精准、从实证取证走向教学改进、从城区依赖走向乡村行动,共同构成了大数据背景下实证教研的浙江路径。

  协作开放助力教研转型

  自2010年以来,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已连续举办9年。田慧生充分肯定了长三角教研联盟机制的建立。他提出,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建立重大问题研究攻关机制和合作机制。

  “教研工作转型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教研转变,由微观教研向大教研转变,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转变。”田慧生在讲话中对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发展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教研工作应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基于经验向基于事实和数据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转变,由单纯地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学校发展转变,由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研究转变。

  本次论坛分论坛还特别关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新优质初中建设、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等3个中心议题。与会代表分赴苏州高新区枫桥实验小学、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等3个分会场进行相关主题沙龙研讨。

责任编辑:陈路

从“经验”走向“实证”的教研转型
发布时间:2018-03-28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今天教师怎样做研究?近日,长三角教研“朋友圈”聚首苏州,携手应答,致力推进——

从“经验”走向“实证”的教研转型

  ■本报记者 李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教研工作的全面转型。”3月22日至23日,第九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从经验到证据”,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代表以及教研机构代表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展开交流探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出席论坛开幕式。

  从经验筛选到循证实践

  当前,“从经验走向证据”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地区教研工作改革发展的共同诉求。但在微观的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证据的积累与运用仍然有待于更加精微深入的探索。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看来,从经验走向证据,意味着对教学研究与教学行动的更多要求,即项目化、情境化、实证化。

  “教学实证有‘两难’,一是它基于软信息,大量的教学信息是‘软性’的,比如态度、思维等;二是判据多元化。”论坛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顾泠沅作了《今天,教师怎样做研究——从经验筛选到循证实践》的专题报告。

  顾泠沅认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必须选定着力点,同时,教学改进要遵循证据、循环检验。所谓“循证教学实践”,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与教学条件,运用规准的证据、个人的专业智慧所开展的循环改进的历程,“好的教研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专门领域”。

  “证据意识”并不“高大上”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通过基于规准的课程与教学调研、主题教研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研究、数字教材建设和教学应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等,展开了教研实践范式的新探索。

  “通过现状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把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的经验确定为幼小衔接的关键;用现状调研、现场观察和文本分析的证据,检验成效和改进措施;通过案例研讨,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分配、关联技术;形成的成果有证据支持,有案例说明,有利于成果推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以基于标准的“幼小衔接”教学与评价项目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教研的职能就在于通过“建立规准、证据分析、经验提炼”的研究方法,关注立德树人、基于标准、关注创新这些改革要求在课堂里落细,促进课程转化。

  “从经验到证据,应该体现在教研工作当中的方方面面,不要把它想象得很‘高大上’。只要我们有‘证据意识’,我们的话语体系、研究方法、教研成果就会逐步完善。”徐淀芳说。

  大数据为证指导精准教学

  “去补习不如吃早餐?”在一项以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中,浙江省教研人员意外地发现:吃早餐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它为学生带来的好处甚至远超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内外补习、家长教育水平或家庭收入等方面带来的优势。

  据此,浙江省教育厅于今年2月12日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而确保学生获得10小时充分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和从容的上学时间。

  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试以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引领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方向。“在开展质量监测之始,我们就思考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和方向。因此,我们构建了包含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成长环境3个方面12项指标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品质、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从而提供解决教研问题的思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介绍说。从数据精准走向教学精准、从实证取证走向教学改进、从城区依赖走向乡村行动,共同构成了大数据背景下实证教研的浙江路径。

  协作开放助力教研转型

  自2010年以来,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已连续举办9年。田慧生充分肯定了长三角教研联盟机制的建立。他提出,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建立重大问题研究攻关机制和合作机制。

  “教研工作转型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教研转变,由微观教研向大教研转变,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转变。”田慧生在讲话中对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发展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教研工作应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基于经验向基于事实和数据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转变,由单纯地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学校发展转变,由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研究转变。

  本次论坛分论坛还特别关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新优质初中建设、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等3个中心议题。与会代表分赴苏州高新区枫桥实验小学、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等3个分会场进行相关主题沙龙研讨。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