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以创新度求贡献度

作者:缪志聪 潘玉娇 李大林 发布时间:2018-04-2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各类信息汇聚、创新要素集中。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既是其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江苏高校在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开展了诸多探索,取得了斐然成绩。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服务发展——将大写‘教育’镌刻进新时代”栏目,报道全省高校相关工作。敬请关注。

以创新度求贡献度

——江苏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上)

  ■本报记者 缪志聪 潘玉娇 李大林

  启东,是长江入海口的小县城,三面环海,水产丰富。5年前,当江苏王子制纸公司将配建一条制浆废水排海管道的消息传来,世代以渔业为生的老百姓开始担心造纸制浆废水会影响生态和近海渔业养殖,随之引发了一场“环保与发展之争”。为了帮助地方与企业走出困局,南京工业大学以徐南平院士为首的膜科学团队主动请缨,创造性提出成套设计工艺,成功攻克了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如今,又黑又臭的造纸制浆废水正源源不断地化为涓涓清流、可回收利用的工业用盐和干泥。“制浆尾水零排放,当时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不可能。”徐南平说,近几年的成功实践,让他们有信心解决几乎所有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实现零排放。

  在江苏,像南工大这样以技术突破贡献经济发展并非孤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高等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内涵建设,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需求,始终把握发展时代脉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据统计,5年来江苏高校新增重大科研项目16165项,重要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20项,制定或提交国家、行业等标准901项,突破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881个,开辟新领域和新方向274个。

  “当前,以知识为特征的人才、数据和科技成果等新生产要素成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在集聚资源、协同创新、引领发展、服务地方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高校责无旁贷。”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转型发展,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

  20世纪90年代,江苏确立了科教兴省战略,率先提出“一流的经济必须用一流的教育来支撑”的口号。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当年,江苏即在全国率先扩大招生规模,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1999年,省政府发布《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纲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在《实施纲要》引领下,江苏快速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夯实了基础。从2000年到2010年,全省普通高校从71所增加到126所,在校生从47.5万人增加到177.49万人。

  为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实际,江苏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规模新建、迁建或扩建高校,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江苏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小规模、简陋型办学向大规模、高标准办学的跨越式转变。

  2008年以来,江苏高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建设高教强省为目标,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促进高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

  2010年,江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从那时起,我省每年投入10亿元,在全省高校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引导高校对接社会需求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确定了566个面向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点专业。随后的3年间,江苏2500多个学科团队与省内近万家企业结对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数达3.2万项,对外签订技术服务合同4.7万项,成交金额达150多亿元。

  在此期间,我省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契合度。一方面,通过构建科学分类体系,推动全省高等学校形成“一体三维九类”的格局:第一维为本科院校,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维为高职院校,按产业面向再细分为服务一、二、三产业4个类型;第三维为开放大学,分为省级和市县两个层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省级统筹力度,推动布局调整。从区域分布看,苏南地区高校数量较多,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苏中、苏北相对缺乏。(上接第1版)因此,我省不断优化普通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实现全省13个省辖市本科高校全覆盖,同时坚持将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苏中、苏北倾斜,苏中、苏北高校总数达48所,占全省高校总数33.8%,6所独立学院从南京迁移到苏北、苏中中心城市与苏南县区办学。

  在稳定规模的同时,我省新增高校事业规模重点向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倾斜,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江苏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结构比例接近1∶12。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我省对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给予立项支持,并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鼓励高校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能明显、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学位授权点。近两年通过动态调整共撤销博士和硕士学位点45个,自主增列相应学位点31个。

  “历年来,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就是:入口群众满意,出口契合发展,服务提升贡献,开放兼顾内外,统筹强化保障。”葛道凯说。

  成果转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提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稻农们常常感到头疼不已。这种病毒2000年前后曾在江苏肆虐,由于没有有效的农药,稻农们眼看着精心种植的粳稻枯黄、死亡,却束手无策。2004年,淮安、连云港、宿迁等地甚至颗粒无收。在这样的情形下,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带领的团队毅然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开始了漫长的水稻品种选育之路。

  到2010年,项目组不仅选育出10个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还打破了水稻品种选育单位各自为战的传统做法,通过种质、基因、技术和信息共享,构建了南方粳稻品种选育与应用的综合平台。在2010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该项成果一举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万建民团队的成绩,是该校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开始,该校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四部门联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目前,学校共建立各类成果推广及转化基地38个。2014年,南农大技术转移中心获批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转让所投资企业股份等方式,累计对外投资变现1358万元。

  如果说南农大依托农业和生命科学专业优势,立足“三农”振兴农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那么,东南大学则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与高新技术企业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共赢之路。

  近年来,东大依靠资助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吸引社会资本组建近60家高科技企业。其中,为转化国家“千人计划”吴智深教授的“玄武岩纤维技术”而组建的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转化国家“千人计划”冉斌教授“车联网技术”而组建的南京麦迪逊科技有限公司等,成为省内高新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据统计,近十余年来,该校参与180多项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涉及省资助经费超过15亿元,与国内外重点优势企业建立校企产学研联合研发机构100余家。

  科技转化,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断提升的主要标志。“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86项,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16.8%,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410项,占获奖总数22.6%,获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323项;共申请专利14.8万件,获授权专利8.7万件。至2016年底,全省有10所高校有效发明专利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高校数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19671项,位列全国第二。全省高校共建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4800多个,与市县共建研究院199个,与高新区、开发区共建科技平台199个,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1866个。

  据最新数据显示,江苏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26%的工业产值、30%以上的利润、47%的新产品产值和73%的发明专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产业结构的调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对资源的依赖转换为依靠人才和科技进步的支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校的作用无可替代。”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说。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