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一人一案”,让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作者:王丽 夏茹 发布时间:2018-05-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梁溪区构建“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以个性化教育服务每个随班就读生,率先倡导“一人一案”并被写入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正向全国推广——

“一人一案”,让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本报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夏茹

  5月17日,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向华来到兰亭小学专门配备的资源教室,给随班就读生小孜(化名)上两堂个训课。“这份小孜专属课表,是资源教师、普校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针对小孜实际情况专门设计的。”陈向华告诉记者。陈向华是梁溪区教育局“资源教师”,这样的专职教师该区还有6名,他们主要任务是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轻度智残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辅导、潜能开发、康复治疗等。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富足程度,还要看对弱者的关爱程度。”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表示。2015年1月,无锡市崇安区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2016年三区合并设立梁溪区后,原崇安区辅读学校、原南长区培智学校、原北塘区培智学校3校合并为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全区约有智残青少年360名。梁溪以“教育零拒绝”为办学方向,为孩子们提供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教育。2017年12月,梁溪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入学率达98%,提前两年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工作目标。

  四位一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早晨7:30,教师顾灵妙来到梁溪特校,开始一天的忙碌。她的办公桌放在教室里,整整一天都和学生待在一起。顾灵妙告诉记者,特教学校师生比达1:3.75,但在每个孩子身上,教师们都要付出超过普通学生很多倍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一道10以内的加减题要翻来覆去讲上好多遍;教会学生书写名字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要喂,上厕所要带……特教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时间长了,孩子对老师特别亲,放学了,常会黏在老师怀里不愿意回家。

  “要让学校生活成为智残孩子一生美好的开端。”校长顾丽萍说。为更好地保障每个智残儿童的生命权益,学校积极构建“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育人质量,办学水平在省内保持领先。同时,与无锡市康复医院、无锡八院合作,引入医疗、康复服务,协调医疗专家、康复专家介入,(上接第1版)采用个训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学校与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研究推进“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项目,对该校近40名自闭症患儿进行个训康复。

  智残孩子经过学校系统教育及康复训练后,最终要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此,该校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开设面点制作、园艺种植、汽车美容等课程,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全真环境中学习技能。“近年来,我校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顾丽萍自豪地说。

  梁溪特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文体生活,“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顾丽萍说。排舞、棒球、绘画等课程在学校开展得风生水起,成立全国首支培智学校棒垒球队,省特奥会摘金夺银,一口气拿下全国排舞大赛4个特等奖,举办唐氏宝宝钢琴音乐会……孩子们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收获着喜悦和自信。

  “一人一案”,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2009年起,随班就读工作在梁溪全面铺开,每所小学都陆续建起资源教室,其中连元街小学、兰亭小学、沁园小学、惠山小学、金星中学等学校设有专门资源教室,学习辅导、康复设备一应俱全。2015年,梁溪在无锡率先成立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牵头,建立垂直指挥系统,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和激励措施,从政策、制度、资金、人员、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跟随着陈向华的步伐,记者看到,在数字OT机操作过程中他一直仔细观察,并适时指导小孜。“今天小孜在OT机上训练了射箭项目,手、眼、脑的配合比上周有进步。”孩子们每节课的课堂表现、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都详细记录在专项档案里。据介绍,目前该区所有随班就读生都有专属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内容包括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学业指导、潜能开发等,教师还会根据孩子发展情况及时调整。

  提供“一人一案”、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发展需求,师资十分重要。“全区7名专职资源教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每周到片、校蹲点服务,每名教师服务6名学生。”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唯巍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特校还派出20多名骨干教师担任巡回指导教师,每隔一周到资源教室指导工作。

  资源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普特融合也日见成效。顾丽萍记得最初带学生和资源教师进普通小学时的情景:有些校长觉得随班就读是给他们添麻烦,有的教师则把特殊孩子当成负担。“现在不同了,普校特别欢迎我们的老师。”顾丽萍说,普特融合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可以让其拥有正常的教育环境。

  送教上门,给重残生打开一扇窗

  5月15日是梁溪特校教师赵玉荣为重度多重障碍孩子小鸣(化名)送教上门的日子。“根据智残程度,我们采用分类服务的方式。程度较轻的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度的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重度的学生则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赵玉荣介绍说,辖区内共有50个重症孩子,特校教师每2到3人组成一组,每两周上门服务一次,主要内容是康复训练和学科辅导。

  小鸣早就等急了,双周二是他最开心的日子。看见赵老师,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脸笑容。赵玉荣详细询问最近两周小鸣的身体状况,提醒他奶奶及时给孩子翻身防止褥疮,并针对小鸣的情况做了一套康复训练。奶奶说,孩子2015年成为送教上门的学生,从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知道不少事物,还能听从一些指令,进步很大。

  “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是梁溪特校教师的教育信念。几年来,教师们风雨无阻,送教上门,指导重残儿童学习简单的文化知识,练习基础的动作技能,陪他们一起康复锻炼、游戏玩耍。教师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搬到孩子家里;每逢节庆,还带去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渐渐地,始终不开口的孩子喊出第一声“老师”“妈妈”,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学会吃饭、穿衣、如厕,手指无力的孩子执起笔写起简单的数字。

  “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落实‘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我们的实践探索还在路上。”李方平说,“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和教育基础设施,创造真正全纳和公平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发展需求,让每一个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责任编辑:陈路

“一人一案”,让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发布时间:2018-05-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梁溪区构建“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以个性化教育服务每个随班就读生,率先倡导“一人一案”并被写入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正向全国推广——

“一人一案”,让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本报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夏茹

  5月17日,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向华来到兰亭小学专门配备的资源教室,给随班就读生小孜(化名)上两堂个训课。“这份小孜专属课表,是资源教师、普校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针对小孜实际情况专门设计的。”陈向华告诉记者。陈向华是梁溪区教育局“资源教师”,这样的专职教师该区还有6名,他们主要任务是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轻度智残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辅导、潜能开发、康复治疗等。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富足程度,还要看对弱者的关爱程度。”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表示。2015年1月,无锡市崇安区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2016年三区合并设立梁溪区后,原崇安区辅读学校、原南长区培智学校、原北塘区培智学校3校合并为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全区约有智残青少年360名。梁溪以“教育零拒绝”为办学方向,为孩子们提供全覆盖、多层次、高质量教育。2017年12月,梁溪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入学率达98%,提前两年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工作目标。

  四位一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早晨7:30,教师顾灵妙来到梁溪特校,开始一天的忙碌。她的办公桌放在教室里,整整一天都和学生待在一起。顾灵妙告诉记者,特教学校师生比达1:3.75,但在每个孩子身上,教师们都要付出超过普通学生很多倍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一道10以内的加减题要翻来覆去讲上好多遍;教会学生书写名字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要喂,上厕所要带……特教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时间长了,孩子对老师特别亲,放学了,常会黏在老师怀里不愿意回家。

  “要让学校生活成为智残孩子一生美好的开端。”校长顾丽萍说。为更好地保障每个智残儿童的生命权益,学校积极构建“医疗、教育、康复、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育人质量,办学水平在省内保持领先。同时,与无锡市康复医院、无锡八院合作,引入医疗、康复服务,协调医疗专家、康复专家介入,(上接第1版)采用个训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学校与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研究推进“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项目,对该校近40名自闭症患儿进行个训康复。

  智残孩子经过学校系统教育及康复训练后,最终要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此,该校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开设面点制作、园艺种植、汽车美容等课程,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全真环境中学习技能。“近年来,我校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顾丽萍自豪地说。

  梁溪特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文体生活,“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顾丽萍说。排舞、棒球、绘画等课程在学校开展得风生水起,成立全国首支培智学校棒垒球队,省特奥会摘金夺银,一口气拿下全国排舞大赛4个特等奖,举办唐氏宝宝钢琴音乐会……孩子们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收获着喜悦和自信。

  “一人一案”,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2009年起,随班就读工作在梁溪全面铺开,每所小学都陆续建起资源教室,其中连元街小学、兰亭小学、沁园小学、惠山小学、金星中学等学校设有专门资源教室,学习辅导、康复设备一应俱全。2015年,梁溪在无锡率先成立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牵头,建立垂直指挥系统,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和激励措施,从政策、制度、资金、人员、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跟随着陈向华的步伐,记者看到,在数字OT机操作过程中他一直仔细观察,并适时指导小孜。“今天小孜在OT机上训练了射箭项目,手、眼、脑的配合比上周有进步。”孩子们每节课的课堂表现、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都详细记录在专项档案里。据介绍,目前该区所有随班就读生都有专属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内容包括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学业指导、潜能开发等,教师还会根据孩子发展情况及时调整。

  提供“一人一案”、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发展需求,师资十分重要。“全区7名专职资源教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每周到片、校蹲点服务,每名教师服务6名学生。”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唯巍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特校还派出20多名骨干教师担任巡回指导教师,每隔一周到资源教室指导工作。

  资源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普特融合也日见成效。顾丽萍记得最初带学生和资源教师进普通小学时的情景:有些校长觉得随班就读是给他们添麻烦,有的教师则把特殊孩子当成负担。“现在不同了,普校特别欢迎我们的老师。”顾丽萍说,普特融合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可以让其拥有正常的教育环境。

  送教上门,给重残生打开一扇窗

  5月15日是梁溪特校教师赵玉荣为重度多重障碍孩子小鸣(化名)送教上门的日子。“根据智残程度,我们采用分类服务的方式。程度较轻的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度的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重度的学生则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赵玉荣介绍说,辖区内共有50个重症孩子,特校教师每2到3人组成一组,每两周上门服务一次,主要内容是康复训练和学科辅导。

  小鸣早就等急了,双周二是他最开心的日子。看见赵老师,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脸笑容。赵玉荣详细询问最近两周小鸣的身体状况,提醒他奶奶及时给孩子翻身防止褥疮,并针对小鸣的情况做了一套康复训练。奶奶说,孩子2015年成为送教上门的学生,从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知道不少事物,还能听从一些指令,进步很大。

  “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是梁溪特校教师的教育信念。几年来,教师们风雨无阻,送教上门,指导重残儿童学习简单的文化知识,练习基础的动作技能,陪他们一起康复锻炼、游戏玩耍。教师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搬到孩子家里;每逢节庆,还带去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渐渐地,始终不开口的孩子喊出第一声“老师”“妈妈”,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学会吃饭、穿衣、如厕,手指无力的孩子执起笔写起简单的数字。

  “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落实‘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我们的实践探索还在路上。”李方平说,“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和教育基础设施,创造真正全纳和公平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发展需求,让每一个折翼天使同沐阳光”。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