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探寻教师团队建设的“乘法效应”

作者:王小亮 发布时间:2020-10-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10月25日至27日,2020年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专题培训会在南京举行——

探寻教师团队建设的“乘法效应”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如何让其享受到成长的幸福?”“如何实现‘教语文’向‘用语文教人’的转变,进而达到综合育人的能力?”……面对台下专家的犀利追问,台上的校长们结合自身“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思路给出了详尽回答。10月25日至27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师干训中心承办的2020年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专题培训会在南京举行。

  “和以往传统的培训活动不同,此次培训采用答辩的形式,75所学校的领衔人带着项目走向台前,与专家进行碰撞与交流,共同探寻‘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新方向,达到了陪伴同行、共同成长的效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说。

  新内涵——

  建立共研共进大格局

  2019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引路人等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部署,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

  马斌说,“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是打造时间长、涉及方面广的项目。江苏率先开启项目建设,旨在推进“一个创新”和“两个破解”。即,以“团队共进”方式创新推动不同学科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促使师资交叉渗透、耦合互动。“两个破解”则是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为全省各级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新举措、教师教育新突破。

  培训专家、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秋苹教授认为,基础教育的政治使命强调培养接班人。教师是培养接班人的主体,“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正切合新时代所需,教师团队的思想凝练、学识结合、行知结合,为培养接班人注入了强大内动力。

  培训会上,培训专家、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周建忠表示,江苏“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起步早,它寻求教师教育方式的新突破,是教师队伍向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目标发展的重要引领项目。

  “四有”好教师团队与一般团队有何不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领衔人、校长戚韵东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这是“一枝独秀”到“花香满园”的跨越,它打通校际间的壁垒,实现共建平台、共享信息、共享问题以及共享经验,致力于建立共研究、共发展的大格局。

  “这个项目以人为抓手,‘以人做事,以事立人’,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打个比方,好教师团队就是每个学校在这部大戏中的代表作,领衔人和团队成员就是代表作里的主要演员。”马斌说。

  新认知——

  探索综合育人新路径

  “在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过程中,如何体现‘四有’”?面对提问,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四有”好教师“体悟教学研究”专业团队领衔人、校长唐江澎回答说,能够成为对学生负责任的学者,“四有”尽在其中。“‘四有’好教师就像三好学生,‘五育’不能单一分裂,这是为了学生获得有深度学习的体验。”

  谈及此次培训,唐江澎深有感触。他说,以往的培训都是学员坐在台下,专家站在台上,灌输型的模式效果甚微。本次的辩论式培训,学员走向台前成了主角,和台下的专家面对面交流,通过沟通研讨形成新的认知。

  培训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说,“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可以赋予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教师,家长、行业等因素也可以纳入进来。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虹对此表示认同。该园打造“青鸟”幸福教师团队,主张教师在陪伴儿童的过程中,与儿童一起幸福生活。“在育人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现亲子间的幸福生活,也是幼儿园的责任。我们会考虑把家长的因素纳入团队建设当中。”

  王运来的观点也引起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晓霞共鸣。她说,学校积极构建“家校伙伴共生”好教师团队,共生理念的核心是平等,团队将推动学校和家庭建立地位平等、协商交往的合作机制,通过文化影响、制度保障促进学校管理层、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成为构建家校共生新模式的内生力。

  除了专家观点,校际之间也碰撞出智慧火花。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此次申报的项目是“综合育人新丝路”,领衔人薛法根校长从“我是教语文的”再到“我是用语文教人的”,阐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多位校长表示,新颖的观点让他们受益匪浅,为他们探索育人新路径带来了理论支撑。

  新思路——

  给“四有”好教师做乘法

  培训专家、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在培训中指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中的“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加法”,而应该是“乘法”,这就要求校长们在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思维,通过实践创新引领教师向“教育家”转变。

  记者了解到,75所项目学校在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的过程中,大都体现了创新意识。淮安市实验小学“幸福成长”好教师团队由9个学科共16位教师组成,多学科背景有利于探讨各学科共通的育人价值。比如,针对课堂观察,该校建立专题观课模式,形成“学习—实践—反思—重建—再学习”螺旋上升式研讨结构,促进深度教学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术型”好教师团队打破常规,建构教师智能化评估模型,强调专家引领和实践反思,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真实有效的教学行为。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东园领跑者”好教师团队让教研组成为“研究共同体”,形成“主讲式”“互动式”“辩论式”“会诊式”集体备课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所收获。

  教师团队文化打造同样需要创新。江苏省海门中学致力于“三笃”好教师团队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成就高品质学校,以高品质教育“托举”学生发展。江苏省昆山中学“综合实践力”好教师团队以优化成员的现代教育理念、专业观念和教育情怀为目标,在协作实践、协商交流过程中,逐步营建民主平等、和而不同、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提升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力、创造力和意志力。

  培训专家、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表示,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两者又有差异,打造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教师文化,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在独特的教师文化引领下,才能促进教师群体间的‘共建、共享、共进’。”

责任编辑:陈路

探寻教师团队建设的“乘法效应”
发布时间:2020-10-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10月25日至27日,2020年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专题培训会在南京举行——

探寻教师团队建设的“乘法效应”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如何让其享受到成长的幸福?”“如何实现‘教语文’向‘用语文教人’的转变,进而达到综合育人的能力?”……面对台下专家的犀利追问,台上的校长们结合自身“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思路给出了详尽回答。10月25日至27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师干训中心承办的2020年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专题培训会在南京举行。

  “和以往传统的培训活动不同,此次培训采用答辩的形式,75所学校的领衔人带着项目走向台前,与专家进行碰撞与交流,共同探寻‘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新方向,达到了陪伴同行、共同成长的效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说。

  新内涵——

  建立共研共进大格局

  2019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引路人等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部署,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

  马斌说,“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是打造时间长、涉及方面广的项目。江苏率先开启项目建设,旨在推进“一个创新”和“两个破解”。即,以“团队共进”方式创新推动不同学科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促使师资交叉渗透、耦合互动。“两个破解”则是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为全省各级教师发展机构、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新举措、教师教育新突破。

  培训专家、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秋苹教授认为,基础教育的政治使命强调培养接班人。教师是培养接班人的主体,“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正切合新时代所需,教师团队的思想凝练、学识结合、行知结合,为培养接班人注入了强大内动力。

  培训会上,培训专家、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周建忠表示,江苏“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起步早,它寻求教师教育方式的新突破,是教师队伍向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目标发展的重要引领项目。

  “四有”好教师团队与一般团队有何不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领衔人、校长戚韵东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这是“一枝独秀”到“花香满园”的跨越,它打通校际间的壁垒,实现共建平台、共享信息、共享问题以及共享经验,致力于建立共研究、共发展的大格局。

  “这个项目以人为抓手,‘以人做事,以事立人’,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打个比方,好教师团队就是每个学校在这部大戏中的代表作,领衔人和团队成员就是代表作里的主要演员。”马斌说。

  新认知——

  探索综合育人新路径

  “在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过程中,如何体现‘四有’”?面对提问,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四有”好教师“体悟教学研究”专业团队领衔人、校长唐江澎回答说,能够成为对学生负责任的学者,“四有”尽在其中。“‘四有’好教师就像三好学生,‘五育’不能单一分裂,这是为了学生获得有深度学习的体验。”

  谈及此次培训,唐江澎深有感触。他说,以往的培训都是学员坐在台下,专家站在台上,灌输型的模式效果甚微。本次的辩论式培训,学员走向台前成了主角,和台下的专家面对面交流,通过沟通研讨形成新的认知。

  培训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说,“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可以赋予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教师,家长、行业等因素也可以纳入进来。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虹对此表示认同。该园打造“青鸟”幸福教师团队,主张教师在陪伴儿童的过程中,与儿童一起幸福生活。“在育人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现亲子间的幸福生活,也是幼儿园的责任。我们会考虑把家长的因素纳入团队建设当中。”

  王运来的观点也引起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晓霞共鸣。她说,学校积极构建“家校伙伴共生”好教师团队,共生理念的核心是平等,团队将推动学校和家庭建立地位平等、协商交往的合作机制,通过文化影响、制度保障促进学校管理层、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成为构建家校共生新模式的内生力。

  除了专家观点,校际之间也碰撞出智慧火花。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此次申报的项目是“综合育人新丝路”,领衔人薛法根校长从“我是教语文的”再到“我是用语文教人的”,阐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多位校长表示,新颖的观点让他们受益匪浅,为他们探索育人新路径带来了理论支撑。

  新思路——

  给“四有”好教师做乘法

  培训专家、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季春梅在培训中指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中的“有”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加法”,而应该是“乘法”,这就要求校长们在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思维,通过实践创新引领教师向“教育家”转变。

  记者了解到,75所项目学校在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的过程中,大都体现了创新意识。淮安市实验小学“幸福成长”好教师团队由9个学科共16位教师组成,多学科背景有利于探讨各学科共通的育人价值。比如,针对课堂观察,该校建立专题观课模式,形成“学习—实践—反思—重建—再学习”螺旋上升式研讨结构,促进深度教学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术型”好教师团队打破常规,建构教师智能化评估模型,强调专家引领和实践反思,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真实有效的教学行为。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东园领跑者”好教师团队让教研组成为“研究共同体”,形成“主讲式”“互动式”“辩论式”“会诊式”集体备课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所收获。

  教师团队文化打造同样需要创新。江苏省海门中学致力于“三笃”好教师团队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成就高品质学校,以高品质教育“托举”学生发展。江苏省昆山中学“综合实践力”好教师团队以优化成员的现代教育理念、专业观念和教育情怀为目标,在协作实践、协商交流过程中,逐步营建民主平等、和而不同、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提升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力、创造力和意志力。

  培训专家、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表示,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两者又有差异,打造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教师文化,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在独特的教师文化引领下,才能促进教师群体间的‘共建、共享、共进’。”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