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话教育民生 谋教育发展

作者:万娟 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1-01-1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省教育厅邀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座谈——

话教育民生 谋教育发展

  ■见习记者 万娟 阿妮尔

  1月13日,在省“两会”即将召开之际,12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走进省教育厅,与葛道凯厅长、多个处室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座谈,共话教育民生实事和热点问题,共谋教育发展。

  葛道凯向代表委员们介绍了全省教育基本情况,特别围绕深化改革、扩大供给、暖心服务、队伍建设、综合施策等5大内容,介绍近年来省教育系统所做14件实事,具体包括全面规范推行“公民同招”、扎实稳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加大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省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去解决的困难。”葛道凯表示,当前,基础教育资源还存在短缺,特别是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强烈,导致“择校热”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此外,师资资源短缺、“五育”不平衡、多元教育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与会代表委员认真听取了介绍,对当前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人大代表、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用三个“高”概括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即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他认为,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做到了三个“实”,即调查研究实、推进举措实、工作作风实。“省教育厅的报告列举了100多项数据,将全省教育有逻辑地串联起来,既有‘暖’的温度,又有‘冷’的思考。”省政协委员、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毓航说,“两会”召开前夕,掌握详实数据对教育界政协委员履职十分重要。

  结合会前调研,与会代表委员针对广受社会关注的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减负、待遇提升、“五育”融合等话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年我省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降低学生近视率是一项极重要的工程,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一个也不能少。”省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蒋沁表示,教育系统要高度重视学生近视防控的问题,抓好落实好基层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项目。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省人大代表、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吕建结合教育管理和调研情况提出建议:“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预防责任具体到每一学段、每一年级,要能够24小时应答学生、家长求助,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额外负担重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检查评比多、统计调研多等。“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受到与会代表委员广泛关注。“教师是第一资源,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论文占比、教师职称的数量和比例都关系着教师队伍的稳定。”省人大代表、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校长周娅认为,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对此,葛道凯表示,2019年省教育厅通过归纳整理,摸清了教师减负的“累点”“痛点”,对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2020年制订《省级机关部门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清单》,省级进校园事项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2%,并明确提出,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开展。通过清单管理,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营造一个安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通知》精神,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列入教育督导内容,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做到每年更新、动态调整、总量不增。”

  “重视‘五育’融合是好事,但执行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增加学生压力。”省人大代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编辑马青指出,“五育”融合在学校的落实方法值得思考。对此,刘毓航提出,师资是解决“五育”融合问题的重点,“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健康的学生。给予教师更充分的‘五育’培训,是进一步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的良方。”

  葛道凯表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让教育系统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大家现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教育系统今后改进工作方法、探索改革路径有很大启发和借鉴。”

  会间,与会代表委员对省教育厅举办交流座谈会表示赞同。“江苏教育做了大量工作,这样有效的沟通交流让我更客观理性地认识全省教育战略,也让群众看到教育系统的努力。”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说,“开门办教育”的宣传意识值得肯定,对教育系统开展工作也意义非凡。“希望以后继续举办这样的座谈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教育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希望全省教育系统保持开放的态度,用交流、座谈等形式积极宣传全省教育工作推进情况,充分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责任编辑:陈路

话教育民生 谋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省教育厅邀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座谈——

话教育民生 谋教育发展

  ■见习记者 万娟 阿妮尔

  1月13日,在省“两会”即将召开之际,12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走进省教育厅,与葛道凯厅长、多个处室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座谈,共话教育民生实事和热点问题,共谋教育发展。

  葛道凯向代表委员们介绍了全省教育基本情况,特别围绕深化改革、扩大供给、暖心服务、队伍建设、综合施策等5大内容,介绍近年来省教育系统所做14件实事,具体包括全面规范推行“公民同招”、扎实稳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加大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省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去解决的困难。”葛道凯表示,当前,基础教育资源还存在短缺,特别是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强烈,导致“择校热”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此外,师资资源短缺、“五育”不平衡、多元教育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与会代表委员认真听取了介绍,对当前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人大代表、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用三个“高”概括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即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他认为,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做到了三个“实”,即调查研究实、推进举措实、工作作风实。“省教育厅的报告列举了100多项数据,将全省教育有逻辑地串联起来,既有‘暖’的温度,又有‘冷’的思考。”省政协委员、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毓航说,“两会”召开前夕,掌握详实数据对教育界政协委员履职十分重要。

  结合会前调研,与会代表委员针对广受社会关注的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减负、待遇提升、“五育”融合等话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年我省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降低学生近视率是一项极重要的工程,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一个也不能少。”省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蒋沁表示,教育系统要高度重视学生近视防控的问题,抓好落实好基层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项目。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省人大代表、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吕建结合教育管理和调研情况提出建议:“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预防责任具体到每一学段、每一年级,要能够24小时应答学生、家长求助,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额外负担重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检查评比多、统计调研多等。“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受到与会代表委员广泛关注。“教师是第一资源,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论文占比、教师职称的数量和比例都关系着教师队伍的稳定。”省人大代表、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校长周娅认为,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对此,葛道凯表示,2019年省教育厅通过归纳整理,摸清了教师减负的“累点”“痛点”,对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2020年制订《省级机关部门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清单》,省级进校园事项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2%,并明确提出,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开展。通过清单管理,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营造一个安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通知》精神,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列入教育督导内容,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做到每年更新、动态调整、总量不增。”

  “重视‘五育’融合是好事,但执行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增加学生压力。”省人大代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编辑马青指出,“五育”融合在学校的落实方法值得思考。对此,刘毓航提出,师资是解决“五育”融合问题的重点,“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健康的学生。给予教师更充分的‘五育’培训,是进一步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的良方。”

  葛道凯表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让教育系统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大家现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教育系统今后改进工作方法、探索改革路径有很大启发和借鉴。”

  会间,与会代表委员对省教育厅举办交流座谈会表示赞同。“江苏教育做了大量工作,这样有效的沟通交流让我更客观理性地认识全省教育战略,也让群众看到教育系统的努力。”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说,“开门办教育”的宣传意识值得肯定,对教育系统开展工作也意义非凡。“希望以后继续举办这样的座谈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教育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希望全省教育系统保持开放的态度,用交流、座谈等形式积极宣传全省教育工作推进情况,充分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