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寿健 宗林林 颜婷婷)4月13日上午,穿过大片金灿的油菜花田,汽车载着淮安外国语学校“名城淮安历史文化研究社”的35位师生,驶进千年古镇平桥,感受平桥的风土人情,千年韵味。
名树沧桑:抗战年代的伤痕依旧
汽车在平桥镇粮油管理所停驻,迎面一棵古木苍劲挺拔。围在这棵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木旁边,徐老师说,这棵树上的伤疤是抗战时期日本兵开枪击中的。抚摸粗糙坚硬的树皮,多少年过去了,它没有死去,在每个春天依旧枝叶婆娑,葱茏可爱。
名人潘埙:归园田居的平田野老
“潘埙曾任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6岁丧母,幼年身体瘦弱多病,21岁丧父,刚过中年即又丧妻,老年丧子,饱尝人生不幸。但晚年却因罢官而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在归田后的三十多年中,他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在平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地主庄园。而他身体也康泰,竟活了87个春秋。”站在残损的潘埙墓前,听祁宏老师细细讲述潘埙的一生,一个不畏权势、办事干练、酷爱读书的平田野老从明嘉靖年间走来。
名寺东圣寺:佛教文化与信仰
“为什么菩萨低眉,金刚却怒目?”“这里的布局好像跟镇江金山寺差不多啊。”“哇,和尚的作息时间比我们还要紧!”“老师,为什么只有半幅楹联?”“观音菩萨是男是女?”……踏访东圣寺,了解佛教文化和寺庙布局,同学们边听随行的专家讲解,边提出各种问题。
“有了信仰人就会约束自己,会善待他人。”“信仰不等同于迷信,是内心住着一个宽容、公正的神,让它裁判自己的生活。”在东圣寺,师生探讨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同学们有了深刻的思考。
名菜平桥豆腐:美食与传说
走进平桥街,同学们一边参观最出名的管家豆腐店,一边听美食家徐老师讲述平桥豆腐的制作方法:“做平桥豆腐的水要大运河里的水,用盐卤点。制作时先放到开水里煮,放盐,去腥味。再切成瓜子大小的菱形小片,配上鸡汤煮……”
行至正午,经过“迎龙亭”,师生们走进得月楼,参观平桥豆腐的悠久历史,了解乾隆皇帝、胡耀邦等历史名人与平桥豆腐的典故,品尝平桥豆腐、蒲儿菜等淮扬美食。据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驻跸平桥大营,品尝了平桥豆腐,敕封其为“天下第一菜”。现在,平桥豆腐的制作工艺也成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我们现在崇尚信仰自由。可实际上,我们这一代是没有信仰的一代。明清两朝因信仰佛教,老百姓敬畏鬼神,很少去盗墓;如今信仰自由,似乎更多的人又缺少了约束自己的力量。你们觉得哪种好?”离开东圣寺,祁宏老师抛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思考题。他表示,希望借助同学们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淮安的悠久历史,爱上淮安的古文化。据悉,下期活动将走进河下古镇,深度探秘河下医学、园林、文学、美食、军事文化。
(淮安外国语学校)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