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常州薛家中心小学:一次次感动,一次次激励(图)

作者:殷峰岩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次次感动,一次次激励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隆重举行第二届“感动薛小十佳教师”、首届“感动薛小最佳团队”颁奖典礼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殷峰岩)2014年薛小的每一位教师也是蛮拼的!辛劳了一年的教师们怀着期待,在2月5日下午,迎来了薛家中心小学第二届“感动薛小十佳教师”、首届“感动薛小最佳团队”颁奖典礼。

回首匆匆过去的每一个日子,回忆辛勤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那些人,那些事,那一个个感动,都在一次次激励着每一位薛小人。

感动一 百篇征文平凡中显不平凡

本次颁奖典礼,首先进行了“感动薛小十佳征文”颁奖。2014年,薛小100岁了。活动前期,薛小举行了“感动校园”的征文活动,巧合的是这次征文共有百位教师在校园博客区撰写了100篇征文。这些征文关注了校园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了更多的平凡的英雄。《执着追梦的铁能人》《用爱浇灌每一颗种子》《有一种坚持叫责任》《卓然独立,团结奋进的四年级组》等多篇征文脱颖而出,获选今年的“感动薛小十佳征文”。老师们从身边的平凡人、平凡事中发现了感人至深的榜样之美,传递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感动二 柔弱双肩撑起学生一片天空

她,学生立场特别鲜明。她,心中永远装着学生。她,长期引领学生工作,重视在活动培养学生:千纸鹤、小导游、善和真……在精雕细琢中,我们看到了她对薛小百年华诞的倾情付出。她,就是薛小学生工作的领头雁--祝卫其主任,为薛小学生撑起了一片天空。

在看着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却要默默地与脊椎疾病作顽强斗争,为老公、为女儿、为公婆尽一份家庭的责任。无数个夜晚,当很多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她却常常沉浸在思考策划、埋头工作中。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共鸣是薛小还有很多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师!

感动三 教师母亲是学生心中的太阳

 

 

她,是薛小“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首批实验教师。7年多的历练,从起初与华师大专家面对面的紧张,到如今课堂上的从容,为一届届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也是一位妈妈,她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关爱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她在学生心中就像妈妈一样,给予知识的同时还给予温暖,她就是学生心中的太阳。

她,在校是个好老师,在家是个好妻子、好媳妇。她贤惠、孝顺,特别是在公公重病在床的时候,在暑期酷暑中一天天赶往医院一次次服侍,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她,就是薛小美丽善良的张建妹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薛小还有很多这样有爱的教师!

感动四 拾金不昧展现乡村教师美德

12月2日周二下午5:30左右,夜色朦胧,华灯初上。薛小一位教师在她下班的途中,无意间捡到一个装有旧衣服的包袱。回家后打开包袱时,竟然发现衣服口袋里还一张银行卡,随后发现里面还藏着一对金耳环和一个小金菩萨。她并没有为之心动,而是让儿子、媳妇立即报案。派出所民警来到她家,把捡到物品全部拿到了派出所,并开始寻找失主。经过多日的寻找,终于物归了原主。

面对金钱与金饰的诱惑,薛小的老师能毫不犹豫想失主所想,并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失主。薛小的刘建秀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了拾金不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一位普通教师的高尚的师德。

感动五 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各团队

 

 

薛家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至2014年,薛小历经百年的发展,事业规模又创新高。160多位教职员工,开设55个教学班,共2700多名学生,俨然一个大家庭。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组建了六个年级组团队,开展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磨练打造,各个年级组团队形成了各自的团队特色与风格。一年级团队能侧重于抓学生的常规养成,二年级团队注重青蓝结对、正副班主任合作,三年级团队能基于学生年段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四年级团队能团结奋进做好中流砥柱,五年级团队能打造文化建设,六年级团队能在扎实日常中彰显独特魅力。

2014的薛小,感动无处不在。“感动校园十佳教师”“感动薛小最佳团队”的称号,是对薛小教师和团队的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誉,更是一种内涵和品质、榜样和能量。

2015年,薛小人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团结,在学校行政的带领下,在各个团队里,在薛小的大家庭中,开始薛小教育教学的新征程!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顾伟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