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盐城“汶川班”在感恩中前行(图)

作者:刘君健 戎东华 陈思源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5月12日下午,当时针指向2:28时,全班52名同学起立默哀,表达心中的哀思

默哀完毕,同学们写下汶川地震两周年感言

在汶川地震发生两周年的时刻,52名同学全体默哀——

12日是汶川地震发生两周年,盐城“汶川班”的同学举行了一个悼念仪式,追思在地震中去世的人们。抚今追昔,心潮涌动,同学们纷纷写下感言,表达了思念之情和感恩之心。

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下午2点不到,记者便赶到了技师学院,走进“汶川班”,只见同学们都来了,一个个表情庄重,黑板上醒目地写着“追思逝者,感恩盐城”几个大字,还装点着鲜花图饰。班主任吴老师向记者介绍说,“汶川班”共有52名学生,全部来自四川绵竹,在汶川地震发生两周年之际,虽然课程十分紧张,但同学们一致要求要举行一个追思仪式。

当指针指向14:28时,全班52名同学随着吴老师的一声“起立、默哀”,同学们一个个起立默哀,神情悲壮,追思绵绵,整个教室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感言:诉不尽的思念

默哀完毕,同学们写下了汶川地震两周年感言,表达自己不尽的思念之情。

胡帅同学写道:2年时间荏苒而过,时间的确是良药,可心中仍是结了疤痕的。面对5·12两周年纪念日,我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去述说,悲伤的,惊喜的,相濡以沫的,滴水涌泉的。我想尽量向每一个人去重现以往的悲欢离合,但又觉言语的匮乏之处,那就说声谢谢吧,感谢所有给我们温情的人。逝者已安息,我们一直在奋发。

杨刚同学写道:两年前的经历,我们历历在目。2年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了太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是他们无私的帮助,才能有我们现在的今天,才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确,我们要谢谢的人太多,太多了。技师学院为我们提供学习环境,通信公司赠送我们电话卡和衣服,社区医院免费为我们注射疫苗,“结对”老师给我们送粽子……

感动常在,我们不能回报什么,或许只有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才是我们送给这些好心人的最好礼物吧。

李锶豪同学写道:5·12汶川地震已经悄然过去2年,提起地震,心灵的原野又震动了。我们不会忘记5·12地震,不会忘记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痛苦,那是撕心裂肺的。地震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仰望天空回想过去,应该感到幸运,因为我们是不幸中的幸运儿。2008年6月8日,我们来到江苏盐城技师学院,学院为我们准备了生活用品,衣服,鞋子,还给我们每人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在学院及爱心人士的关心下,我们在这里渐渐地成长。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好知识,学好技术。

心愿:在感恩中前行

班长李顺江向记者介绍说,本来有一系列纪念活动要举行,但这段时间要复习迎考,课程相当紧张,不得不推迟。他说,从东汽来到盐城后,学校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汶川班”同学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方还采取了“结对帮扶”措施,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提供切实帮助,“汶川班”的学生都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一个个都怀着感恩之心。班上决定,等学习节奏稍许放缓,就要举办一个“感动绵竹·感恩盐城”的主题晚会,用文艺演出形式表达“汶川班”全体同学的心愿。

编辑:杨昆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