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 > 正文

金阊新城实小:白洋湾山歌唱活水乡记忆

作者:张文娟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哎……唱山歌嘞!”

“哎……来哉!”

闭上眼睛倾听这稚嫩婉转的山歌调调,是否把你带到了江南水乡的田间地头,看到了下河打鱼,下地种田的悠闲生活。这原本已经从高楼大厦间淡出人们生活的白洋湾山歌,如今在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又重新唱响了。

“啥个圆圆天上天,啥个圆圆水滩边,啥个圆圆郎手里用,啥个圆圆姐旁边。” 61岁的陈巧娥和83岁高龄的谈金娥都是白洋湾的村民,她们怎么都没想到,年纪大了反而忙了起来,没多少文化的她们还当起了孩子们的“山歌老师”。“这些山歌解放前就有了,有农民劳作时的号子,还有渔民撒网、打鱼时唱的渔歌、船歌。”陈巧娥告诉记者,“那时候山歌都没有音乐,大多也没有文字记载,只靠代代口耳相传得以保留。”看到孩子们这么爱唱山歌,家乡的传统有了继承人,两位老人家教起来特别卖力,也特别高兴。

记者了解到,学校从2009年起就成立了“山歌社团”,聘请的像陈巧娥这样的山歌传承人有十余位,学校通过音乐课和兴趣课的形式,将山歌带到了课堂。该校副校长王惠方认为,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是本地唯一的一所公办学校,理应承担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她告诉记者,学校70%的学生都是“小新苏州人”,孩子们能从山歌里感受到浓厚的吴文化,了解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还能更快地学会苏州话。

“山歌的调子宛转悠扬,女孩子唱起来特别好听。”

“我还能从歌词里学到好多知识,认识好多苏州这边特有的水八仙之类的特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说起爱唱山歌的理由。

经过近两年的练习,传承班的孩子们表演的白洋湾山歌已经有模有样。指导老师查国琴告诉记者,山歌有对唱形式,也有比唱形式。学校有意识地给山歌编排了曼妙的舞蹈,或是加入了情景的表演,让山歌文化多了一份创意,也多了一份乐趣。

如今,学校的山歌社团表演也是小有名气,在2010年石路“轧神仙”庙会上进行了专场演出,在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中也频频亮相。孩子们稚嫩的山歌调调,唤起了人们的水乡记忆,唱活了江南的文化。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