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面试现场,选手各展其才。 吴俊 摄
11日下午4点,南师附中北大、清华的推荐生面试公开进行。按照年级综合排名选出的8名候选人同台PK,通过两轮面试和4大评委组考核,最终将评定1名北大推荐生和1名清华推荐生。作为2011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江苏首个敲定的学生,匡超也作为评委参与了2012年的推荐生面试。据悉,南师附中推荐生名单将于近期出炉并公示。
面试现场
8名“种子选手”PK,推荐2人上北大清华
据了解,当天的面试评委包括人文社会学科组(3人)、自然科学学科组(3人)、综合素质组(3人)以及清华北大校友组(4人)。所有评委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考查情况,独立对8位学生排定清华和北大候选人的顺序。学校将根据面试所有评委的总排序,分别排定推荐上北大和清华的候选人的顺序。最后根据学生志愿,选出1名北大推荐生和1名清华推荐生。
理科生谈“孔子”,竟也头头是道
“中西方的文化尽管有些差异,但是法国的《人权宣言》却写进了中国的名言。这证明尽管有差异,但有一些地方是共通的,即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推行和谐社会也是这样的体现。”5号男生顾浩洋来自高三(16)班,选科是物化组合。不过他的一番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述竟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龚修森老师尊称他一声“浩洋君”。龚修森老师向他发问:“推导到己所欲,必施于人。浩洋君,以为然否?”顾浩洋反问:“这要看你欲的是好还是坏?”龚修森再假设:“如果所欲的是好人好事呢?”顾浩洋表示:“好和坏还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
晕人的“熵”概念,被解析得很好玩
“熵”是物理概念,出自物理选修4中,在高考中不选考物理的学生,很多甚至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而2号女生孙菽晗却把这个概念说得很好玩。“就像小时候玩的扑克牌,一洗牌就没有顺序,越洗顺序越乱,没有规律可循,这就是熵增的现象。”来自高三(6)班的时羽剑用最简单的一个现象来解析:“把一滴墨水滴到清水里,就是熵增。”而作为文科生的7号朱文楚则把“熵”概念演绎得很美妙:“熵甚至在音乐、美术方面也可以应用。比如黄金分割,在美学上很有价值。熵的理论如果应用在戏剧和舞蹈上,可能会产生奇怪的美感。”
为慈善忙义演,选拔失利会不会“求情”
集体面试题是要候选人假设为学生会干部,共同策划一次中学生慈善活动。经过10分钟的热烈讨论,8名选手很快分配好了各自的职责,每人用2分钟介绍。“我们将举行‘LOVE’南师附中学生慈善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4号时羽剑打响头炮,他是整个活动的总负责,担任执行官职务。其他部长也陆续阐述自己的假设身份和工作计划:2号孙菽晗是销售部部长、3号朱妮是后勤部部长、5号顾浩洋是宣传部部长、6号郑博艺是组织部部长、7号朱文楚是表演组组长、8号蒋志远则是外联部部长。
个人陈述结束后,评委们没有“放过”选手,一个个热辣的问题抛向他们。7号朱文楚碰到了一个让她措手不及的问题。“你是表演组负责人,假设你为这次义演付出很多心血并且演出非常成功,但是紧接着你就去参加了清华、北大推荐生的考试,可是发挥不好,而且还很有可能没有面试资格。现在成绩并未公布,你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去和班主任说明情况吗?”朱文楚想了想,作出决定:“我会选择去和班主任说明情况。”可评委又提出更高要求,让朱文楚做一个情境模拟,把评委当成班主任现场说明理由。“义演活动的成功组织本身就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证明。”朱文楚说。
校长观点:把名校“面试”开成“公开课”
南京师大附中陈履伟校长
参加面试选拔的8个候选人都是根据年级综合排名选出来的,其中2名文科生、6名理科生。参照的不仅是他们近三年来的考试排名和学科竞赛成绩,还有学校校本课程参加情况,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志愿者工作等等。这8名候选人的共同特点是基础扎实、发展全面。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考清华北大的种子选手。把这次北大清华推荐生的面试过程向学生开放,也是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的一次“公开课”。从考大学到今后求职都存在面试,面试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逻辑表述之外的情感,所以从他人的面试过程中,台下的同学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不过清华北大推荐生的面试不同于常规考试。这次选拔一共有3个题目。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类两个共答题都体现出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也体现出附中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清华和北大作为中国大学中执牛耳者,从历史渊源来看应试各具个性的。本次两所学校自主招生选拔同台PK,学生要对自己有所定位:什么样的人更适合什么样的学校。综合素质类问题是集体面试,很容易形成竞争关系,如何相互配合完成题目设置的目标,考查的是选手互助、合作、团结、关爱等方面的素养。
精彩点评:
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栋生
“这些选手今天多少都表现出了紧张,其实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上来不在乎,别在乎这种加分。因为谁去谁不去真的不要紧,关键是示范。咱们在场的都是来学习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栋生老师作为本次面试现场的点评嘉宾,一张嘴就受到了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王栋生对8位选手表现逐一作了点评,不仅提到了选手面试过程中闪出的亮点,而且还妙语点击当今教育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今天的综合素质类问题,8个学生一分工,问题就出来了。一个事情还没做,就部长一大堆,我看每个人都叫个组长就行了。
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出过很多有名的人。师大附中的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之前跟咱们49届校长袁隆平先生作过一次深入交流。我当时问他学生时代成绩好不好?他跟我说:成绩不好,数学就不好,一直不及格。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他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体育和外语。真要感谢他发展了这两点,因为1963、1964年那会儿搞杂交水稻太苦了,每天都要下田。如果没有他青年时代热爱体育运动,他怎么能有健康的身体去坚持搞实验;他的英语底子一直很好,这也为他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袁隆平先生曾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就说到:谢谢您童年时给我讲英语和尼采,你给了我一颗种子,我给了世界一颗种子。
我喜欢5号选手的姓名陈述,顾浩洋的姓名是爸爸起的,就是希望他的胸怀能像浩瀚的海洋一样宽广。我们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够大气,应当有博大的胸襟。青年人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不要因为最后排名的顺序而忧伤。
附中面试题
每人必答题:
人文社会类问题是:两百多年前,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进法国《人权宣言》。上世纪末,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其理论支撑。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建立,这句名言的影响更为深远了。请对上述现象发表看法。
自然科学类问题是:“熵”这个概念是以善于构思物理概念著称的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创的,它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特有的宏观量。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熵”这个物理学概念已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1、请你从物理学本身谈谈对“熵”的理解。2、请你将“熵”应用于物理学以外的领域,并加以阐述。
集体面试题:
综合素质类问题:假设你们8位都是我校学生会干部,请共同组织策划一次南师附中学生慈善活动。按活动中各位分工及职责进行一次活动动员。(集体讨论:10分钟;个人陈述:每人不超过2分钟)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