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发布2014高考说明 九名师为您详析新变化

作者:袁 涛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今天,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对外发布江苏2014年高考招生考试说明,对语数外和物化生、政史地等9门课程的高考考查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各科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和“典型题示例”等部分。

中国江苏网约请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二十九中)九科名师,对2014“高考说明”全新变化,重要的知识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复习建议。为考生考出好成绩助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与2013年考试说明比较,总体保持稳定,变化不大,但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有所突破。语文命题指导思想去掉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把高考最终意义定位在“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数学特别指出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增加了考察考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以及能否顺利进行各类输入和输出型语言活动,能否完成特定条件和环境限制下的各层次语言任务等。其他六门科目的高考说明较去年,也稍有变化。

语文:主体内容沿袭以往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邱兼顾

【考点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虽文面上较往年有大变化,但考纲的主体内容,包括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则沿袭以往,呈现尊重规律、稳中求变的特色。

整体看,“命题指导思想”去掉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把高考最终意义定位在“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出对教学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应试倾向的警觉。“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删掉了每一考点下面的解说文字,给命题者提供了更大空间。“典型题示例”也做了调整,除保留部分历年江苏高考精题外,增加了部分外省高考精题,如实用文中有说明性小品文、两种类型的材料作文题,这些应该有很强的暗示性。

局部看,现代文阅读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重要词语、概念,重要句子含义)、“分析综合”(结构、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概括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论述类文本体类上增添说理散文。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结合“典型题示例”《古弼传》的例子,有考文字表达理解的迹象;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增加“提炼语意”,更适应信息时代对学生提取与理解繁杂信息能力的要求。作文最大变化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散文合法的地位。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这些表面的变化背后,是对学科能力体系的更清晰认识,是对生活所需能力的反映,是对学生素养养成构成的尊重与更高要求,是对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

【复习建议】

针对今年考试说明,提如下复习建议:(1)针对变化,调整计划,在“实”“透”上下功夫,不急不慌,稳步推进一轮;(2)抓大带小,整体推进,更多从中观层面入手(如现代文阅读的四个能力层次而非十一个考点),更多整合,而非微观的零零碎碎;(3)精练多思,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与归纳,注重能力训练,做清醒的学习者,而非储存罐;(4)不急功近利,重视文本阅读,重视作文表达个性认识情感;(5)研究“典型题示例”及其他高考精题,总结命题答题规律。

数学:总体保持稳定 典型题示例难度有提升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林兴炎

【考点变化】

数学与2013年考试说明比较,总体保持稳定。《考试内容及要求》与《考试学生及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在《命题指导思想》中增加了命题性质,其中“高考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句话让我们心里更加踏实;在典型题示例中,填空题部分有8道容易题、4道中档题、2道难题。令人关注的是:2个难题都更换了,且难度有提升;解答题中4道中档题保留三题,换了一个三角题,但难度没有变化;难题中的数列题换成了2011年的江苏高考题。附加题部分,必做题没有变化;四选二中将去年提供的《矩阵与变换》示例换成了2013年江苏考题。

【复习建议】

1、复习中要做到三个“回归”。(1)回归教材。高三复习中“高考高于天、教材放一边”的现象极为普遍,教材历来是高考命题的“源泉”,每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踪”,比如2013年高考有8成以上的题取自课本或有课本题改编。(2)“回归”基础。在《大纲》中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必须与数学基础知识相结合、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因此,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考纲》中的38个A级考点、72个B级考点、8个C级考点(理科)要了然于胸,不留盲点:抓住“主干”知识,理清线索形成知识网络。(3)“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每年的高考题是众多数学专家心血的结晶,它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点,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题型,对高三复习无疑有引领作用。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运算求解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往往考生最薄弱的,就是解不出正确的结果,有些学生只满足“会解”不求“优解”,往往是思路对了,方法也有了,但由于过程太繁或运算能力不够算不底而得不到分数。有些同学不注重解题方案的设计,采用“碰撞式”的解题方式,在反复碰撞中耗费大量时间才找到“入口”,多数情况是撞了“南墙”才回头。

3、重视纠错,培养“抓分”意识。高三复习中要做大量试卷,纠错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纠错”如“治病”要对症下药,因此错因分析至关重要,易错点是分数的增长点,疑难点是解题能力的提升点;平常训练中要做到表述规范、步骤完整,高考中基础题是主体要分分必得,通性通法是重点解题时要念念不忘,运算结果是目的解题时要锲而不舍,这样一定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英语:命题指导思想增注重考查语言应用能力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王新艳

【考点变化】

2014年考试说明,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多了注重考查考生作为语言的现实使用者是否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能否顺利进行各类输入和输出型语言活动,能否完成特定条件和环境限制下的各层次语言任务以满足未来高校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等。典型题示例单项填空部分第一题由2013年对名词用法的考查变成了对动词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先行词发生了变化,由人变成了物。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2013年的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进而对比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这是个难度颇大的题目。《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试卷难易比例以及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时间分布等方面没有变化。建议广大考生好好研究,细细品味。

【复习建议】

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找出高考英语中常考的词,比较异同,创设情境等,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训练词汇的使用。以阅读为中心,不仅要好好阅读课文教材,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同时训练对阅读文章的概括及缩写。注意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提到的例题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读写任务型的作文,更应该引起重视。

物理:主体稳定变化微小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庞同兵

【考点变化】

今年《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高考的考点数没变依然98条,其中部分考点有增减、合并或者表述有所变化,具体如下:

考点内容增减的有:⑴原考点1中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删除了非惯性系不作要求这一说明;⑵原考点5中重力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删除了重力;⑶原考点50为互感自感现在为自感涡流,删除互感,增加:涡流;⑷新增加考点62内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考点内容调整合并的有:⑴原考点26中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调整为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其中点电荷被调整到考点27与库仑定律合并为现在的考点;⑵原考点57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调整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表述变化的有:⑴原考点21中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表述变化为圆周运动的描述;⑵原考点22匀速圆周向心力表述变化为匀速圆周的向心力;⑶原考点46为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表述变化为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⑷原考点55中电能的输送表述变化为远距离输电;⑸原考点56为传感器现表述变化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⑹原考点95为重核裂变核聚变表述变化为裂变反应聚变反应链式反应。

【复习建议】

⑴重视主干知识。研读《考试说明》和典型题示例就会发现其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但历年高考试题中对物理主干知识考查要求并没有变,所以我们依然要重视对力学和电磁学等相关主干知识的复习。

⑵抓住选考模块。这部分内容均为Ⅰ级要求,由于学生不够重视导致失分较多。要注重基础,控制难度,注意知识的覆盖面,不留盲点。在平时练习中要有计划穿插这部分内容,力争在高考中不丢分或少丢分。

⑶重视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能力,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如在习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如何规范表达,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

化学:与去年基本一致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洪晓堂

【考点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与2013年基本保持一致,依然以“四基”为主要考查内容,强化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试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考点方面,与去年基本一致。3处考点要求更加准确和具体。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的“化学与生活”改为“化学与资源”,避免与化学选修1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交叉重复,同时删除了“化学与信息技术”。“能正确表示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改为“能用结构简式等方式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改为“能根据给定条件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使得该部分的试题难度相对降低。

【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近2年的高考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一轮复习中,全面梳理,不留盲点、漏洞。同时结合高考常考题型和知识点,强化训练,归纳总结。

2、善于反思串点成片。平时做题要善于思考,将相关或相似知识联通,让你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道题,而是一片知识。

3、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化学试题中常以流程图、坐标系、数据表格、图像等呈现大量信息,考生要学会分析信息,敏捷、准确的获取有用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进行分析判断。4、错题归集回顾提升形成自己的错题本,有时间就不断回顾,以防一错再错。

生物:实验考查有变化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长 肖其敏

【考点变化】

1、命题的指导思想:更加突出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说明》指出高考命题不仅要从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也要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强调高考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考试内容和要求: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要求都没有变化,整体保持平稳性。但实验考查的等级要求变化有3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由原来的b等级提高到c等级;“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和“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都由原来的a等级提高到b等级。

3、试题赋分:多选题的赋分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全对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变为“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4、典型题示例:38道典型题中有5题进行了更换,新题选自2013年江苏高考试卷。具体更换的例题是:单选题的第7题和第16题;多选题的第7题;非选择题的第3题和第14题。

【复习建议】

1、紧扣考试说明、注重夯实基础:复习中要围绕考试说明,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要高度把握重点主干知识,特别是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围绕最基本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整体复习。对于考试说明中达到B等级和C等级要求的内容,尤其要加强理解和应用。

2、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能力训练:要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选例题,对重难点强化训练,从而突破难点。教会学生分析图表信息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加强实验复习、提高探究能力:不仅要重点复习考试说明中列出的20个实验的原理、操作和结果,对一些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也要让学生弄清相关的实验原理,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历史:必考内容有些调整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沈功书

【考点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增加了四个字“以稳为主”,这恰恰揭示了2014年考试说明的风格,只是在考试范围的必考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可以归纳为三类:

1、增加了7个考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国民经济的调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

2、删除了3个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这是从字面上看,需要提醒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个考点可以包括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因此,实质减少的只有两个考点。

3、行文表述发生了局部改变,主要是为了历史概念更加的严谨和全面,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改为国民革命运动;“冷战”局面的形成改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改为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途径改为条件;“闭关守国”改为“闭关锁国”等。

【复习建议】

除了这些调整需要在复习中关注之外,考试说明在典型题示例部分调换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选做题,依此是7、14、17、18、20、25题,揣摩其用意,对高三复习也有四点启示:一是要以形式多样的史料串联知识、阐释教材、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二是在专题内整合教材,关注阶段特征与发展线索;三是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四是在选修模块要关注已经考过的内容,并将两个改革或两个人物进行适当的比较。

地理:典型题示例变化大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地理教师 卢文英

【考点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地理科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主要变化有:

1、考核目标和要求中,删除了“描述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发现和探究问题中”第一次提出了运用科学地理观发现地理问题,原考点“能够探究、评价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变更为“探究、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加以评价”。整体语言表述更加规范、精炼,要求更明确、具体。

2、考查内容的变化: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删除“地球公转的轨道”;考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更改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海洋地理删除了“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更改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更改为“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影响”;城乡发展与城市化4个考点合并为3个考点,“乡村聚落并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典型题示例变化大,相当量为2013年地理高考试卷,地理考查重能力的特点更明显,开放性增强。

【复习建议】

1、对照考点,通读教材,落实考点,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把握考试命题方向。

2、研究试题,加强训练,尤其注意读图、析图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从题目所给的文字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3、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了解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能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如雾霾、清洁生产、城市规划等。

4、训练答题方法和技巧,力争语言表述规范、科学。

政治:考点有增减

解读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政治教师 王海文

【考点变化】

1、命题指导思想方面命题指导思想中新增了“命题要反映高校招生”要求。从这一点看,意味着高考政治试题更会注意区分度,从而有助高校人才的选拔。

2、考试内容方面。(1)、新增了三个考点。分别是“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三个考点的新增与教材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变化的考点有十一个。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这些考点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教材作了新的修订;另一方面是考点应简洁明了要求。(3)、删除了三个考点。分别是“消费结构”、“税收的作用”、“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4)、拆分了三个考点。分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典型题例方面所给的典型例题注重跨模块话题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注重实证科学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考查。尤其要引广大师生关注的是2014年高考试题将可能出现等级评分,这在典型题例中已有明确展示。

【复习建议】

1、依据考纲,夯实基础。不论考点如何变化,要求如何变化,只要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往往就能应对自如。因此,要求考生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对照考点要求,夯实基础。

2、关注生活,提高效率。在复习中,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构建与这一热点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强化训练,提升能力。由于2014年主观题可能出现等级化评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主观题的训练不仅要强调知识点的把握,而且要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答题思想性、逻辑性、规范性训练,通过强化训练,来不断提升应试能力。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