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春节:浓浓年味别样情 处处春意气象新(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新华日报》

苏州狮子林内春梅竞相绽放

王建康 摄

南京老门东节日游人如织

本报记者 余 萍摄

昨日,南京街头民俗闹春

本报记者 万程鹏摄

民警:只为更多人平安过年

“我的包被抢了!”大年初二下午,接到一位女士报警后,镇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的吴松润和同事们即刻出发。“根据包里的手机定位,从下午1点到4点,找了四五个小区,生怕自己遗失了什么细节。” 吴松润说,“过年遇到事儿,大家都比较紧张。我们值班也是亚历山大,不管怎么说,平安就好。”

忙了一天,回到单位迎接他们的是美味的晚餐:糖醋排骨、虾仁玉米、炒菠菜……六菜一汤十个人。“年夜饭更丰盛一点儿,但除夕晚上要去金山寺维持香客秩序,只能匆忙吃上几口。”吴松润和同事一直在金山寺的人潮中奔波喊话,直到大年初一凌晨3点,其间6个多小时一刻也没闲着。“回来后才发现鞋子上被滴满了蜡烛油”。凌晨3点半,他在qq签名上向大家拜年:“收工睡觉啦,新年快乐!”

“第一次不能陪爸妈过年。其实我家在丹阳,从镇江坐高铁10分钟就到了,但也不能回。” 这位90后小青年无奈吐槽道,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就要加班,还是有些失落。不过,吐槽归吐槽,谈起本职工作他又换了一副面孔:“大家在一起不回家,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平安过年!”

本报记者 孟旭

孩子:下次还能这样来玩吗

“这石头是跟恐龙一个年代的吗?太神奇了!”大年初五,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市民对着各种神奇的木化石啧啧称奇。春节长假期间,我省不少科普场馆照常开门纳客,各大场馆皆人气旺旺。

“公众也许以为只有动物才有化石,本次展览让大家了解到木材也可以成为化石类型。”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介绍说,除了观赏木化石,该馆还有“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等展出,并有《三叠纪海怪》、《剑齿王朝》和《重返二叠纪》三部3D科普电影滚动放映。南京九中学生朱紫萱告诉记者,自己对古生物很着迷,长假期间到这里来“充电”,真是大饱眼福!

走进南京科技馆,不少同学正在参加创新科技训练营。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建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多功能小区;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制作出方便又省力的小作品……琳琅满目的科技大餐, 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科学与欢乐携手,现象与原理碰撞,妙想与才艺同台……这是江苏科技馆推出的“2014新春科学大联欢”活动。一群爱科学的孩子化身为快乐的精灵,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台上孩子演得欢,台下孩子看得爽。散场后,一位同学还恋恋不舍地央求爸爸:“我们下次还来科技馆玩,好吗?”

本报记者 吴红梅

老人:图书馆里比吃喝更有滋味

大年初五,位于南京河西的金陵图书馆敞亮安静,书香浮动成为这里最浓郁的年味。“读者数量每天都在增加,从初一到初五的5天内,共有大约2万名读者来图书馆读书、借书。”金陵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潘洁介绍说。

“我办了南京图书馆和金陵图书馆的两张借书证,考虑到春节南图的人肯定多些,于是这几天我就跑到这里来借书了。”家住朗诗国际街区的退休职工田师傅告诉记者,相比过年在家吃吃喝喝,图书馆里真的别有滋味。

当天下午2时许,少儿借阅室里有20多名“小伙伴们”正在家长的带领下借书、看书。其中一个小家伙正坐在桌前,和父母一起看《十万个为什么》。“孩子刚满6岁,这个年龄就能办借书证了。今天带他来这里借书、看书,是全家过年活动中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家住南京市建邺区积善新寓小区的吴新兵说。

二楼自修区尤受众多初高中生的青睐。正在看书的中华中学高二学生吴同学坦言,在家里,电视、电脑、手机,甚至是家长送水果、亲戚来串门都是“打扰因素”,而图书馆有学校的氛围。他的校友、正在这里做高考语文模拟题的高三学生谢文翰表示:“图书馆能让人的心真正静下来,适合看书、复习。”

“初四共有20多人办证,今天至少有30多人。平时小学生办证比例为50%多,这几天增至80%左右。”图书馆办证处的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王佩杰

游人:老街留住年味留住了客

春节长假,扬州明清古城区东关街上,游客摩肩接踵,古色古香的街景,配上最具当地风俗的游乐活动,使得老街成为今年春节扬州人气最爆棚的景点。

从上海来扬走亲戚的肖劲松一家第一次到东关街游览,眼前的青砖黛瓦马头墙,一下子勾起了肖劲松的回忆:“小时候曾在扬州古城生活过一段时间,记忆里就是这样古色古香的房子和院落。现在大城市里这样的老街几乎找不到了,没想到扬州还能把这些老房子保护得这么好。”看到沿街不仅有各种提供歇脚休闲的咖啡屋、茶吧、小吃店,还有吹糖人、剪纸、扎草花的民间艺人在摆摊,肖劲松不停按下相机快门。

“大年初一以来,老街上的游客逐天增多,到2月4日,这里的游客已超过30万人次。”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办负责人朱定金介绍,和前几年不太一样的是,今年春节,老街上的民居客栈天天爆满,不少游客愿意花几天的时间住在老街上,细细体味普通扬州人过年的习俗和生活。不过千米长的东关街,为何能带动这么旺的人气,留住这么多的游客?朱定金一言以蔽之:这是因为老街留住了游客们最想要的东西——地地道道的传统年味。

本报记者 张 晨

惊叹:苏州地下古城“活”了

灶膛里烧着柴火,头发花白的婆婆系着蓝布围裙炸春卷,阿姨们用吴侬软语聊着家常……这样一幅消失好久的苏州传统过年图景,这个春节在苏州地下古城“活”了过来。

地下古城建在苏州何山路附近的旧防空洞里,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内城以墙头为界,旧时人家的庭院、厨房、小姐的闺楼、堂屋一一尽现,还有几万件苏州老物件,包括苏州人最常用的马桶、米桶。

传统的年夜饭开始了!地下古城开起了流水席,爷爷奶奶们热心地给记者讲每道菜的寓意:“如意”的黄豆芽菜、“勤勤恳恳”的芹菜、“金元宝”的蛋饺……除了传统年夜饭,古城里还有苏州的民俗和老手工艺展示,磨豆腐、修锁、箍桶……小学生们看到石磨豆腐觉得很稀奇,纷纷拍照留影。

到现场的还有老苏州的名门之后,包括吴泰佰第109代后人吴树洪、范仲淹第29代传人范钦兰。70岁的马洁奶奶说:“我来这里,就是念个旧,看看小时候的苏州城。”

这个苏州年的策划者,是老苏州人宋伟清。十多年来,他变卖了工厂,投入几千万家产,在地下建设了这样一个老苏州城池,为的就是复活老苏州的记忆。为保护老手工艺人,宋伟清这3年带领志愿者登记苏州民间失传的手艺,已收集到100多位老手工艺人。“文化保护最大的载体是‘人’,他们见证了民间文化代代相传,”宋伟清说,“保护古城不仅要保护传统的建筑文化,更要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