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教育部给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升本”泼冷水

作者:李剑平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新华日报》

25日,有6所地方本科高校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这意味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被视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

出席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通报,2013年教育部组织了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明确引导国内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途径,并召开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气会。上海、山东、江苏、天津已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整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所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自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占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左右。其中,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

与此同步发展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到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到1266所,其中在2006年至2008年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校,2010年又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高职校建设工程,办学水平与实力超过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

某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国家示范性高职校建设除为了钱外,就是冲着“升本”去的。在地方以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群体中具有强烈的“升本”冲动与诉求。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等于大家都办本科,去追求学历与层次。”教育部今天给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升本”冲动泼“冷水”说,一是不要误读改革的思路,二是要坚持教育改革正确方向;三是办职业教育不等于低人一等。

教育部不同意高职院校“升本”,但是鼓励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在有社会需求与学生愿望的前提下,通过课程体系衔接做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今年内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升格与升级的困惑,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加快地方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则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首先是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改革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制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其次是推动省级政府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落实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支持政策措施。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遴选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高校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第三是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设置标准、专业标准、教师标准、办学条件标准、评估标准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第四是建立与德国、荷兰等国应用技术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间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联盟、协会的合作交流。鼓励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部今天再三请新闻媒体与社会不要再误读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以形成合理的教育层次结构。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