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将适时颁布

作者:董洪亮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守护我们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外来语滥用,不行!

今年将陆续公布两批外语词中文译名表

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将适时颁布

制图:张芳曼

针对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应用外语词的现状,10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语言是国家的标志之一,我们应该树立语言文化自信,以科学态度对待外语词,既要敢于交流、不断吸纳,又要将其中国化,而不是盲目堆砌、无条件直接吸收。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外语词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甚至外语词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这种现象造成阅读障碍,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姚喜双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采取措施,规范外语词的使用。在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启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研制工作的前期调研,以加大对外语的管理力度。《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已完成起草,将适时颁布。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

据姚喜双介绍,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下半年将分别发布第二批、第三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共10组外语词及其中文译名),已经于去年9月13日由该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推荐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使用规范的外语词中文译名。

对于一些已经长时间使用的外语词,比如“X光片”等,可以在一定场合使用,公众口头上也习惯使用,但是,正式文件和出版物中,还应该规范使用。

姚喜双强调,规范使用外语词,媒体是表率、公务员是龙头、服务业是窗口、学校是基础。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

要预防外语词“捷足先登”

最近,中文出版物中直接嵌入外语词的现象又在增多,对此,该怎么看?怎么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黄友义说,这种现象不符合国际惯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将这些外语词“化”为中文使用。

现在,许多外语词直接嵌入中文,使得中文失去了纯洁性。黄友义说,国际惯例对外语词都是“化用”的,而不是直接嵌入。比如,中文“土豪”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被译为“Tuhao”;“中国航天员”的英文新词taikonaut就是用中文拼音“taikong(太空)”和英文“astronaut(宇航员)”合成的,发音有点像“太空人”,它也被收进了《牛津简明英语辞典》(第11版)等主流英文词典里。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语国家等都是将外语词“化”为自己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之后再使用的。

黄友义强调,将外语词“化”为中文使用关乎国家、民族的尊严,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他反对把外来语直接“塞”进中文中,认为这种做法不代表开放程度,也不代表国际意识,只能说明我们不负责任、对汉语不尊重。应该制止这种现象,应该经常不断地提出这类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谁也不可能不吸收外来语。黄友义认为,吸收应该采取认真、仔细和主动的态度,让外来语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具体而言,外语词“化”为中文有两个途径,一是按照意思译为中文,比如将英文“plane”译为飞机;二是按照读音翻译,比如将英文“jeep”译为吉普车。

许多科技外语词往往直接书写,捷足先登,比如“PM2.5”等。尽管我们发布了“PM2.5”的规范汉语为“细颗粒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么样有效改变许多外语词直接嵌入中文这一现象?黄友义建议,建立及时、长效的传播机制、推广机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等社会各个系统要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否则,外语词直接书写了、使用了,再纠正,真如逆水行舟。

黄友义说,外来语“化”为中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符合我们的国情。他特意举例说,我们曾将美国的外交部翻译成国务院,就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因为外交部在中国只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应该改为“外交部”或者“国务部”。

法语:定期规范外来语

法语曾经是国际上盛行的通用语言,这一地位一直持续到20世纪,随着英语的崛起和普及,法语的地位遭受挑战。为推广法语和维护法语的纯洁性,法国不遗余力,从顶层设计到民间推动,采用各种方式并积极出台一整套保护性政策与措施。

在支持法语地位和规范语言方面,法国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在制度和机构设置上。仅政府一级,法国就设立了多个落实语言政策和法令的机构。例如法语和法国方言总署,该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普及法语的各项活动,促进法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值得一提的还有术语和新词最高委员会,这也是政府下属机构,主要职责是应对外来语冲击,定期为外来词汇和不规范词语寻找合适、规范的法语表述,即便是直接搬用英语原形,也要重新确定法语发音规则。

已有近400年历史的法兰西学院,从创建之日起即承担着规范和发展法语的重任。凡是由术语和新词最高委员会整理和筛选出的新词和专用述语,都要送其审批通过,并在政府公报上发表。新词一旦公布,所有的政府机构都必须以身作则,在公文中使用标准的法语新词。

其次是以立法形式强制进行语言规范。法国于1992年6月推动语言入宪,在宪法中补充“共和国的语言为法语”的文字,以立宪形式确定了法语的地位。1994年8月法国议会通过的《法语使用法》规定,公共场所的标语、公告牌都必须使用法语书写,禁止用外来语,对违反者处以高额罚款。2011年,法国文化部推动“语法去外来语化”,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削弱英语对法语语法的污染。除此之外,法国还规定,影院里放映的外国电影必须有法语配音版。

1990年,法国积极推动法语国家国际组织把每年的3月20日确定为“国际法语日”。从1995年起,又启动了“法语和法语国家周”活动。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国际法语日”及第十九届“法语和法语国家周”活动中,法国不仅开展了法语听写大赛和创新词全国竞赛,还在活动结束时推出了“2014十大法语流行词”,向所有的法语国家推广。(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对汉字多一份敬畏

如今,不认识几个英文词,还真有些“跟不上时代形势”。随便翻起一份中文报纸杂志,“wifi”“CBD”“VIP”等外语词俯拾皆是,仿佛一步跨入“国际化”。但与此同时,国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也“与时俱进”。网上有一则笑话广为流传:某君想写一幅“我要当学霸”的座右铭自勉,最后却不得不作罢——因为“霸”字不会写。

一边是外语词的使用越来越泛滥,一边是汉字书写越来越被人遗忘,二者此消彼长的关系让人们难以消除这样的顾虑:如果放任外语词的滥用而不加纠正和规范,我们的汉语会不会变得混乱不堪?会不会总有一天变成中外文夹杂的“洋泾浜”?

的确,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吸收外来语也是一种语言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表现。实际上,汉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语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曾根据梵文佛经创造出“觉悟”“刹那”这些词语,也曾从英文中翻译出“幽默”“引擎”等词汇,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方便了我们的表达。

但是,这些外来词无不经过了汉语的“消化”,并没有破坏汉语系统中汉字的独一性。如果说这些优美的转化是对汉字“细细咀嚼”的结果,那么,现如今一些对外语词随意“拿来”的现象则堪称“生吞活剥”。有“智商”一词不用,非要用“IQ”,不说“自做”,偏要说“DIY”,如此不加处理,生吞活剥地“拿来”,不仅让汉语消化不良,更是对汉字的不负责任。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在引进外来语时都进行了一定形式的“消化”。比如英语国家在引进汉语的“功夫”一词时,都转化为适应其字母文字特点的“kongfu”,而不是写成汉字符“功夫”。法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还制订了规范外来语的法律或规定。

汉字是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惟一从产生延续使用至今的文字,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肯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想表达外来意思,完全可以通过及时、合理地用汉字创造汉语新词来表达。

名不正则言不顺,语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履行起职责,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也应当以身垂范,共同肩负起责任。对汉字多一份敬畏,对外来词多一份审慎,从小处说,关系到每个人的阅读效率,从大处说,也关系着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命脉的延续。(李昌禹)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