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家长最不要“半吊子”小升初新政(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日报》

从2013年年底开始,北京西城区的周虹就四处打听,“共建生”是不是真的要取消了。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小升初政策,取消共建生。

北京是小升初择校的“重灾区”。自1993年取消统一的小学毕业考试后,逐渐衍生出多种择校方式,形成了今天的竞争格局。而北京的改革也是全国的风向标。

取消“共建”为了反特权

2014年初,教育部发文向19个大城市下“最后通牒”,要求在2015年实现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做过统计,除了官方认可的推优、特长和派位,北京的小升初还有共建、点招、占坑、子弟、寄宿、直升、随班就读、密选、自选、双拥、定向、条子和私立等招生方式,这些渠道以一种隐秘和默认的形式存在,成为竞争中“拼爹”、“拼钱”和“拼孩子”的角逐场。

由于浓厚的特权属性,“共建”成为此次改革重点。所谓“共建生”,是指一些优质中学将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标,给与其关系密切的“共建单位”的职工子女,“共建单位”则给予学校财务资助或其他支持。这些单位常常是中央部委、军队和垄断国企。据统计,北京市“共建生”的比例高达10%左右。

是否取消共建,成为北京此次改革力度和决心的检验标准。周虹的孩子属于部队“共建生”,这次果然“连锅端”。“其实学校是不愿意取消的,每年都有学校系统的关系顶着‘共建’的名义进好学校。”她还听到的消息是“也许会出现换马甲的、小范围的共建,比如‘特殊贡献’。”

消除“小升初”的暗道首先从反特权入手。取消“共建”不是改革的目的,但却是一个开始。

80%派位就是不让“拼孩子”

北京义务教育资源极端不均衡的事实使家长们形成了强烈的紧张感。一旦禁止点招和坑班,他们将不得不等待派位。

他们是殷实的中坚阶层,足以承担价格不菲的教育投资,然而在择校的等级秩序中,他们又是“弱势”群体,没有“条子”、没有特殊渠道,只能“拼孩子”,必须赶在派位之前有所着落。

“坑班”是学校自己或与其他教育机构合办,或指定某机构办的课外培训班,以奥数、英语为主要内容,选拔排名靠前的学生,属于“点招”的第一梯队。一个坑班往往对应多所学校,根据进入名校的概率大小被家长们分为“金坑”、“银坑”和“土坑”。周虹的女儿已经在“坑班”占了一个位置,对接的是北京最有名气的四中。只交钱,不上课,每年5000多,就为了有机会参加考试。

2012年,北京严打“坑班”。周虹说,她所知道的“坑班”里,有的取消了,有的还在继续上课。就像禁奥一样,机构只要把奥数改成数学思维就行了。

“推优”和“特长”这两种官方认可的方式在家长们看来属于“水很深”的升学渠道。相比之下,“点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们对于透明化和公平性的渴望,“坑班”排名一目了然,优胜劣汰,愿赌服输。

不过,“坑班”也兼有“火坑”和“坑人”的意味。周虹的女儿所在的“坑班”有2000人,最后只招收100个学生。“没有人在意老师是强是弱,只是占住一个机会。选教辅机构才要看师资力量。”想在“坑班”里脱颖而出,必须进入教辅机构参加语文、英语和奥数的培训班。

在这一择校生态中,小学的功能只剩下提供学籍,“坑班”提供参与竞争的门票,教辅机构则扮演着以往统一考试中学校的角色。优质中学引导着竞赛规则,成为最后的决定者。

如果派位比例真如传闻提升至80%,将意味着“拼孩子”的机会也没有了。“拼爹”的永远有“递条子”的门路,靠派位“拼运气”的更底层则乐见与中间阶层拉平。

“新政”难彻底关闭择校通道

事实上,“择校”的迫切和恐慌感来自于资源的不均衡,也来自招生过程不透明的推波助澜。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第一条就是“阳光入学”,但北京的状况相当不乐观。因此有“4月比信息,5月比孩子,6月比大人,7月比钱财”一说。

北京市多次明令禁止奥数和“占坑”,但是培训机构反而更火热。“谁相信谁吃亏,狼来了喊了很多次,大家已经不相信了,那些曾经退了奥数班的家长,都非常后悔。”西城区的刘清说,尽管一些人退班是本来就跟不上,但是如果不退班,至少还有进中等校的机会。

在择校的家长们看来,他们不是不欢迎改革,而是不希望看到“半吊子”的改革,只要择校的口子继续存在,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公平。一种普遍的情绪在家长们之间蔓延,要么全部派位,人人都拼运气、彻底减负,要么干脆回到统一考试的时代。

“新政”恐怕很难彻底关闭择校的通道,如果不能容纳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小升初很有可能退回到一刀切的时代。那么只有从均衡教育资源入手,抹平资源鸿沟。

不过,家长对此并不看好。毕竟,优质的师资就那么多,同时,就近入学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政”消息一出,学区房又开始大热。有报道称,西城区邻近某重点校的胡同学区房已经炒到了30万元/平方米。口碑较好的民办校现在成为热门选择,至少在其他择校方式被禁止和压缩比例之前,能有一个垫底。

(文中涉及家长均为化名)

新闻延伸】

如皋的孩子“零择校”

位于如皋城郊结合部的安定小学,曾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择校”热门,目前有3800多名学生,除了每年有几十名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外,其他全部是学区内的孩子。“如果我们收了非学区的学生,教育局在考核上不会放过我们。”校长朱爱华说。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如皋市首先在硬件上下工夫,全市180万平方米校舍,有100多万平方米是近年新建的。目前,如皋城乡学校在硬件上已经没什么差别。

而优质师资均衡化,才是如皋破解择校“顽症”的关键。从2011年开始,如皋城区903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参加“人走关系动”的均衡配置,流动率达三分之二。“谁走谁留,全靠抓阄。”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郭其龙说,他们学校曾是当地最好的小学,但2011年全市教师重新配置后,学校四分之三的教师被分配了出去,所有的教研组组长也被“均衡”到其他学校去了。郭其龙说服自己:“如果只有我们一所学校优秀,只能让25%的家长满意,现在估计能让75%的家长满意。”学校面积原来30亩,有4000名学生;如今,增加到70亩,却只招收学区内的3000名学生。

为避免个别学校“一家独大”,如皋市教育局取消了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的做法,改由教育局统一调配。同时为缩小城乡差距,还实行城乡学校支教、互派驻点交流、镇际学校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城乡教师逐步走向优质均衡。

据新华社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