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英雄 江苏故事上讲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新华日报

英雄不朽,直抵孩子心灵

昨晚,由教育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主题为“英雄不朽”的《开学第一课》开讲,江苏各地中小学生纷纷坐到电视机前,感知英雄。

教育部和央视联手打造《开学第一课》,到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向中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英雄的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第一节课“爱国”以国歌乐谱作为故事开篇,讲述国歌诞生的过程及背后的英雄故事。讲述人分别为93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秦怡、抗日名将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孙女陈红。

“心潮澎湃,感动不已!”南京三中文昌初中初二(14)班的黄雨嫣看完第一课,说出这8个字。她说:“左权、赵一曼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三中的老校友戴安澜将军,他在1942年率部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距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的缅甸北部为国战死。在他写给妻子的遗书上,爱国心力透纸背。”

“侵华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6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被杀害。也有一些同胞在那场灾难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因为有一群外国人挡在日军的枪口前,保护了大批难民。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叫约翰·拉贝。侵华日军进城时,他与十几名欧美人士联手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夏淑琴老人就是当年的幸存者之一。”在第二节课“勇敢”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激情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故事。受邀参加阅兵仪式回宁的朱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央视这次《开学第一课》的四个子题就是我给出的建议,也是我在2004年提出来的对抗战精神的诠释,即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

“当时我们一家9口人,7口被日军杀害。我和4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日本兵用刺刀朝毯子乱扎,我被刺中3刀晕死过去,后来靠着家里仅剩的一点炒米、锅巴活了下来。”跟朱成山一同去北京的还有86岁的夏淑琴奶奶。夏奶奶说,当她被送到拉贝的安全区时,拉贝曾经亲昵地拥抱过她,甚至在准备返回德国时,一度还想要把她带走。在节目录制现场,夏淑琴还展示了手臂上、腰上和背上被日本人砍伤而留下的刀疤,观之令人落泪。

第三、第四节课分别是“团结”“自强”。俞女士的儿子邓言今年刚在南京将军山小学读一年级。“本以为儿子会打瞌睡,结果他却聚精会神的把一节课上完了,还让我给他买一身八路军的衣服,边看边拿把玩具枪,说要像爷爷们一样去保家卫国。”听到上一代人的故事,让孩子们获得了改变自己的力量。泰兴市襟江小学六年级的朱玥涵说,“开学第一课”的第三讲团结中,孙九宏爷爷讲述了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故事。“团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最能凝聚力量的。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要手拉手,一起向前走,祖国的未来等着我们!”“王伯惠爷爷今年93岁,已经完成了使命,说把国家交给我们了,可是我做事老拖拖拉拉,得过且过,稍微累点就想回家吹空调喝汽水,我一定要改变自己!”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东区六年级的周晨阳说。

“《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非常有现实针对性。”从教近30年的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姚国平感言,一段时间来,历史和民族传统的教育与传承有点疏忽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是一次重要的‘补课’。”

“历史需要铭记,也需要一代代人传承。”朱成山直言,目前关于抗战的历史教育还远远不够,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要深度发掘与抗战有关史料,用真实的历史教育人,用各种活泼形式升华教育效果。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书记、副教授江胜尧看来,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具有三层深意。一层深意是还原抗战真实历史。“通过29位亲身参与抗战的老兵和青少年同台,还原真实历史,有力地回击了以‘抹黑英雄’、‘解构英雄’、‘扳倒英雄’等手段‘唱衰’青少年心目中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不朽,梦想不息。”

二层深意是紧贴青少年心理情感。“对英雄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完成,英雄的形象和英雄文化需要从娃娃起就外育内化。《开学第一课》从青少年视角,选取与抗战时期少年儿童有关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这些抗战英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英雄,作为父母也有爱孩子的一面,对家人的爱和对国家的爱是一致的,这样就增加了与孩子心理情感的贴近性,有利于将英雄意识潜移默化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英雄不朽,童年不腐!”

第三层深意是深入青少年心灵世界。“《开学第一课》不仅选材精雕细琢,表现手法也独具匠心。高科技的舞台背景设置给学生们带来了直观的视觉冲击。而TFboys、凤凰传奇、李云迪、黄子韬、马天宇、PEG组合等新偶像明星参与,也使青少年在观看的过程中缩短了与抗战历史的距离。让娃娃们跟偶像一起发出呐喊: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编辑:李经纬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