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新增艾滋病阳性者3123例 老人青年学生增多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从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今年全省新确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3123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7%。阳性者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10%。不过,江苏艾滋病流行形势更加复杂,60岁以上老人和青年学生中的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逐年增多。现代快报记者刘峻孙佳桦

 

  省卫计委通报

  新增感染者2286例

  艾滋病人837例

  统计显示,2015年1-9月,江苏新确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3123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7%,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86例,艾滋病病人837例。今年1-9月份,既往报告感染者发展为病人365例,共报告艾滋病病人1202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5%;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死亡328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3%。

  截至2015年9月30日,全省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8809例。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6190例,其中感染者10190例,病人6000例,累计报告死亡2619例,目前正在随访管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3902例。

  此外,记者从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今年1~10月份,苏州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65人,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64.8%。新报告感染者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年龄在16~25岁,包括学生感染者20人。

  男男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专家分析认为,江苏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增长幅度出现减缓的迹象,1-9月的增长幅度下降为8.7%,首次低于10%。

  二是全省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保持低流行态势,但部分人群感染率持续较高,突出体现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近五年哨点监测结果显示,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维持在8%左右,远高于一般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感染率,且安全性行为比例较低。

  三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新报告的3123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中,经性接触途径传播的3025例,占96.9%,这其中同性传播占58.4%,异性传播占38.5%。

  四是流行形势更复杂,2015年1-9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职业分布仍以农民、家政家务待业及商业服务为主,60岁以上老年人和青年学生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报告数逐年增多。

  成人在治9932人儿童在治27人

  截至2015年9月底,江苏已累计治疗成人病人11336人,在治9932人。儿童累计治疗42人,在治27人。据悉,按照就地治疗原则,目前符合治疗标准的江苏籍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达到85.5%。

  据悉,江苏目前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设置各类人群监测哨点135个,形成了覆盖各个地区、各类重点人群的综合监测网络,每年监测各类高危人群近5万人。

  专家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省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在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中流动人口约占1/3,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和干预难度很大,也给防控工作增加了压力。除了加大宣传以及防控力度之外,也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促进高危人群接受咨询、检测。

  全国数据

  每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30日发布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艾滋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态势,但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上升明显。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0月新报告9.7万病例,在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66.6%,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已经占到了27.2%,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上升明显,而且该人群是目前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人群,2015年全国男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平均达8%。

  数据同时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增长较快,2015年1月至10月,共报告2662例学生感染者和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8%。

据新华社

  原标题: 江苏今年新增艾滋病阳性者3123例 老人和青年学生感染者增多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