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政协委员开“药方”:编制里的教师能否“动”起来

作者:张春铭 翟帆 发布时间:2016-03-1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很多农村教学点的体育课‘随处放羊’,音乐课‘唱歌走样’,美术课‘欣赏欣赏’。计算机课往往有电脑,无网络;有网络,无资源;有资源,无师资。”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这一问题,让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十分担忧。

  不仅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随着随迁子女流入,城市新扩建的学校同样受到教师缺编的“束缚”。今年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为解决这一问题纷纷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药方一:政府购买服务

  3月6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民办教师问题解决后,随着农村教育需求增长,又出现代课教师问题,可以探索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加以解决。

  事实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教师缺编难题的探索,各地都在悄然进行。“以前,编制的概念是身份不同、待遇不同。中小学作为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人养老保险等都是国家承担,从去年开始进行养老金并轨改革,也给编制探索留下了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说。

  宋永忠建议,可以在坚持“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建立“特许学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办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教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建议,可以在国内打造教育人才市场。“过去提代课教师,是一个心酸的概念。现在应该形成一个教育人才市场,由自由教育者构成,他们不隶属于特定的学校,由政府购买服务。派到学校教书。”刘长铭说。

  刘长铭说:“很多年轻人愿意做教育。但如果去山区一辈子,会有顾虑。如果去工作几年,且能保证他们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他们会更有去的动力。我们不要一提代课教师就认为是低水平的,只要建立了合理机制,就能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也能通过对聘用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的方式,解决教师缺编和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药方二:实施“流动编制”

  “武侯区随迁子女在小学阶段占56%、初中阶段占57%。比例已经超过本地户籍学生。”据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副区长杨建德测算,仅因随迁子女入学,武侯区教师就缺编1000人左右。

  为了解决教师缺编问题,武侯区选择在新建学校进行探索。杨建德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是一所新建校,该校实行经费动态包干、学校自主分配的管理模式。财政部门按照生均经费和学生规模,把经费全额拨款给学校,“如何分配,如何招老师,由学校自行决定”。区教育局负责审核招聘程序,由学校自主招收教师。“目前这所学校有70多名老师,除了6位有编制外,其他全是没有编制的老师。”杨建德介绍。

  “教师编制是编制管理部门制定的,把管理人事的方式,生搬硬套在教育上,是不科学的。”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建议,国家可以定一个基础标准,但这个标准只供全国教育系统参考,而不是强制执行。

  “我们能否探索一名教师上多门课?能否给一个相对比例,重在发挥基层能动性?能否探索该怎么把编制权交给市县政府?”王康说。

  宋永忠则建议,可通过实施“流动编制”的方法,破解教师聘用改革难题。即在现有公办学校编制约束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支持流入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根据办学需要,招聘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作为“流动编制”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和享受相同的福利保障。同时具有充分“流动性”:当公办学校教师缺编时,优先安排“流动编制”教师进编;当教师数量过剩时,这部分教师则进入“地方师资储备库”,接受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岗位的调配统筹,满足师资需求。

  药方三:探索教师“多点执业”

  “教师编制是个伪问题,在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社会化之后,编制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在谈及教师管理问题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胡卫认为,只要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教育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明确,生均经费到位,学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用人需求来向社会招聘教师,只认教师资格证而不受编制限制。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也认为,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编制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养老实现社会化之后,现在教师流动的机会成本已经是零。我在你这儿教一年书,挣一年工资,你给我缴一年养老金,换个学校可以接着续保”。

  杜惠平注意到,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一章中有这样的表述:“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杜惠平反问记者:“教师算不算人才,教师可不可以纵向横向流动?我们首先要把教师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螺丝钉来对待。”

  杜惠平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教师同律师、医师一样,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实现多点执业。“其实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比如我们组的李象群委员,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人事关系在清华大学,现在到鲁迅艺术学院做院长,事实上已经是多点执业了。”杜惠平觉得有些遗憾,我国有着庞大的教师资源,这些资源却被隶属关系、行政手段固化了,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3日第1版)

责任编辑:黄李华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