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2017年度工作会议在宁召开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李月昭)4月18日,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2017年度工作会议在宁召开。三地代表聚首南京,讨论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推进三地优秀青年之间的合作,共谋国家人才培养大计。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王志伟、国务院港澳台办交流司副司长张翼鹏、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教科部副巡视员张总明、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文教部副部长浦海龙、香港教育局副局长杨润雄、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主任苏朝晖出席会议,各省、市教育厅(委)港澳台办负责人、内地和港澳有关项目高校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出席会议并致辞。
朱卫国在致辞中介绍了江苏与港澳地区教育交流情况。江苏是港澳学生到内地求学主要目标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高校逐步扩大了对港澳学生的招收、培养和管理工作。港澳来江苏高校就读的在校学生人数一直保持在千人左右,学习专业分布广泛,包括中医、临床医学、新闻传播、计算机、经济、历史等。
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内地与港澳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中,是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张德江委员长多次就香港的国民教育和人心回归工作、澳门的教育发展、深化内地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教育系统对港澳工作,更加聚力统筹协调,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更加注重质量效果,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刘锦重点谈到了三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一大亮点——“万人计划”。“万人计划”是2012年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之际,中央首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香港高校师生来内地体验和学习科研的重要项目平台。澳门高校于2015年加入平台,与香港同享中央政策红利。2012-2016年间,“万人计划”共设立1618个项目,涉及法学、历史、经济、艺术、科技、医学、建筑、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资助3.5万余名港澳师生赴内地学习交流。
刘锦说,这一高层次的大平台,既是内地与香港高校扩大和深化已有交流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在香港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体现中央政府对香港教育事业和爱国爱港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万人计划”平台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为港澳青年学生到内地拓展视野、文化学习、实践实习提供了路径师资、机会和广阔空间,同时在加强港澳青年师生爱国教育、争取港澳青年师生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制度认同等人心回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万人计划的同学在他们的日记里写下了很多感受,称赞高校水平超出预期,“专家很牛”、讲座“很实用”;认为祖国快速发展让人“大开眼界”、“企业非常有实力,机会多”;表示“一直以来自己对内地的经济印象大为改观。”
针对计划总体推进情况,刘锦表示,目前三地交流合作态势良好,但2017年的工作任务仍十分重要、艰巨。今年是香港特区回归20周年,澳门回归18周年,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举行就职典礼,澳门也将迎来新一轮选举的开局年。教育系统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对港澳精神,牢牢把握“一国两制”总体方针,紧紧围绕港澳青年学生“人心回归”的核心目标,扎实推进“万人计划”,促进港澳与内地高等教育交流深入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十一所高校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香港大学代表在发言中提到,2011年是港大100周年校庆,李克强总理在校庆典礼上说要送给香港学生一个大礼包,资助他们来内地交流,如今已经有数万名香港学子收到了这份大礼包。会后,各高校代表围绕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多校联合工作优势;如何组建重点学科领域分平台,做强做大;如何做好宣传,拓展影响力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致辞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