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走到哪,我们的根都在江苏”

海内外嘉宾共植“乡贤林”活动侧记

作者:王世停 唐澄 发布时间:2017-05-21 来源: 《新华日报》

  中国江苏网5月21日讯 风和日丽,绿树添新。19日上午,南京市青奥森林公园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人们围在一棵棵树苗前,扬锹培土,浇水灌溉,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省领导和前来参加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嘉宾代表一起,亲手在荒坡上种下一片“乡贤林”。

  青奥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上,是一座以城市森林为特色、青奥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江苏“乡贤林”位于青奥森林公园二期,这里东隔夹江与河西新城相邻,西隔长江主航道与国家级江北新区遥遥相望。昔日破旧农村化作眼前的生态科技岛,江心洲的巨变,就是南京、江苏发展的窗口,让满怀乡愁的游子们感叹不已。

  “离开家乡30多年,变化太大了!”动手植树前,嘉宾代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云南财经大学发展经济学首席教授万广华站在土坡上伫立良久,远眺江对岸,河西CBD、“南京眼”、“双子楼”历历在目。他铲起一锹土,情不自禁吟出一句唐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次回到南京,除了新街口、中山陵,他最想到中山码头看一看。“那个时候交通不便,都是从下关坐船过江再回扬州老家。”

  南京变了,江苏变了!每一位参加植树的嘉宾都发出由衷的感叹。

  英国皇家工程学院研究主席、英国莱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董洪标栽下一棵树,请志愿者帮他跟树苗拍张合影,还提醒“用漂亮的河西新城做背景”。美国纽约医学院外科终身教授吴幼民说,巨变源自一点一滴的细微改变,参加“乡贤林”植树活动,就是想留下一点印记,哪怕是一点绿色,也为故乡增添一道美丽的色彩。

  一棵树,一片心;一抔土,一片情。江苏发展大会受邀嘉宾、原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携夫人刘谨凤一同参加植树活动。在他看来,回家乡来种树感觉不一样。他告诉记者:“我理解这次活动号召大家多种树,来推广绿化。我们现在强调‘一带一路’,要讲绿色的‘一带一路’,江苏在这方面应该带头。”

  植树现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手拿铁锹,均匀地给土坑填上土,接着还用脚将新土踩实,动作熟练,一气呵成。他幽默地说:“种树填土我是专业的,这跟搞雕塑一样,不仅要种好,还要种美。”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鲍洪俊把“树木”与“树人”联系到一起。“今天种下这片‘乡贤林’也是告诉自己,要怀着感恩的心关心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为江苏的发展出力。”他说,希望江苏能借这次大会,凝聚更多省内、国内、海内人才,为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乡贤林”里栽种的有银杏、香樟、朴树、榉树、金钱松等10多个树种。剑桥大学先进光子电子中心(CAPE)主任兼主席、剑桥大学光电器件及传感器中心主任初大平特别细心,观察到这些树种有个共同特点:生长缓慢,扎根坚固,叶色多彩。

  “家乡人为我们想的太周到了!我能想象,过几年,这座公园枝繁叶茂,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调色盘’。我们一定要像这榉树一样,深深扎根,吸收阳光雨露回报故乡,不负家乡人的期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种下一棵朴树,他边培土边说,在家乡苏州,庭院里种树讲究“前朴后榉”,前院种朴树、后院种榉树,寓意勤俭朴素带来家业发达。

  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嘉宾很多来自海外,“一棵树”的挂念如何牵系?组织方特意为每棵树挂上一个“身份证”,除标明树种信息、树木编号,还空了一块留白,让栽种者签下自己的名字。更让嘉宾想不到的是,标签上印有个二维码,扫一扫,随时了解树苗的成长情况。苏州康润医药有限公司总裁、吴江海博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江苏省政协特邀代表人士徐炜政栽完树,立即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拍照传给远在美国的家人。“咱得记住这个编号,等绿树成荫的时候带家人回来看看。”

  一场发展大会,主题是发展;一片“乡贤林”,种下关乎发展的希望和行动。台北医学大学校长阎云指着对岸江北说:“这次回江苏,我们带来一个团队,准备跟江北新区开展医疗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已经签过,趁这次机会再落实健康体检中心建设的细节。”美国环球集团董事长、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江苏省政协特邀代表人士朱瑞凯则感叹:“当初离开家乡谋发展,今天回乡还是为发展。”

  “拜托你们多关心,勤浇水,让树木茁壮成长”“这是块风水宝地,期待早日聚木成林”“以后只要回来就一定看看这棵树长了多高”“我啊,以后每年来看一回!”……一棵棵树木栽下去,一堆堆泥土夯实起来,嘉宾们合影、签名、扫二维码忙得不亦乐乎,又跟园林工、志愿者、记者们打开话匣子。著名建筑家贝聿铭的次子、美国纽约贝氏建筑事务所总裁贝建中说:“我是苏州人,希望苏州与种下的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

  “巍巍钟阜,浩浩长江,乡贤云集,城旌风扬;共谋发展,群议慨慷,民期其富,邦侍以强……”在“乡贤林”下,竖有一块石碑,碑上铭文记述“乡贤林”栽种的盛况。众乡贤纷纷站立石碑下,一边朗读一边合影留念。

  “我能书写这块具有特别意义的碑文,感到莫大荣幸,非常自豪。”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孙晓云女士既是发展大会嘉宾,又是碑文书法的创作者。她说,这次创作的难度在于字数较多,分为主题、题跋、正文和落款几个板块,还要镌刻在不规则凸面的石碑上。为达到最佳效果,让浓浓乡情通过书法“力透碑背”,她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精心布局,最终一气呵成。

  一人树木,聚木成林。一片“乡贤林”,留下嘉宾的乡音,栽下游子的乡愁,更寄托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满心期盼。香港隆源企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荣智健满怀感情地说:“生在这,根就在这,这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无论走到哪,我们的根都在江苏。我们年纪大了,就像种树一样,能出一点力就好。把江苏发展得更好,是我们心里的愿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世停 唐澄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