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区管校聘”的武进办法

作者:王 强 发布时间:2017-06-1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专设机构服务教师,牵住“岗位竞聘”牛鼻子,破解教师流动难题——

“区管校聘”的武进办法

  本报记者 王强

  编制人事管理改革难、基层学校教师认可度不高、校长有苦难言……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出以来,一些地方在推进“县(区)管校聘”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导致实践效果打了折扣。

  这些难题,江苏常州武进区在推进“区管校聘”改革中也曾遇到,他们有何解决良策?

  人走关系走不了?

  ——统筹全区教师人事管理事务,建教师流动长效机制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近年来,武进区教师数量校际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逐渐凸显。

  “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学教师普遍富余,小学教师普遍缺额;乡镇学校普遍富余,城区学校普遍缺额;部分教师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等方面。”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昇学告诉记者,“缺编最多的小学,生师比为32.5∶1,而超编最多的初中,生师比为6.2∶1.”

  “必须在全区范围内,让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起来,促进全区师资均衡发展。”李昇学说,“但我们在省内外多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发现如不解决教师编制管理难题,教育行政部门便无法根据需要调配师资,教师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流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武进区多个部门协调联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改革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2016年4月,武进区教育局设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教师人事管理事务,由区教育局委托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与8078名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专门为教师服务。

  “这次人事关系的管理转变,标志着全区所有教师从‘单位人’正式转变为‘系统人’。”武进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蒋卫山说。

  接下来,区人社、教育部门根据核定的全区教职工应有编制总量和各学段情况按不同比例进行岗位设置,制定实施方案,由学校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经过岗位竞聘后,教师再跟学校签岗位聘用合同,以明确责权利关系。

  武进区教育局局长郑全伟说,如此一来,“人走关系不能走”的难题就得以解决,很多具体事务直接由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与教师对接,学校人事压力小了很多。

  教师认可度不高?

  ——高一级岗位数量向缺编学校倾斜,促进双赢流动

  “由于武进区经济较发达,农村和城区发展差距不大。”蒋卫山说,“教师在农村所带学生数量比城区的少,教学压力也小一些,在农村当教师还有补贴,所以,有些地方是农村教师想调进城区学校,而我们这里很多农村教师不愿进城。”

  为了增强超编学校教师流向缺编学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区管校聘”这一改革的认可度,武进区实行岗位激励制,在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向缺编学校适当倾斜。

  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人民路初中是一所城区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教师编制状况迥然不同。

  前者超编10多个,后者缺编30多个。

  在东安实验学校任教20多年、有着高级职称的张卫明告诉记者,由于竞争激烈,若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自己还是只能拿六级岗位工资。

  如果到缺编严重的人民路初中任教,张卫明可以聘到五级岗。“不仅工资拿得更多了,岗位也升级了,到城里还可以照顾女儿念书,一次流动,把以前的一连串难题都解决了。”张卫明说。

  今年人民路初中的“英雄帖”一经发出,张卫明就报了名,最终,他所在的东安实验学校有3名教师通过这一方式流动到了人民路初中。

  在郑全伟看来,“要我走”和“我要走”两者之间差别很大,武进区在岗位聘任过程中,通过对高级岗位数量的调控,牵住“岗位竞聘”的牛鼻子,促进了双赢的流动,撬动教师流动一盘棋。

  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方式让武进区教师队伍朝着均衡向前迈进了一步。据统计,仅2016年秋季,武进区就有204名教师参与区域流动,200多名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大大缓解了缺编学校的师资压力。

  工作积极性不高?

  ——岗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教师发展内驱力增强

  “以前,教师都是跟学校签聘用合同,干得再差的教师,学校一般也不敢解聘。”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校长壮旭东说,“一些工作多年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待激发。”

  壮旭东告诉记者,现在这一难题正在得到解决,教师岗位职级不像以前那样只升不降,干得差的教师,经学校聘任委员会决定后,可以直接交给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

  由于在学校竞岗中输给了年轻教师,42岁的马杭中心小学教师余京艳的岗位工资由八级降到了九级。

  “这样一来,工资要少好几百元,但是我支持这项新政。”余京艳告诉记者,很多年轻教师参加的比赛多,获奖也多,除此之外,他们当班主任、做课题,很辛苦,而这些都可以在岗位竞聘中加分,所有项目和分数排名都是公开的,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你追我赶的工作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被年轻教师从八级岗上挤下来,我服!”

  在“削峰填谷”的同时,武进区打破教师岗位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对达不到聘任要求或者岗位要求的人员,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低聘岗位等级、培训、转岗、解除合同等措施,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对第一次落聘的教师,按“中心调控、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原则,武进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他们到空岗学校参加二次竞聘。“这样一来,超编学校的教师也能通过这一方式,流向缺编学校。”蒋卫山说。

  壮旭东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区管校聘’改革,教师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动力增强了,以往班主任难聘、教师工作难安排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改革还给学校管理释放了很多压力,学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上来。”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