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沙场秋点兵”,升学第一课

作者:葛灵丹 发布时间:2017-08-23 来源: 《新华日报》

临近开学,各地中学新生陆续入营受训——

“沙场秋点兵”,升学第一课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17日下午3点,在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实践基地,南京外国语学校650多名新生正随着教官口令做着齐步、正步、跑步前进及军体拳等规定动作。“在这里,你们不是学生,你们就是军人!”皮肤黝黑的李教练一脸严肃地说。

  8月份以来,我省不少高中新生陆续开始军训。“秋老虎”不时发威,再加上军训的全封闭模式,让一些新生家长“提心吊胆”:“在家吃饭都不好好吃,不知道军训后会咋样?每天就巴望着家长群里老师发来的前方战报。”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新生何欣蓝的妈妈说。

  第一次感受“上下铺”的友谊

  新生入学前军训,既是《国防教育法》的要求,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毅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

  “10年或者20年后,我肯定会记得睡在我下铺的兄弟!”10日,在南京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南京九中675名高一新生结束了为期6天的军训,高一(2)班的张良璐同学一边收拾行囊,一边留恋地说:“15年来,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久,也是我第一次睡上铺,半夜我把被子踢掉了,吵醒了下铺的王征,他就帮我盖上。自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伙食不会很好,但肯定管饱!”高一年级部主任金玉明告诉记者,食堂每天按照五菜一汤的标准给学生准备饭菜,“吃饱了才有力气训练,在家只吃一碗饭在这里可以吃三碗!”高一(2)班的张惟天指着自己的座位和碗告诉记者:“今天我值班,除了洗自己的碗,还要把五菜一汤的碗洗了然后收拾桌子。以前在家还真没干过,现在终于能体会妈妈每天洗碗有多累了。”

  “战地记者”第一时间传递“情报”

  军训期间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有保证吗?家长们牵挂。

  “白天训练会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段,晚上睡觉学生宿舍的空调统一调成26、27摄氏度左右。”从8月1日开始到现在,南京市栖霞区十月军校已累计接待10多所中学的2000多名新生军训,没发生一例重度中暑现象。十月军校校长刘广宝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学生在军训中健康出现意外,军校和学校事先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军校明确规定,严禁有心脏病、哮喘、高血压、过敏性体质、急性传染病者、近半年做过大手术者等不适宜剧烈运动者参加军训。”

  检查基地伙食、查看宿舍卫生情况……17日,南外校医一到训练基地就手写了一张“校医室”告示牌贴在门口,医药箱中则塞满了霍香正气丸、黄连素、速效救心丸等十几种常用应急药品。18日,南通中学800名高一新生刚刚抵达临海的军训基地——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处副主任潘雪峰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学校战地记者团的6名高二学生到宿舍区拍照。“按照规定,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而且在这里军训的6天是谢绝家长探望的,但学校给我们18个班的班主任和记者团都下了任务,用多种方式让家长第一时间看到学生动态,让他们放心。瞧!才到基地两个小时,小记者就已经发了近100张照片,每一个家长都能在校园网的军训主题平台上及时看到自己的孩子。”

  期望军训科目与时俱进

  “走正步,齐步跑,打军体拳,唱革命歌曲……军训总是老几样会不会很单调枯燥?”这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军训内容虽然不复杂,但是做好这一切,需要每个人的耐心细致和坚强意志,需要整支队伍的令行禁止和团队精神。”南京金陵中学学生处副主任赵巧林说,“00后”的孩子自主性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这里挥洒的是汗水和青春,收获的是友谊和真诚。“为了调节军训内容,我们特意在早上6:30-6:50之间安排了一个晨读,选择的也都是《沁园春·雪》《赤壁赋》等名篇,每天中午的高温时段还安排了与青春励志相关的心理教育讲座。”金玉明介绍道。

  “印度几乎在所有的大学中学开设了国民学兵团的训练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包括射击、驾车、跳伞、军事文书、野战技能等。美国很多中小学开设了‘核战常识’课程,还学习航海、航空航天知识。相比我们的踢正步、站军姿,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我们的军训也适时适量地引入这些课程,‘与时俱进’地教授国防知识和实践性课程,效果会更好。”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处主任吕燕建议道。

本报记者 葛灵丹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