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静水深流,谱一曲“教育赞歌”(图)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9月7日,“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表彰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全省6万名职教教师中脱颖而出的20位获奖代表走上舞台,接受大家的敬意。长期以来,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静水深流,谱一曲“教育赞歌”

    9月7日下午,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表彰仪式在南京卫生学校报告厅举行,20位获奖教师作为全场主角,站到了聚光灯下。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为获奖教师颁奖并讲话,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祭彦加等为获奖者颁奖。

  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永,曾在凌晨一点,骑着自行车去网吧找回网瘾学生;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教师万代红被学生亲切称为“万妈妈”,在学生的眼里她比母亲还勤,比姐妹还亲,比朋友还暖……他们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明确人生定位,找到人生方向。

  今年2月,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开展了“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全省13个设区市和19所省内高职(专科)院校推选了140名“2017最美职教教师”候选人。经过严格的评选,10位“2017最美职教教师”和10位提名奖教师脱颖而出。

  表彰仪式现场,这20位获奖教师依次走上舞台,与大家分享教书育人的故事和桃李满园的喜悦。他们当中有不少教育专家、行业标兵,也不乏援藏干部、乡土作家,他们的学生,有的走上三尺讲台,有的成为企业董事长,有的成为高级工程师,都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讲到这些,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和幸福的笑容。“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在赏识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示范中让学生学会做人。”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周如俊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玉器,老师的炽爱一定能让学生生机勃发。”

  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

  一个人能否成才,并不在于他是否上了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一身能够与社会接轨的本领,对于职教生来说更是如此。

  在20位获奖者中,不少教师是“金牌教练”“获奖专业户”,这些荣誉的获得,一方面是教师们能与学生共同打拼,另一方面则是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着学生,点燃他们求知的热情。

  李忠是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他总有独特的管理、教育方式。面对不爱学习、自控力弱的学生,他会与他们比赛,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对于粗心马虎的学生,他用秒表记录每个人的训练情况;他与学生同吃、同睡、同训练,一起在实训室里熬通宵……他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让学生由衷地佩服。他培养的学生连续8年包揽市赛、省赛、国赛金牌。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束秀玉,长期以来情系“三农”,栽桑、养蚕,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助力家乡富裕。从教27年,她的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为优秀的农技服务人员,奔赴江苏大地的各个角落。她常常对学生们说,一个阶段的起点并不代表人的一生,起点高低不同,但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不停止学习和努力。“我的学生只要进步一点点,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或小小的成果,我都会夸赞他们,给他们加油鼓励。”束秀玉说。

  最爱“教师”这个角色

  在业界,他是位名厨;在技能大赛赛场上,他是“金牌教练”;在课堂上,他是名教师,他就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曹健。表彰仪式上,当主持人问“您最喜欢哪个角色”时,曹健果断地回答:“我最喜欢‘教师’。”在他看来,只有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名厨,以弘扬中国烹饪文化。

  不仅仅是获奖的20位教师,在本次“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7最美职教教师”评选活动中,从全省各地各校推选出来的140名候选人,分别从事着机械、电子、建工、农林、餐饮、服装、计算机应用等数十种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有的曾经是企业技术骨干、行业翘楚,转行从教;有的拒绝企业高薪邀请,甘为人师。他们在长年累月的教学生涯里,毫无保留地倾注心血,心无旁骛地践行责任,让“中国制造”更多地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葛道凯在颁奖仪式上用“敬业爱岗”“言传身教”“平实精进”3个词来评价本次获奖的教师们,他说:“20位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他们最大的骄傲是与学生对话时看到学生点头称许,最大的追求是立足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完成好。虽然从事的工作非常平凡、非常普通,但他们从没有大意过,而是把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每个学生的心坎上。”葛道凯希望全省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能够以这些获得“最美称号”的教师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本报见习记者 王琼)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