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毕业生招聘,供需都当“刮目相看”

作者:黄红芳 发布时间:2017-09-20 来源: 《新华日报》

进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瞄准名校,还是放眼普通院校?

毕业生招聘,供需都当“刮目相看”

  离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就业招聘启动时间还有整整两个月,争抢优秀毕业生的招聘战已提前打响,这让对优秀人才如饥似渴的中小企业感到越来越焦虑。

  9月19日,“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会”在南京人才大厦举行。来自我省以及北京、上海、山西、山东、四川、安徽、湖北、辽宁、黑龙江等地的93所高校现场摆摊设展,介绍本校明年毕业生情况、办学特色、专业特长等,向南京地区的500多家参会企事业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人事经理一上来就直接和学校工作人员约招聘时间。

  “你们学校有农业病虫害、植物学之类的毕业生吗?”“有,你看我们生命科学院有好多相关专业。”上午9:15,南京生兴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张经理来到四川大学摊位前咨询专业。“太好了,我们公司10月份去你们那边招聘……”,简单攀谈后,张经理就与四川大学就业市场拓展科的祁晓老师约定时间。

  张经理说,公司准备在四川开设分部,沿海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去内地,在当地招人稳定性更强,而四川大学是当地的知名院校,有很多优秀生源。记者发现,张经理手上已经拿了7所高校的专业和毕业生的推介信息。“这些学校都有我们需要的专业。现在大企业八、九月份就开始启动毕业生招聘会了,我们也要赶紧启动,不然好生源都被抢光了。”

  转了一圈,南京一家化工集团的招聘负责人有点失望地表示,公司计划今年招聘20位名校毕业生充实到管理和储备干部中去,但当天与一些知名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人员一聊顿时没了信心,“名校生源有限,那么多企业都已经进行校招,我们怎么办?”

  与大企业动辄招几十、几百人的招聘规模相比,中小企业一般只招几个几十个,很难到高校开设专场招聘会,招聘网站也难以吸引到人,只能在收费招聘网站,或者通过高校、公共就业机构的综合性招聘中寻找机会。当天进场咨询洽谈的企事业单位大多也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求贤若渴,高校就业部门也积极出谋划策。“我们公司想要一位日语专业毕业生,待遇不会比大公司差,不知能不能到你们学校去招聘?”在南京大学摊位前,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很不自信地向南京大学就业管理中心的夏燕星咨询。“你直接打这个电话,找这个院系的日语专业辅导员,让他推荐两三个毕业生给你选选看。现在校招企业太多,你招一个学生专门到学校发招聘通知估计没什么人会注意。”

  南大、东大这些知名高校9月份的校招有多火?夏燕星说,现在南大每天都有20多家单位进校园进行宣讲,九、十月份本部和仙林的所有场馆都已爆满。和南大一样,东南大学九、十月份的名企校园宣讲会也是热闹非凡——9月19日有江苏银行、中铁集团华东分公司等27家大型企业的校园宣讲会,9月20日29场宣讲会,9月21日25场宣讲会……

  对于当天到现场约专场招聘时间的企业,夏燕星都建议他们把时间放在11月以后。“现在学生选择太多,招聘会都赶不过来。”夏燕星说,即便现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也不见得就能确定岗位,因为毕业生三方协议最快要到10月底以后才能下发,而学生选择去一家单位也会深思熟虑,多方权衡最终都要在11月份以后才能确定签约单位,并不是越早招聘越好。“到11月份用人单位同样有机会招到好学生。”

  “单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中小企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竞相参与优秀毕业生的人才争夺战。”安徽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顾思伟说。今年5月,一家航空公司到安徽财大招聘毕业生,说是招2017届毕业生,但现场也接收2018届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就是希望提前笼络生源。”

  “现在大集团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招聘平台和招聘渠道,作为公共人才服务机构,我们尽量为中小企业搭建与高校对接的平台和机会。”南京市人社局就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毕业生施展的空间和机会更多更大。“每个人的就业观不一样,有的人毕业后选择创业,有的选择升学,也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要去大企业大单位。只要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都有机会招到人才。”这位负责人也提醒用人单位,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名校上,普通院校也有很多优秀毕业生。“我们让毕业生就业不要眼高手低,其实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用人也要摆正心态,只要有合适的待遇、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中小企业一样能吸引到优秀毕业生。”

本报记者 黄红芳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