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跨越国界的爱心捐款,助力蒙古女孩重拾自信(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 江苏教育发布

  “同在一片蓝天下,心连心共呼吸。希望商学院的同学们可以献出一份爱心,帮助蒙古女孩安装义眼,重拾光明……”近日,扬州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们QQ空间里转发着这样一则消息一时间,同时还附上了详细的病历说明。一时间,一笔笔爱心捐款迅速汇聚,商院学子纷纷伸出援手,为来自蒙古的交流生敖特根吉雅的妹妹安装义眼筹集善款,希望美丽的女孩重拾自信。

  善良蒙古女孩的求助曾热衷于志愿服务

  吉雅是扬州大学商学院2017级国贸班的一名新生,成绩优异的她顺利通过HSK(汉语等级水平)五级考试,获得了蒙古国的公派留学资格,来到中国求学。吉雅的父亲是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一名教师,母亲在家照顾年幼的妹妹。妹妹苏任在一岁半时被查出有眼内血管瘤,但由于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医生误诊,导致年幼的苏任右眼眼球被摘除。几年来,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小苏任在眼睛上已经做了十多次手术,这对本不富裕的吉雅一家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善良的吉雅一家,在照顾失明的妹妹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国际世界宣明会的志愿服务。国际世界宣明会是一家国际性救援及发展机构,旨在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吉雅的母亲在世界宣明会的蒙古分部做了四年志愿者,在母亲的感染下,吉雅也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走进孤儿院、帮助流浪儿童、募集文具衣物……吉雅用两年照顾了十几位失去母亲的孩子,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陪伴和并不丰盛的饭菜,吉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温暖和爱。

吉雅(前排左三)与同班同学合影

  跨越国界的爱心接力棒 商院学子纷纷助力

  命运的不公并没有打倒小苏任,坚强乐观的她喜爱歌唱和绘画。提起苏任,姐姐吉雅总有一丝内疚,她说:“妹妹经常要戴一个黑色的眼罩,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如今在中国学习,妹妹苏任是吉雅最大的牵挂,“我想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得知10月24日将有国际医生来到蒙古为失明孩子安装义眼的消息之后,吉雅的梦想重新燃起,但现实的残酷、家庭的贫困,却又让疼爱妹妹的吉雅失望。

  为了帮吉雅同学分担妹妹的手术费,国贸专业的同学听说后,便自发组织了募捐活动,并将捐款救助蒙古女孩的事情,发布到社交网络上,号召学院同学进行爱心捐助。看到年幼的苏任忍受着手术疼痛的折磨,商学院的同学们纷纷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50元、100元、200元……一笔笔转账记录,饱含着每个同学真诚的期盼。许多同学在转账留言处写道:“祝愿苏任妹妹早日康复”“别担心,我们与你同在”“爱心不分国界,妹妹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次爱心募捐,跨越了国界,哪怕有着千重阻碍,也并不妨碍爱的传递,希望同学们能够为吉雅一家献一份力,让吉雅感受到中国同学的友好,让苏任妹妹感受到中国哥哥姐姐们的友好!”吉雅的班长甘婷婷在班级交流群里这样说道。

小苏任(图中)见到姐姐十分开心

  “漂洋过海”的爱心捐助 四面八方的祝福

  10月21日,班级同学继续将捐款的消息转发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国贸1701副班长陈雨婷的一位远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在听说这件事后,直接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帮助这位素昧平生且远在蒙古的小女孩。 ”同样都是留学生,远离故土。我们都能够理解吉雅同学思念妹妹,关心妹妹的心情,如果这一项钱能够给予帮助,这也算是很好的一件事了“陈雨婷的同学在电话里这样回答记者。

  善款在二十四小时内从全国四面八方汇来,大到几百小到十块,但源源不断的汇款记录,不仅感动了吉雅,更是让这次募集活动的负责人甘婷婷热泪盈眶:“情况紧急,我们也只能献一小份力,但大家的爱心让我们相信吉雅的小妹妹一定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愿她不被一半的雾霾遮住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希望吉雅能够感受到中国同学的关心与热情。”

  记者了解到,本次募捐的钱款有一部分都来自吉雅同班同学潘伊人,潘同学的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仍利用勤工俭学的薪酬,积极捐款帮助同学。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平时生活会记账,尽量不乱花钱,这次捐的钱就是之前省下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吉雅,让苏任小妹妹早点好起来,健康、快乐地生活。”

  同学情谊暖人心 爱心传递仍继续

  10月24日,吉雅在捐赠现场几度落泪,不善言辞的她用不流利的汉语哽咽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好同学……对吉雅……对我的帮助,感激……中国同学的……帮忙,谢谢你们!”这次的爱心募捐,跨越了国界,传达了温暖。每一笔善款的汇聚,给一个蒙古女孩提供了重拾生活自信的机会。

  远在蒙古的吉雅一家在得知同学们的善举后,通过网络向商院的学生们表达了感谢,“非常感谢中国的同学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的小女儿——吉雅的妹妹安装义眼,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重拾生活信心,真的感谢你们!”目前,小苏任的手术顺利进行,跨越国界的爱心传递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