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促内涵抓保障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16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笔谈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是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一、适应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需要,加强教材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这对新时代加强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教材是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一是从党中央重视看待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材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紧抓实抓好。加强教材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和理性认同,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植入红色基因,树立理想信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二是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看待教材。重视文化传承,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教材要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系统性、丰富性,让学生从小植根中华民族精神沃土、打好中国底色。三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看待教材。随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有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强烈,对教材寄予厚望,希望凸显主流价值观、提供正能量,为孩子们搭配好精神食粮,促进健康成长成才。四是从教育发展阶段看待教材。我国教育已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过去主要是抓硬件、推普及,现在转向了提高质量、发展内涵。面对我国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迫切需要国家加强教材建设,以更好地支撑各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要重点抓好三大工程。一要抓好教材管理基础建设工程。完善教材建设工作体系,加快构建起决策、执行、咨询、研究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把组织框架搭建好。颁布实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把未来教材建设蓝图绘制好。加快研制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材的管理办法,细化教材编、审、用管理制度,把“四梁八柱”立牢固。二要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工程。重点编好国家统编教材,集中力量完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攻坚,将党的十九大新精神和对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落实到教材中。修改完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和“马工程”重点教材,及时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梳理完善不同学段德育目标,实现大中小学德育教材纵向有序衔接。三要抓好国家统编教材使用推进工程。按照中央关于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使用3年全覆盖的要求,稳妥推进教材统一使用,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解读,发挥好教材育人实效。大力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工作,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教材使用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使教材用起来、用得好。

  二、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加大经费投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接受更好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教育部分进一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首先要有优先投入,只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资源保障,才有可能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下一步,要着力构建起一个与“优先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关键是要构建起确保4%的制度,在制度化上下功夫,让实现4%成为常态化,解决每年都在担心、每年都在争取的被动状况。一是要用“落实责任”保4%。要督促各级政府把教育作为重点支出优先保障,落实投入责任,切实做到“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教育经费存量只增不减。二是要用“服务国家战略”保4%。要着眼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教育优势,主动做好服务,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三是要用“健全标准”保4%。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投入水平的稳定、规范。四是要用“完善治理”保4%。4%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需要全社会监督来实现。要通过人大检查、政协监督、社会公告等形式,向全社会晒账本,共同督促落实4%。五是要用“发挥效益”保4%。要着力把教育经费用好、管好。在使用上,要优先补短板、强弱项,把经费用在刀刃上。在管理上,要确保科学规范严格,发挥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益,用实践证明教育经费投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努力实现弱有所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弱有所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扶弱、助困、促公平,这是新时代崇高的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资助作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的教育问题,更是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的高度来考虑和部署。

  下一步学生资助工作重点要在“健全”上下功夫。一是在学段上健全。要加大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的资助力度。二是在政策上健全。要紧密结合教育扶贫攻坚等政策措施,系统梳理资助死角,弥补现行资助政策覆盖的一些缺口。比如: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下一步要研究如何将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纳入资助范围。三是在执行上健全。要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做到精准资助,清理解决资助政策实施中缩水变形、执行走样等问题。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发挥更大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

  四、服务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推进教育出版传媒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重要的教育出版企业,要有阵地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展现新时代中国教育新面貌,讲好中国教育新故事。

  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要打造教材编辑出版的优秀品牌。集中力量编好、出版好大中小学教材,特别是把编辑出版国家统编教材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努力打造精品。二要打造教学资源开发中心。要有新视角、新思维,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新兴数字化教材的开发相结合,将教材出版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平台,服务于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三要打造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平台。把深入研究习近平教育思想作为重要任务,本着“广泛聚集、迅速转化、持续推送”的思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成就和智慧,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郑富芝)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5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