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 提升新时代教育服务能力

作者:何永林 发布时间:2018-08-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太仓市教育局局长 何永林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特别是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太仓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围绕地方人力资源需求,推进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创新,初步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太仓特点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之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理念思路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江苏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在2.5左右,我省明确提出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280万的发展目标。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在苏州地区尤为明显。

  我市从人民群众的教育诉求、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出发,在时代背景下和产业基础上统筹谋划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社会输送合适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强化“企业主体、职责共担”机制,搭建“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平台,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工巧匠,助推太仓新兴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二、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市工程来抓,十二五以来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资金17.6亿元,设置契合本地产业发展的专业30多个,在校生近9000人;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组建校企联盟,建设9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学徒培养平台);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补贴奖励。

  确立主体双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推进职业院校每个专业均与企业结对共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资源、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培训、开展质量评价;企业与学校、学生签订培养协议,承担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和运行经费,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并保障学徒正当权益。

  健全多层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我市现代学徒制教育在中职教育起步,在高职教育不断拓展。2017年,我市启动中德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首批23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二学生全部进入德企跟着师傅现场学习。今年初,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与太仓开展合作办学、校地融合,探索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对接本地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链逐渐形成。

  三、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企业参与面显著扩大。在合作办学机制激励下,我市合作企业由两三家德资企业拓展到本地大部分德资企业,并不断影响带动广大民营科技企业,目前紧密合作企业已达300多家。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占总课程60%以上,学生在企学习时间占总学时60%以上,企业累计投入培养成本达人均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

  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技能,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高质量就业吸引了初中毕业生踊跃选择职业教育。为加快提升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能级,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年前,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港城校区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地方贡献度稳步提高。我市现代学徒制教育吸引了德资企业扎堆落户,成为目前国内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县域,塑造了李克强总理点赞的“中德创新合作高地”。此外,依托学徒培训平台,我市每年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万余人次,促进了就业创业、富民增收。

  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接下来,我们要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双元制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更大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

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 提升新时代教育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18-08-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太仓市教育局局长 何永林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特别是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太仓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围绕地方人力资源需求,推进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创新,初步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太仓特点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之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理念思路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技能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江苏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在2.5左右,我省明确提出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280万的发展目标。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在苏州地区尤为明显。

  我市从人民群众的教育诉求、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出发,在时代背景下和产业基础上统筹谋划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社会输送合适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强化“企业主体、职责共担”机制,搭建“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平台,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工巧匠,助推太仓新兴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二、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市工程来抓,十二五以来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资金17.6亿元,设置契合本地产业发展的专业30多个,在校生近9000人;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组建校企联盟,建设9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学徒培养平台);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补贴奖励。

  确立主体双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推进职业院校每个专业均与企业结对共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资源、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培训、开展质量评价;企业与学校、学生签订培养协议,承担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和运行经费,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并保障学徒正当权益。

  健全多层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我市现代学徒制教育在中职教育起步,在高职教育不断拓展。2017年,我市启动中德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首批23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二学生全部进入德企跟着师傅现场学习。今年初,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与太仓开展合作办学、校地融合,探索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对接本地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链逐渐形成。

  三、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企业参与面显著扩大。在合作办学机制激励下,我市合作企业由两三家德资企业拓展到本地大部分德资企业,并不断影响带动广大民营科技企业,目前紧密合作企业已达300多家。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占总课程60%以上,学生在企学习时间占总学时60%以上,企业累计投入培养成本达人均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办学主体”。

  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技能,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学生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高质量就业吸引了初中毕业生踊跃选择职业教育。为加快提升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能级,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年前,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港城校区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地方贡献度稳步提高。我市现代学徒制教育吸引了德资企业扎堆落户,成为目前国内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县域,塑造了李克强总理点赞的“中德创新合作高地”。此外,依托学徒培训平台,我市每年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万余人次,促进了就业创业、富民增收。

  太仓现代学徒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接下来,我们要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双元制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更大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