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强师必先强其素质

作者:胡金波 发布时间:2018-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胡金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的地位更加凸显,“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其素质”已日益成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是今天,也是明天;既是引领,也是支撑。1870年,最终打败法国并俘虏了法国国王的德国元帅毛奇曾说:“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打败拿破仑后有感而发:“滑铁卢的胜利只不过是伊顿公学操场上的胜利。”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因为它拥有世界前500名大学中的108所,占21.6%;拥有世界前20名著名大学中的18所(有3所并列),占81.8%。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七大战略,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努力让“高度普及、充分就学,因材施教、质量一流,体系健全、充满活力,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以人为本、人民满意,服务人类、贡献卓著,中国特色、世界样本”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大地上变成光辉灿烂的现实,同时也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标配。

  强教必先强师。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那么“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千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江苏底蕴深厚、文脉流长,尊师重教、人才辈出。40年来,我省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接续传承,不坠青云之志,不改育人初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勤勉工作、无私奉献,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广泛爱戴,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成为建设教育强省的强大支撑。

  强师必先强其素质。“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永无终点的旅程”,“求真的使者、尚善的化身、臻美的示范”是其永恒不懈的追求。

  首先,要立志做有理想信念、力行师道的好老师。匡亚明始终不渝地坚持“一所有名的大学,必定有有名的教授”的执著、胡福明赤胆忠诚地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担当、王栋生无怨无悔地“捍卫常识”的坚韧、杨瑞清义无反顾地“并肩走在行知路上,携手创造精彩人生”的奉献、沈茂德甘当教育园地一名“农夫”的谦逊、赵寄石虽已98岁高龄还致力于“为农村幼教做点事”的情愫,这些是感召后来者的宝贵财富,他们把理想内化为实践自觉,把信念转化为行动专注,营造了江苏教育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其次,立志做有扎实学识、精于师术的好老师。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的新境界、邱学华探索出“尝试教育”的新模式、李庾南提升了“自学·议论·引导”的新教法、朱永新拓展了“新教育”的新天地、葛华钦走出了一条“让家乡周边的残疾孩子残而有为、活出尊严”的新路子、徐川寻到了高校思政课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唐忠宝以脱口秀《宝哥说》和魏志祥“情投意合”教学法收获了一批“粉丝”,这些是启发后来者的可贵示范,他们践行了“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专业追求,展现了江苏教育崭新的创新风貌。

  再次,立志做有道德情操、以身立教的好老师。“五重”教学法创始人于永正、“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院士、潜心钻研幼儿教育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持续的学习力、恒久的专注力在所任教领域沉潜耕耘,肩负起“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引领后来者的可敬榜样,他们教书育人的实践谱写出江苏教育的华美篇章。

  第四,立志做有仁爱之心、彰显师魂的好老师。斯霞质朴地表达“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叫对学生的母爱。”李庾南坚守讲台60余年,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已80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带班上课。常言道:大爱,莫过于能为他人舍弃自己的生命。殷雪梅、景荣春、王强同样是心怀大爱者。危急关头,他们将危险留给自己;生死之际,他们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他们用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诠释了“爱是一切的答案”,诠释了师魂是教师的精神支点和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心的道德律令和头顶仰望的星空,是师道境界的精神之光,是师德崇高的价值追求。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党和人民期待着我省广大教师“披星戴月一支粉笔谱春秋名扬华夏,呕心沥血三尺讲台铸师魂桃李芬芳”,以不懈追求和不菲业绩,赋予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无比自豪、无限荣光。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路

强师必先强其素质
发布时间:2018-09-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胡金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的地位更加凸显,“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其素质”已日益成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是今天,也是明天;既是引领,也是支撑。1870年,最终打败法国并俘虏了法国国王的德国元帅毛奇曾说:“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打败拿破仑后有感而发:“滑铁卢的胜利只不过是伊顿公学操场上的胜利。”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因为它拥有世界前500名大学中的108所,占21.6%;拥有世界前20名著名大学中的18所(有3所并列),占81.8%。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七大战略,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努力让“高度普及、充分就学,因材施教、质量一流,体系健全、充满活力,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以人为本、人民满意,服务人类、贡献卓著,中国特色、世界样本”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大地上变成光辉灿烂的现实,同时也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标配。

  强教必先强师。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那么“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千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江苏底蕴深厚、文脉流长,尊师重教、人才辈出。40年来,我省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接续传承,不坠青云之志,不改育人初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勤勉工作、无私奉献,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广泛爱戴,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成为建设教育强省的强大支撑。

  强师必先强其素质。“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永无终点的旅程”,“求真的使者、尚善的化身、臻美的示范”是其永恒不懈的追求。

  首先,要立志做有理想信念、力行师道的好老师。匡亚明始终不渝地坚持“一所有名的大学,必定有有名的教授”的执著、胡福明赤胆忠诚地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担当、王栋生无怨无悔地“捍卫常识”的坚韧、杨瑞清义无反顾地“并肩走在行知路上,携手创造精彩人生”的奉献、沈茂德甘当教育园地一名“农夫”的谦逊、赵寄石虽已98岁高龄还致力于“为农村幼教做点事”的情愫,这些是感召后来者的宝贵财富,他们把理想内化为实践自觉,把信念转化为行动专注,营造了江苏教育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其次,立志做有扎实学识、精于师术的好老师。李吉林开创了“情境教学”的新境界、邱学华探索出“尝试教育”的新模式、李庾南提升了“自学·议论·引导”的新教法、朱永新拓展了“新教育”的新天地、葛华钦走出了一条“让家乡周边的残疾孩子残而有为、活出尊严”的新路子、徐川寻到了高校思政课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唐忠宝以脱口秀《宝哥说》和魏志祥“情投意合”教学法收获了一批“粉丝”,这些是启发后来者的可贵示范,他们践行了“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专业追求,展现了江苏教育崭新的创新风貌。

  再次,立志做有道德情操、以身立教的好老师。“五重”教学法创始人于永正、“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院士、潜心钻研幼儿教育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持续的学习力、恒久的专注力在所任教领域沉潜耕耘,肩负起“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引领后来者的可敬榜样,他们教书育人的实践谱写出江苏教育的华美篇章。

  第四,立志做有仁爱之心、彰显师魂的好老师。斯霞质朴地表达“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叫对学生的母爱。”李庾南坚守讲台60余年,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已80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带班上课。常言道:大爱,莫过于能为他人舍弃自己的生命。殷雪梅、景荣春、王强同样是心怀大爱者。危急关头,他们将危险留给自己;生死之际,他们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他们用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诠释了“爱是一切的答案”,诠释了师魂是教师的精神支点和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心的道德律令和头顶仰望的星空,是师道境界的精神之光,是师德崇高的价值追求。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党和人民期待着我省广大教师“披星戴月一支粉笔谱春秋名扬华夏,呕心沥血三尺讲台铸师魂桃李芬芳”,以不懈追求和不菲业绩,赋予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无比自豪、无限荣光。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