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

作者:蔡丽洁 周丹 发布时间:2018-11-0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蔡丽洁 通讯员 周丹)11月2日,第十四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300多所学校的4000多名教师与专家相聚天一,参加本次课堂研讨活动。

  该活动以“生长课堂”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22所知名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等单位的嘉宾,以同课异构及学科专题报告等形式共同探索“如何突出学生核心素养、核心学科素养的课堂生成”。该校体育、技术、艺术等丰富的课程展示,则为与会人员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盛宴。精致的课堂设计、深度的报告点评、活泼的组织方式吸引了众多高中组团前来学习。

  “吸引4000多人参会,足见该校在全国的号召力与影响力,”省中小学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顾润生在参加活动后由衷感慨,“活动组织从听课、点评到专家讲座环环相扣,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课堂方向。”“感觉这是一次教学上的‘新概念大餐’,对我很有启示价值。”采访中,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教师彭成明直呼“收获很大”。

  据了解,这项全国性、公益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该校已坚持承办14年。“上课、听课、评课,就是教师最好的生长方式。由此,我们期望搭建全国同行教学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关注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深度碰撞与优化。”该校校长朱卓君介绍了组织活动的初衷。

  在这场课程盛宴中,天一学子成了主角,“大胆、大声、大气”的课堂表达,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成为活动亮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理论,而应是行在课堂上的实践。‘聚焦课堂’活动是一次展示,也是一场探讨,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创造更精彩的生长课堂。”该校教师戴燕红写下参与活动的感受。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坚持,天一中学着力构建的以“激情参与、质疑探究、平等对话”为特征的“生长课堂”,助力学校高品质的常态课堂建设,并获得了稳定高位的教学质量。今年,该校特设美国AP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超常教育课程、学生生涯指导课程、主题班队活动课程、科技社团课程等,深化课堂内涵、拓展课堂外延,走向“丰富课程”。

  “目前,我校正依托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把课程‘种’进校园,在开放、鲜活的校园里涵养学生,实现教向育、教向学、学向境的转变,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朱卓君如是说。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0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蔡丽洁 通讯员 周丹)11月2日,第十四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300多所学校的4000多名教师与专家相聚天一,参加本次课堂研讨活动。

  该活动以“生长课堂”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22所知名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等单位的嘉宾,以同课异构及学科专题报告等形式共同探索“如何突出学生核心素养、核心学科素养的课堂生成”。该校体育、技术、艺术等丰富的课程展示,则为与会人员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盛宴。精致的课堂设计、深度的报告点评、活泼的组织方式吸引了众多高中组团前来学习。

  “吸引4000多人参会,足见该校在全国的号召力与影响力,”省中小学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顾润生在参加活动后由衷感慨,“活动组织从听课、点评到专家讲座环环相扣,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课堂方向。”“感觉这是一次教学上的‘新概念大餐’,对我很有启示价值。”采访中,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教师彭成明直呼“收获很大”。

  据了解,这项全国性、公益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该校已坚持承办14年。“上课、听课、评课,就是教师最好的生长方式。由此,我们期望搭建全国同行教学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关注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深度碰撞与优化。”该校校长朱卓君介绍了组织活动的初衷。

  在这场课程盛宴中,天一学子成了主角,“大胆、大声、大气”的课堂表达,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成为活动亮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理论,而应是行在课堂上的实践。‘聚焦课堂’活动是一次展示,也是一场探讨,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创造更精彩的生长课堂。”该校教师戴燕红写下参与活动的感受。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坚持,天一中学着力构建的以“激情参与、质疑探究、平等对话”为特征的“生长课堂”,助力学校高品质的常态课堂建设,并获得了稳定高位的教学质量。今年,该校特设美国AP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超常教育课程、学生生涯指导课程、主题班队活动课程、科技社团课程等,深化课堂内涵、拓展课堂外延,走向“丰富课程”。

  “目前,我校正依托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把课程‘种’进校园,在开放、鲜活的校园里涵养学生,实现教向育、教向学、学向境的转变,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朱卓君如是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