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聋校教师于晓岚的花样评语(图)

作者:王 频 发布时间:2019-03-1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频

  “学习时间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我们要的是张弛有道,合理安排时间呀。”循循善诱的话语,配上一个在草地上伸展身体的卡通小男孩,这是南京聋人学校高二(4)班班主任于晓岚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期末评语,她用漫画的形式描绘出了对学生们的希冀。

  走心评语,收获育人良效

  明明是个语文教师,偏偏要用漫画给学生“写”评语。于晓岚觉得按套路写评语太千篇一律,想到班里的孩子都是美术生,最喜欢的就是绘画,她决定送给他们漫画版的评语。

  每到期末,于晓岚都要回望学生们在一学期内的得与失,挖掘他们性格中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各种渠道搜索与他们相契合的漫画形象,然后在纸上加以呈现。看似不太复杂的流程,对于丝毫没有绘画基础的于晓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最多完成一个孩子的评语,所以在期末前一个月我就着手准备了”。

  “比如这个孩子,只要目标没完成,张口就是‘我基础太差了’。”于晓岚指着一幅名为《借口》的漫画评语对记者说,“我用了很形象、很夸张的方式,把‘借口’的‘口’字放得很大,想告诉这个孩子,‘借口非但不能保护你,有时候还会吃掉你’。”

  学生顾舒婷收到于晓岚的漫画评语,既惊讶又开心。在她的家庭报告册上,一个小姑娘夸张地躺在床上,表情又颓废又可爱。于晓岚在一旁点评道:“时间匆匆,需要细致规划。”新学期,顾舒婷没有辜负于晓岚,认真规划时间,学习、生活井井有条。

  “于老师独特的评价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评语枯燥的表达形式,更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和惊喜,教育效果也出乎预料地好。”同事刘彬说。

  花式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学生总有一个情结,每逢期末,最关心的就是班主任的评语。如果班主任给一个肯定,能欣喜一整个假期。”于晓岚说,“我了解学生的期待,自然不辜负这份期待。”所以,于晓岚每个学期都会变着法子给学生们写评语,成语、关键词、古诗她都用过,通过花式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翻开学生朱成都的家庭报告册,一首字迹娟秀的小诗映入记者眼帘。于晓岚告诉记者,朱成都平时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她希望朱成都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心境,所以就送了他这首小诗。

  让于晓岚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版评语是“口是心非”。“给这个学生写评语时,刚好他的父亲生了重病,孩子因为家里的事情状态不佳,期末没有拿到‘三好生’,话也变少了。但不管谁关心他,都说‘我没事,我很好’。”于是,于晓岚就在给这个学生的评语里写了一个关键词“口是心非”,并补充道:“希望你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既能让自己舒服点,也不会伤害关心你的人。”

  漫画、成语、古诗、关键词,于晓岚的花样评语,颇受学生喜爱。学生董瀚直言,漫画很新奇,但自己更爱古诗,“老师送我的是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把我的心意摸得透透的”。

  坚守特教,于无声处听有声

  “我至今都记得2002年大学毕业那年,来到南京聋校面试。走进校园时,看到了很多孩子在操场上奔跑,他们看上去跟普通孩子别无两样,只是周遭太安静了。”于晓岚说。彼时,这份无声戳痛了她的内心,让她决定留下,这一留就是17个年头。

  于晓岚并不是特教专业出身,而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刚到聋校时她连手语都不会,只好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走进聋人的心里需要付出很多,漫画是我努力走近他们的一种方式。”于晓岚说。

  于晓岚的班上一共有13名学生,都属于重度听障患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于晓岚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孩子们渐渐地把她当作亲人。“有时候下课,孩子们会拿着小点心跑到我跟前来,‘于老师也吃一个’。”于晓岚说,有一年她过生日,孩子们利用美术特长,画了一黑板的祝福海报,还做了一个生日大礼包。这样的点点滴滴,让她倍感温暖。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于晓岚重视自身成长,苦练内功,曾捧回江苏省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作为班主任,她爱生如子,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师德先进个人,去年还被评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在这些年的特教生涯中,于晓岚始终有一份坚持,她无时无刻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他们听力存在障碍,但发声没有问题,不能因为说得磕磕绊绊就放弃。多年后,我回忆起某个孩子,他在我脑海里是有声音的。”于晓岚说。

责任编辑:陈路

聋校教师于晓岚的花样评语(图)
发布时间:2019-03-1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频

  “学习时间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我们要的是张弛有道,合理安排时间呀。”循循善诱的话语,配上一个在草地上伸展身体的卡通小男孩,这是南京聋人学校高二(4)班班主任于晓岚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期末评语,她用漫画的形式描绘出了对学生们的希冀。

  走心评语,收获育人良效

  明明是个语文教师,偏偏要用漫画给学生“写”评语。于晓岚觉得按套路写评语太千篇一律,想到班里的孩子都是美术生,最喜欢的就是绘画,她决定送给他们漫画版的评语。

  每到期末,于晓岚都要回望学生们在一学期内的得与失,挖掘他们性格中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各种渠道搜索与他们相契合的漫画形象,然后在纸上加以呈现。看似不太复杂的流程,对于丝毫没有绘画基础的于晓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最多完成一个孩子的评语,所以在期末前一个月我就着手准备了”。

  “比如这个孩子,只要目标没完成,张口就是‘我基础太差了’。”于晓岚指着一幅名为《借口》的漫画评语对记者说,“我用了很形象、很夸张的方式,把‘借口’的‘口’字放得很大,想告诉这个孩子,‘借口非但不能保护你,有时候还会吃掉你’。”

  学生顾舒婷收到于晓岚的漫画评语,既惊讶又开心。在她的家庭报告册上,一个小姑娘夸张地躺在床上,表情又颓废又可爱。于晓岚在一旁点评道:“时间匆匆,需要细致规划。”新学期,顾舒婷没有辜负于晓岚,认真规划时间,学习、生活井井有条。

  “于老师独特的评价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评语枯燥的表达形式,更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和惊喜,教育效果也出乎预料地好。”同事刘彬说。

  花式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学生总有一个情结,每逢期末,最关心的就是班主任的评语。如果班主任给一个肯定,能欣喜一整个假期。”于晓岚说,“我了解学生的期待,自然不辜负这份期待。”所以,于晓岚每个学期都会变着法子给学生们写评语,成语、关键词、古诗她都用过,通过花式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翻开学生朱成都的家庭报告册,一首字迹娟秀的小诗映入记者眼帘。于晓岚告诉记者,朱成都平时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她希望朱成都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心境,所以就送了他这首小诗。

  让于晓岚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版评语是“口是心非”。“给这个学生写评语时,刚好他的父亲生了重病,孩子因为家里的事情状态不佳,期末没有拿到‘三好生’,话也变少了。但不管谁关心他,都说‘我没事,我很好’。”于是,于晓岚就在给这个学生的评语里写了一个关键词“口是心非”,并补充道:“希望你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既能让自己舒服点,也不会伤害关心你的人。”

  漫画、成语、古诗、关键词,于晓岚的花样评语,颇受学生喜爱。学生董瀚直言,漫画很新奇,但自己更爱古诗,“老师送我的是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把我的心意摸得透透的”。

  坚守特教,于无声处听有声

  “我至今都记得2002年大学毕业那年,来到南京聋校面试。走进校园时,看到了很多孩子在操场上奔跑,他们看上去跟普通孩子别无两样,只是周遭太安静了。”于晓岚说。彼时,这份无声戳痛了她的内心,让她决定留下,这一留就是17个年头。

  于晓岚并不是特教专业出身,而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刚到聋校时她连手语都不会,只好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走进聋人的心里需要付出很多,漫画是我努力走近他们的一种方式。”于晓岚说。

  于晓岚的班上一共有13名学生,都属于重度听障患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于晓岚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孩子们渐渐地把她当作亲人。“有时候下课,孩子们会拿着小点心跑到我跟前来,‘于老师也吃一个’。”于晓岚说,有一年她过生日,孩子们利用美术特长,画了一黑板的祝福海报,还做了一个生日大礼包。这样的点点滴滴,让她倍感温暖。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于晓岚重视自身成长,苦练内功,曾捧回江苏省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作为班主任,她爱生如子,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师德先进个人,去年还被评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在这些年的特教生涯中,于晓岚始终有一份坚持,她无时无刻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他们听力存在障碍,但发声没有问题,不能因为说得磕磕绊绊就放弃。多年后,我回忆起某个孩子,他在我脑海里是有声音的。”于晓岚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