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胡福明:一篇文章改变历史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文革’中批判‘唯生产力论’是完全错误的。‘唯生产力论’根本就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嘛!没有生产力,物质靠什么去创造?”1977年7月,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召开的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的发言一开始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意识到,如果不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全国人民拨乱反正的期盼就不可能实现。”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胡福明暗下决心,要针对“两个凡是”写一篇文章。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批判“两个凡是”,不能直抒胸臆,这是胡福明面临的难题。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琢磨出了办法:把林彪的“天才论”和“句句是真理”作为“两个凡是”的替身来批判,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文章的布局已在心里基本成型。这时,胡福明的爱人因患肿瘤住院手术。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伴妻子。深夜,胡福明在医院的过道里走来走去思考着,满脑子都是文章的事。后来,他干脆把马列主义的一些经典著作搬到医院,借着走廊的灯光,趴在医院的凳子上写。

  1977年8月,8000字长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完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文章寄往北京。随后这篇文章经过多人参与、数易其稿,1978年5月10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该文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随后,一场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胡福明离开南大,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这位始终追求真理的学者,站在时代潮头思考,陆续写了《苏南乡村企业的崛起》《苏南现代化》等著作,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展。

  一篇文章改变历史,对一个学者而言是件值得骄傲的事。然而胡福明认为,这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书生,是他很看重的身份,而一个读书人最强大的武器,是思考与表达。2018年12月,胡福明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如今胡福明已84岁高龄,虽至耄耋,但一贯勤于阅读、思考的他,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清晰的逻辑。他目前正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我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要求是什么,怎么实现、怎么发展。”

  这位一直走在思索路上的老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进,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教育人应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对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

  ■本报记者 陈宇豪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当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胡福明正是该文的主要作者。

  2019年10月11日,记者来到胡福明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今年已经84岁的胡福明,腿脚不太方便,走动需要借助器械。置于玄关位置的书桌被书籍和近期出版的期刊堆满,一叠稿子和香烟放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虽然视力有些衰退,但他坚持要求家人给他读报读书,了解时政要闻。

  曾在南大工作多年的胡福明,滔滔不绝地和记者讲述教育的变化。“我省一直很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改革开放后,教育又迎来了大发展。”

  在他看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支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事业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从历史上看,教育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教育要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作用”。

  江苏已基本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主体框架已经确立,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我认为江苏的教育事业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体量,但还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胡福明说。

  关心教育发展的胡福明对江苏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他的希望:首先,要从基础教育的质量抓起,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并逐步将质量提升延伸到各级各类教育;其次,要从提高师资质量抓起,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要办好师范院校,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校长。

  去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胡福明被评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当天下午,他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寄语人大新闻学院师生:“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们,要和人民交朋友,要多了解他们,要代表他们的利益,要为他们讲话。”

  当被问及对江苏教育人有什么样的寄语时,胡福明表示:“我希望江苏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特别是高校的党政领导要有责任意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要勇立潮头,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陈路

胡福明:一篇文章改变历史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文革’中批判‘唯生产力论’是完全错误的。‘唯生产力论’根本就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嘛!没有生产力,物质靠什么去创造?”1977年7月,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召开的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的发言一开始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意识到,如果不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全国人民拨乱反正的期盼就不可能实现。”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胡福明暗下决心,要针对“两个凡是”写一篇文章。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批判“两个凡是”,不能直抒胸臆,这是胡福明面临的难题。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琢磨出了办法:把林彪的“天才论”和“句句是真理”作为“两个凡是”的替身来批判,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文章的布局已在心里基本成型。这时,胡福明的爱人因患肿瘤住院手术。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伴妻子。深夜,胡福明在医院的过道里走来走去思考着,满脑子都是文章的事。后来,他干脆把马列主义的一些经典著作搬到医院,借着走廊的灯光,趴在医院的凳子上写。

  1977年8月,8000字长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完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文章寄往北京。随后这篇文章经过多人参与、数易其稿,1978年5月10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该文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随后,一场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胡福明离开南大,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这位始终追求真理的学者,站在时代潮头思考,陆续写了《苏南乡村企业的崛起》《苏南现代化》等著作,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展。

  一篇文章改变历史,对一个学者而言是件值得骄傲的事。然而胡福明认为,这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的。书生,是他很看重的身份,而一个读书人最强大的武器,是思考与表达。2018年12月,胡福明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如今胡福明已84岁高龄,虽至耄耋,但一贯勤于阅读、思考的他,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清晰的逻辑。他目前正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我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要求是什么,怎么实现、怎么发展。”

  这位一直走在思索路上的老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进,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教育人应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对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

  ■本报记者 陈宇豪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当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胡福明正是该文的主要作者。

  2019年10月11日,记者来到胡福明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今年已经84岁的胡福明,腿脚不太方便,走动需要借助器械。置于玄关位置的书桌被书籍和近期出版的期刊堆满,一叠稿子和香烟放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虽然视力有些衰退,但他坚持要求家人给他读报读书,了解时政要闻。

  曾在南大工作多年的胡福明,滔滔不绝地和记者讲述教育的变化。“我省一直很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改革开放后,教育又迎来了大发展。”

  在他看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支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事业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从历史上看,教育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教育要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作用”。

  江苏已基本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主体框架已经确立,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我认为江苏的教育事业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体量,但还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胡福明说。

  关心教育发展的胡福明对江苏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他的希望:首先,要从基础教育的质量抓起,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并逐步将质量提升延伸到各级各类教育;其次,要从提高师资质量抓起,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要办好师范院校,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校长。

  去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胡福明被评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当天下午,他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寄语人大新闻学院师生:“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们,要和人民交朋友,要多了解他们,要代表他们的利益,要为他们讲话。”

  当被问及对江苏教育人有什么样的寄语时,胡福明表示:“我希望江苏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特别是高校的党政领导要有责任意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要勇立潮头,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