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王强: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2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正式公布,盐城师范学院教师王强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一等奖。可惜,当年9月8日,王强已因病离世,年仅42岁。20年从教生涯,王强躬耕三尺讲台,潜心学术研究,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1970年,王强出生在江苏盐城。他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大学时选择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工作,从此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终生追求。

  1992年,王强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教学经验,也不善言辞,但他刻苦钻研,结合实际,把高深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过多久,学生们便对他的课好评如潮,下了课还有很多学生围着他问这问那。在王强心里,当好思政课教师,既是职业要求,更是政治责任。

  王强投身教育教学的同时也笔耕不辍,在《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专业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2008年11月,王强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病痛的折磨、频繁的放疗使他心力交瘁,然而,他从未放弃过教育事业。不能上课,他就主动要求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他坚持每周打车到新校区与学生见面,从未因自己的身体原因耽误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

  从教20年,王强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也曾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去世后,他被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四届江苏省道德模范”。

  王强的一生都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当他渐渐声名远扬时,有中央某直属研究机构和南京市的几家高校相继向他抛来“橄榄枝”,可他都一一谢绝了。他说:“比起北京、南京来,苏北革命老区更需要我,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更需要我。”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三尺讲台耀丹心

  ■宋敏

  在盐城师范学院师生的心里,有一个名字永远挥之不去,那就是“王强”。王强是一个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学术虔诚、对学生真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起初,看到学生们对王强的课非常感兴趣,我和其他老师很是惊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上好不容易,王强有什么秘诀?于是,我们几个老师相约一起去听他的课。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给体育学院的学生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他特意穿了一身运动服,这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王强首先问大家:“毛泽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学生们小声议论后,很快有人说“是游泳”。他又问:“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课堂顿时安静下来。王强转身在黑板上写下5个大字:体育之研究。“啊?毛泽东还研究过体育?”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都竖起了耳朵,继续听他讲毛泽东登山、游泳的故事,讲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讲1971年导演“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讲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讲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王强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生动的语言、热情洋溢的教态、精心设计的板书,令学生们如痴如醉。

  王强常说:“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用心的人。”他每节课的教案都长达数十页,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边注。他家的阳台上有一块小黑板,每次上课前他都会让妻子当学生,自己进行试讲,反复地练讲解、练手势、练板书。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信心倍增,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积极探讨教学方法,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公共课。

  在生命弥留之际,王强身体极度虚弱,但他仍想着教学,想着研究,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病床上,王强几乎天天都和老师们通电话,常常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讲出特色,讲出亮点,王强先后多次和我通话。在他的指导下,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先后在盐城8个社区和3个农村点建立了教学基地,原本呆板的专业课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久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了学校特色专业,后来成了品牌专业,现在已经是省重点专业。

  作为王强的同事,我被他这种对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震撼。每次回忆起他,我总想起马克思的名言:“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王强: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发布时间:2019-12-0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2012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正式公布,盐城师范学院教师王强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一等奖。可惜,当年9月8日,王强已因病离世,年仅42岁。20年从教生涯,王强躬耕三尺讲台,潜心学术研究,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1970年,王强出生在江苏盐城。他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大学时选择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工作,从此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终生追求。

  1992年,王强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教学经验,也不善言辞,但他刻苦钻研,结合实际,把高深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过多久,学生们便对他的课好评如潮,下了课还有很多学生围着他问这问那。在王强心里,当好思政课教师,既是职业要求,更是政治责任。

  王强投身教育教学的同时也笔耕不辍,在《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专业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2008年11月,王强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病痛的折磨、频繁的放疗使他心力交瘁,然而,他从未放弃过教育事业。不能上课,他就主动要求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他坚持每周打车到新校区与学生见面,从未因自己的身体原因耽误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

  从教20年,王强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也曾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去世后,他被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四届江苏省道德模范”。

  王强的一生都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当他渐渐声名远扬时,有中央某直属研究机构和南京市的几家高校相继向他抛来“橄榄枝”,可他都一一谢绝了。他说:“比起北京、南京来,苏北革命老区更需要我,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更需要我。”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三尺讲台耀丹心

  ■宋敏

  在盐城师范学院师生的心里,有一个名字永远挥之不去,那就是“王强”。王强是一个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学术虔诚、对学生真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起初,看到学生们对王强的课非常感兴趣,我和其他老师很是惊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上好不容易,王强有什么秘诀?于是,我们几个老师相约一起去听他的课。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给体育学院的学生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他特意穿了一身运动服,这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王强首先问大家:“毛泽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学生们小声议论后,很快有人说“是游泳”。他又问:“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课堂顿时安静下来。王强转身在黑板上写下5个大字:体育之研究。“啊?毛泽东还研究过体育?”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都竖起了耳朵,继续听他讲毛泽东登山、游泳的故事,讲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讲1971年导演“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讲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讲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王强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生动的语言、热情洋溢的教态、精心设计的板书,令学生们如痴如醉。

  王强常说:“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用心的人。”他每节课的教案都长达数十页,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边注。他家的阳台上有一块小黑板,每次上课前他都会让妻子当学生,自己进行试讲,反复地练讲解、练手势、练板书。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信心倍增,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积极探讨教学方法,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公共课。

  在生命弥留之际,王强身体极度虚弱,但他仍想着教学,想着研究,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病床上,王强几乎天天都和老师们通电话,常常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讲出特色,讲出亮点,王强先后多次和我通话。在他的指导下,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先后在盐城8个社区和3个农村点建立了教学基地,原本呆板的专业课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久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了学校特色专业,后来成了品牌专业,现在已经是省重点专业。

  作为王强的同事,我被他这种对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震撼。每次回忆起他,我总想起马克思的名言:“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