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成长从“心”开始

作者:任素梅 发布时间:2020-01-1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任素梅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起步阶段。2006年,省教育厅在全省建立5个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2009年,在全省遴选了16个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2010年,省教育厅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高校心理专职教师督导培训项目;同年,“仙林大学城24小时心理热线”正式开通;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发大学生心理自助互助平台(“苏心”App),开通了全省大学生心理热线……

  从早期探索、初有成效到蓬勃发展,江苏始终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开拓创新,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体系建设、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率先探路,

  形成人人关“心”的局面

  柔软的沙发、暖色的灯光、温馨的插画……走进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静谧舒适的环境让人瞬间放松下来。作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这里每年的咨询接待量高达四五千人次。

  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为有“成长烦恼”的大学生构筑起“心灵港湾”。1998年,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高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财、物的投入。随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相继建立,场地条件和硬件设备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为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我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江苏特色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许正亚表示,201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12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从探索、尝试到形成规模,这些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打造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谈心、心理热线等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咨询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来关“心”的喜人局面。

  稳步推进,

  照亮青春路上的“心”灯

  “你接纳你自己吗?你喜欢你自己吗?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阶梯教室内,讲台上,一位心理学专家用一组手势测量法,让每名大学生给自己打分,并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展开分析引导。在与专家一个多小时的畅聊后,学生们开心地走出教室。大学心理健康课变身成长乐园,这是我省高校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一景。

  照亮青春路上的“心”灯,让阴霾散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妙手回春。1999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年会引发轰动。当时,全国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齐聚金陵开展学术研讨,并在南京6所高校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此后,我省高校几乎每年都邀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上接第1版)

  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心从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转移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从服务于少数人,到面向全体学生。各高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班集体重要作用,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气象站”,江南大学的“大学生朋辈辅导心理志愿者协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梅林心理协会”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与品牌。近年来,我省各高校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在“3.20(咱爱您)心理健康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期间,重点打造“生命之美”“坚韧之美”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校园情景剧表演与评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竞赛、心理健康教育展板宣传等。此外,还开展了大量团体辅导、团体训练、团体健康教育小组、团体治疗小组等实践活动,并于2018年首次举办团体心理辅导竞赛。

  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材编写、“精彩一课”评选、案例教学研讨等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设一批精品“心育”课程,并将优质课程授课过程制作成光盘供全省教师学习参考,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从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到目前各个高校都进行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省坚持‘以点带面、逐层推进,面向全省、覆盖全体’的工作思路,高校心理教育辅导基本全面覆盖。”许正亚介绍说,各高校在课程建设上强调从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与互动式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大学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开拓创新,

  让青年一代“心”花盛开

  最近一段时间,“苏心”App在我省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该App由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负责运行,面向全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服务。据该中心执行主任蔡智勇介绍,“苏心”App包含自我情绪管理、朋辈互助、心理普查、心理咨询等功能,除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引导之外,还会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根据平台用户表现进行心理问题预警,对特定用户推送相关心理知识。

  “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准施策,而咨询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心理咨询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省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总督导谢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0多年,在她看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更为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热情,也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心理辅导是科学与爱心的交织”。

  起初,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主要依靠心理学教师、德育教师和医务人员3支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基本按照少数专职、多数兼职的原则配备。从2002年的调查看,我省高校专兼职人员参加过有关方面培训的仅占27.8%。这一专业化任务的紧迫性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此后,我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

  省教育厅充分发挥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和示范中心的作用,每年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南京医科大学举办江苏省高校危机干预与心理创伤治疗培训班,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现代行为治疗技术操作培训班……近年来,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各高校多次举办专职心理咨询师督导活动,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举行了多场国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研讨会,不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通过努力,我省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省督促各高校按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不低于1:3000—4000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同时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序列,实施高校心理中心主任、督导师、专兼职心理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专职教师在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的专业认证,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我省高校有专职心理教师440人、兼职心理教师1963人,专职教师中注册督导师29人、心理师和助理心理师202人。

  近年来,我省始终从把握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全面推进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江苏现有高校142所、独立学院25所,在校生200多万人。我省高校均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积极构建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机制。近一年,我省高校接受学生心理咨询56199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2000余起。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苏春海表示,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已在各高校形成了分管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今后,我们将大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春风行动’,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苏春海说。

责任编辑:陈路

成长从“心”开始
——江苏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1-1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任素梅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起步阶段。2006年,省教育厅在全省建立5个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2009年,在全省遴选了16个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2010年,省教育厅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高校心理专职教师督导培训项目;同年,“仙林大学城24小时心理热线”正式开通;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发大学生心理自助互助平台(“苏心”App),开通了全省大学生心理热线……

  从早期探索、初有成效到蓬勃发展,江苏始终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开拓创新,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体系建设、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率先探路,

  形成人人关“心”的局面

  柔软的沙发、暖色的灯光、温馨的插画……走进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静谧舒适的环境让人瞬间放松下来。作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这里每年的咨询接待量高达四五千人次。

  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为有“成长烦恼”的大学生构筑起“心灵港湾”。1998年,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高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财、物的投入。随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相继建立,场地条件和硬件设备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为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我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江苏特色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许正亚表示,201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12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从探索、尝试到形成规模,这些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打造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谈心、心理热线等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咨询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来关“心”的喜人局面。

  稳步推进,

  照亮青春路上的“心”灯

  “你接纳你自己吗?你喜欢你自己吗?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阶梯教室内,讲台上,一位心理学专家用一组手势测量法,让每名大学生给自己打分,并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展开分析引导。在与专家一个多小时的畅聊后,学生们开心地走出教室。大学心理健康课变身成长乐园,这是我省高校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一景。

  照亮青春路上的“心”灯,让阴霾散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妙手回春。1999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年会引发轰动。当时,全国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齐聚金陵开展学术研讨,并在南京6所高校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此后,我省高校几乎每年都邀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上接第1版)

  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心从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转移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从服务于少数人,到面向全体学生。各高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班集体重要作用,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气象站”,江南大学的“大学生朋辈辅导心理志愿者协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梅林心理协会”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与品牌。近年来,我省各高校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在“3.20(咱爱您)心理健康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期间,重点打造“生命之美”“坚韧之美”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校园情景剧表演与评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竞赛、心理健康教育展板宣传等。此外,还开展了大量团体辅导、团体训练、团体健康教育小组、团体治疗小组等实践活动,并于2018年首次举办团体心理辅导竞赛。

  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材编写、“精彩一课”评选、案例教学研讨等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设一批精品“心育”课程,并将优质课程授课过程制作成光盘供全省教师学习参考,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从只有少数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到目前各个高校都进行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省坚持‘以点带面、逐层推进,面向全省、覆盖全体’的工作思路,高校心理教育辅导基本全面覆盖。”许正亚介绍说,各高校在课程建设上强调从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与互动式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大学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开拓创新,

  让青年一代“心”花盛开

  最近一段时间,“苏心”App在我省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该App由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负责运行,面向全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服务。据该中心执行主任蔡智勇介绍,“苏心”App包含自我情绪管理、朋辈互助、心理普查、心理咨询等功能,除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引导之外,还会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根据平台用户表现进行心理问题预警,对特定用户推送相关心理知识。

  “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准施策,而咨询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心理咨询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省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总督导谢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0多年,在她看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更为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热情,也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心理辅导是科学与爱心的交织”。

  起初,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主要依靠心理学教师、德育教师和医务人员3支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基本按照少数专职、多数兼职的原则配备。从2002年的调查看,我省高校专兼职人员参加过有关方面培训的仅占27.8%。这一专业化任务的紧迫性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此后,我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

  省教育厅充分发挥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和示范中心的作用,每年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南京医科大学举办江苏省高校危机干预与心理创伤治疗培训班,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现代行为治疗技术操作培训班……近年来,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各高校多次举办专职心理咨询师督导活动,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举行了多场国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研讨会,不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通过努力,我省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省督促各高校按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不低于1:3000—4000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同时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序列,实施高校心理中心主任、督导师、专兼职心理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专职教师在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的专业认证,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我省高校有专职心理教师440人、兼职心理教师1963人,专职教师中注册督导师29人、心理师和助理心理师202人。

  近年来,我省始终从把握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全面推进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江苏现有高校142所、独立学院25所,在校生200多万人。我省高校均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积极构建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机制。近一年,我省高校接受学生心理咨询56199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2000余起。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苏春海表示,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已在各高校形成了分管校领导负责、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今后,我们将大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春风行动’,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苏春海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