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江苏3.5万支团队70余万大学生暑期投身“三下乡”

作者:杨频萍 沈峥嵘 王拓 发布时间:2020-09-10 来源: 新华日报

江苏3.5万支团队70余万大学生暑期投身“三下乡”

青春挥洒田野,足迹回答时代之问

  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经历过疫情风雨的洗礼,这个暑假对青年大学生别具意义。如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如何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奋力夺取双胜利总体形势下,江苏3.5万支团队共70余万名大学生走到祖国各地的基层一线,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用脚步丈量田地,以实干书写担当,回答时代之问,谱出一曲与时代同呼吸的青春之歌。

  聚焦价值引领,青春之我投身强国伟业

  这个暑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镇岗上村,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四学生于文爽和小伙伴们走访调研、实地测绘、资料收集,从早上7点常常忙到深夜。“调研发现,有些村镇特色无法彰显、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我们用专业知识提供帮助。”于文爽所在的“乡村振兴研学营”团队,依托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聚集建筑学、城乡规划、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南京高淳、常州经开区、江西龙南等地,从专业视角为乡村进行未来发展规划,并依据规划内容进行建筑改造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结合VR技术等方式深度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他们完成了6个村庄的规划设计,7场面向当地政府的成果汇报,同时设计出1款AR游戏、3款文创产品以及预计实现云养殖功能的“云上芙蓉”手机APP,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与往年给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不同,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更注重“引智”注入社区,助力基层解决治理难题。殷巷社区是南京典型的“农民工社区”,在防疫工作的开展中,传统的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南航理学院的马成伟和小伙伴们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2.5倍。8月底前,大家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做出社区网络化管理模型,为社区“量身定制”了一套更科学的网络化管理方案。

  南京开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怎么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才最合适?南航“淬炼红心”团队联系南航无人机航模团队,给秦淮社区出了个“妙招”——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拍摄小区地图,通过观察测量,找到最合适的垃圾投放点。像这样“高校引智服务社区”的成功案例,正发生在南京的多个社区。截至8月底,团队已深入社区调研200余次,覆盖68家社区。

  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大学生们掀起了直播助农热潮,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我们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里货’团队,现在南京向大家推荐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些特色产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松松和小伙伴们通过直播带货,为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销售“空心李”等当地特产。7月11日,团队组织了贵州沿河县政府、销售企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方参加的“校地扶贫”首场直播,点赞人数7.8万人次,仅一小时卖出的农产品收益就达89万元。

  聚焦时代主题,青春之梦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全省各地各高校注重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东南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抗疫小记者”团队分别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使命的人物,有冲锋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有不辞辛苦、服务他人的社区工作者……实践团队根据线上线下采访和调研内容,编写了抗疫英雄普通却不平凡的故事。

  “用创意的形式抒发爱国深情,以艺术的名义讲好中国故事,也许就是南艺学子对祖国最真诚的告白。”对于南京艺术学院“追梦人”实践团负责人鲍妍来说,这个暑期特别的忙碌。“追梦人”实践团由传媒学院2018级影制、广编、录音、动画、数媒等专业的同学组成,其实践内容聚焦爱国主义文化,进行全媒体的艺术创作,希望激发我国主旋律文化原创生命力,带动相关红色旅游景区发展。

  在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追梦人”实践团创作了百余件影视、音乐、设计等融媒体艺术作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应该如何做,南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研判,社会实践采取活动项目化、组队线上化、调研本地化、成果可视化,让广大南艺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明说,长期以来,南京艺术学院努力将社会实践打造成学生思政课堂,通过红色革命教育、国情社情观察、文化艺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更加坚定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我们通过‘云课堂’团支部为小朋友解决学习问题,这个过程特别有成就感。”这是来自盐城师院“政港·雏燕云课堂”的小老师徐甜尔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文字。“政港·雏燕云课堂”是盐城师院大学生发挥师范类专业的优势组建的多支教育实践团中的一个项目。针对今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该校法政学院结对响水县港湾村,创新实行党建带团建,建设临时团支部,开展导师护航雏燕行动,教师党员、学生团员、村第一书记共同结对留守儿童,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单独的4人微信群,建立档案资料,全天候云在线答疑解惑,倾听“雏燕”心声,云端动态关注学习生活情况,填补留守儿童无人辅导学业的空白,真正做到疫情不见面、扶智云在线。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团省委引导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各高校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向祖国报到——社会实践云接力”活动,学生以“打卡形式”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聚焦社会所需,青春之力体悟奉献甘甜

  暑假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楼三楼会诊中心热闹非凡,长长的会议桌上,20多台手机同时工作,20多位专家名医在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协助下对着话筒“云端问诊”。诊端那头连着的,是南中医“云聚百村”服务团大学生志愿者精准联系的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800多名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地区的农民。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的王浩文同学利用暑假,在家乡兼职生产口罩,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她说:“在生产口罩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苦和甜。苦,在于一天12小时保持弯背低头的姿势,手中不停地拿线拿片做口罩,体会到了基础工作的艰辛。甜,在于一天五六千只的产量可以保持足够的市场供应量,帮助工厂恢复生产活动,满足居民出行安全的需要,让我体会到服务社会的幸福与满足。”

  8月17日中午,兴化市钓鱼镇试验田里,扬州大学农学院的袁嘉琦和几名同学头顶草帽、身穿白大褂,在水稻拔节关键时期开展大田实验,获得与产量相关的群体指标。扬州大学组建了百支“耘创小队”,深入20多个县市的农村和一线,袁嘉琦在钓鱼镇开展“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实验快三年了,他们把脉农作物生产问题,以科技赋能实现助农增收。

  医院药剂师、商场导购员、社区工作者、国企行政助理……今年暑假,江苏大学药学院15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地开展以“助力复工复产,重启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职业体验记”返乡实践活动。季梦菲进行职业体验的地点是山东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卫生院,负责药品分类和分配工作,每一个村卫生室的药品都会经过她的手进行分配,药房的工作让她体验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司勇说,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在全省人民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奋力夺取双胜利的背景下开展的,我们更加聚焦价值引领,更加聚焦时代主题,更加聚焦社会所需,引导大学生扎根工农一线和村社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践锻炼、奉献服务。通过有主题、有导向、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过好“生活关”“劳动关”,读好“无字之书”,在自身价值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根植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沈峥嵘 王拓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3.5万支团队70余万大学生暑期投身“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0-09-10   
来       源:新华日报  

江苏3.5万支团队70余万大学生暑期投身“三下乡”

青春挥洒田野,足迹回答时代之问

  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经历过疫情风雨的洗礼,这个暑假对青年大学生别具意义。如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如何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奋力夺取双胜利总体形势下,江苏3.5万支团队共70余万名大学生走到祖国各地的基层一线,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用脚步丈量田地,以实干书写担当,回答时代之问,谱出一曲与时代同呼吸的青春之歌。

  聚焦价值引领,青春之我投身强国伟业

  这个暑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镇岗上村,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四学生于文爽和小伙伴们走访调研、实地测绘、资料收集,从早上7点常常忙到深夜。“调研发现,有些村镇特色无法彰显、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我们用专业知识提供帮助。”于文爽所在的“乡村振兴研学营”团队,依托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聚集建筑学、城乡规划、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南京高淳、常州经开区、江西龙南等地,从专业视角为乡村进行未来发展规划,并依据规划内容进行建筑改造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结合VR技术等方式深度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他们完成了6个村庄的规划设计,7场面向当地政府的成果汇报,同时设计出1款AR游戏、3款文创产品以及预计实现云养殖功能的“云上芙蓉”手机APP,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与往年给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不同,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更注重“引智”注入社区,助力基层解决治理难题。殷巷社区是南京典型的“农民工社区”,在防疫工作的开展中,传统的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南航理学院的马成伟和小伙伴们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2.5倍。8月底前,大家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做出社区网络化管理模型,为社区“量身定制”了一套更科学的网络化管理方案。

  南京开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怎么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才最合适?南航“淬炼红心”团队联系南航无人机航模团队,给秦淮社区出了个“妙招”——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拍摄小区地图,通过观察测量,找到最合适的垃圾投放点。像这样“高校引智服务社区”的成功案例,正发生在南京的多个社区。截至8月底,团队已深入社区调研200余次,覆盖68家社区。

  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大学生们掀起了直播助农热潮,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我们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里货’团队,现在南京向大家推荐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些特色产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松松和小伙伴们通过直播带货,为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销售“空心李”等当地特产。7月11日,团队组织了贵州沿河县政府、销售企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方参加的“校地扶贫”首场直播,点赞人数7.8万人次,仅一小时卖出的农产品收益就达89万元。

  聚焦时代主题,青春之梦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全省各地各高校注重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东南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抗疫小记者”团队分别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使命的人物,有冲锋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有不辞辛苦、服务他人的社区工作者……实践团队根据线上线下采访和调研内容,编写了抗疫英雄普通却不平凡的故事。

  “用创意的形式抒发爱国深情,以艺术的名义讲好中国故事,也许就是南艺学子对祖国最真诚的告白。”对于南京艺术学院“追梦人”实践团负责人鲍妍来说,这个暑期特别的忙碌。“追梦人”实践团由传媒学院2018级影制、广编、录音、动画、数媒等专业的同学组成,其实践内容聚焦爱国主义文化,进行全媒体的艺术创作,希望激发我国主旋律文化原创生命力,带动相关红色旅游景区发展。

  在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追梦人”实践团创作了百余件影视、音乐、设计等融媒体艺术作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应该如何做,南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研判,社会实践采取活动项目化、组队线上化、调研本地化、成果可视化,让广大南艺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明说,长期以来,南京艺术学院努力将社会实践打造成学生思政课堂,通过红色革命教育、国情社情观察、文化艺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更加坚定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我们通过‘云课堂’团支部为小朋友解决学习问题,这个过程特别有成就感。”这是来自盐城师院“政港·雏燕云课堂”的小老师徐甜尔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文字。“政港·雏燕云课堂”是盐城师院大学生发挥师范类专业的优势组建的多支教育实践团中的一个项目。针对今年疫情常态化防控,该校法政学院结对响水县港湾村,创新实行党建带团建,建设临时团支部,开展导师护航雏燕行动,教师党员、学生团员、村第一书记共同结对留守儿童,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单独的4人微信群,建立档案资料,全天候云在线答疑解惑,倾听“雏燕”心声,云端动态关注学习生活情况,填补留守儿童无人辅导学业的空白,真正做到疫情不见面、扶智云在线。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团省委引导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各高校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向祖国报到——社会实践云接力”活动,学生以“打卡形式”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聚焦社会所需,青春之力体悟奉献甘甜

  暑假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楼三楼会诊中心热闹非凡,长长的会议桌上,20多台手机同时工作,20多位专家名医在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协助下对着话筒“云端问诊”。诊端那头连着的,是南中医“云聚百村”服务团大学生志愿者精准联系的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800多名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地区的农民。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的王浩文同学利用暑假,在家乡兼职生产口罩,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她说:“在生产口罩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苦和甜。苦,在于一天12小时保持弯背低头的姿势,手中不停地拿线拿片做口罩,体会到了基础工作的艰辛。甜,在于一天五六千只的产量可以保持足够的市场供应量,帮助工厂恢复生产活动,满足居民出行安全的需要,让我体会到服务社会的幸福与满足。”

  8月17日中午,兴化市钓鱼镇试验田里,扬州大学农学院的袁嘉琦和几名同学头顶草帽、身穿白大褂,在水稻拔节关键时期开展大田实验,获得与产量相关的群体指标。扬州大学组建了百支“耘创小队”,深入20多个县市的农村和一线,袁嘉琦在钓鱼镇开展“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实验快三年了,他们把脉农作物生产问题,以科技赋能实现助农增收。

  医院药剂师、商场导购员、社区工作者、国企行政助理……今年暑假,江苏大学药学院15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地开展以“助力复工复产,重启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职业体验记”返乡实践活动。季梦菲进行职业体验的地点是山东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卫生院,负责药品分类和分配工作,每一个村卫生室的药品都会经过她的手进行分配,药房的工作让她体验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司勇说,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在全省人民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奋力夺取双胜利的背景下开展的,我们更加聚焦价值引领,更加聚焦时代主题,更加聚焦社会所需,引导大学生扎根工农一线和村社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践锻炼、奉献服务。通过有主题、有导向、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过好“生活关”“劳动关”,读好“无字之书”,在自身价值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根植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沈峥嵘 王拓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