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让我们共同书写妙不可言的教育春天

作者:顾月华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顾月华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遗憾不能前来现场聆听诸位的精彩演讲,在这里我谨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五届长三角(苏州湾)教育对话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尊敬的朱主席和各位嘉宾、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的家乡苏州湾的教育天空,一定因为这场新教育的跨年对话而特别的璀璨夺目,因为你们中的每一位都和朱老师一样,是“擦星星”的人。听闻大会选择“新教育写作”这一主题,我的脑海里瞬间袭来一幕朱永新老师宵衣旰食的感人场景。相信全体新教育人都知道,每天早晨朱老师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阅读、写作,几十年如一日。

  “笔尖担道义,爱心著文章。”我们今天捧读的一个个文字,那是朱老师在晨曦来临前为我们准备的精美的礼物。为了鼓励老师们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朱老师早在20年前就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英雄帖——“诸位老师,哪一位老师每天能坚持写1000字记录自己的课堂,记录自己和学生们的故事,记录你的阅读,记录下来,10年保证你成功,不成功找我来赔偿,以一赔百。”相信大家都对这个帖子耳熟能详,如今10年、20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老师来找朱老师赔偿。一般人也真做不到,很多老师说:朱老师,我们已经够忙、够累了,哪有时间写作。但不少老师做到了,不仅窦桂梅、李吉林、李镇西他们做到了,就在苏州湾我们随处一览,你看薛法根、张菊荣、管建刚、许友超他们也都做到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朱老师的许多理念已经从校园内走入千家万户——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在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中,师生共读经典、共写随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告诉我们师生写作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为了培养真正的思考者。它从倡导老师多写就能成功,到引领老师用专业的精神去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使写作恢复它本来的面目,服务日常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以及老师自身的精神丰盈。

  见字如面,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他的精神长相,是他最好的载体。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写作不仅仅记录着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记录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书写着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传奇。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先生曾说过:“头脑、心肠、记忆是教育写作者拥有的三件宝贝。”新教育在此基础上更是通过倡导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老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他们眼中,“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

  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李吉林老师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外乎四个字,那就是“学、思、行、著”。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增长,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簇青春的花朵”。那些理想之火不灭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忘记,每天走下讲台之后,请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我们的教育写作之旅吧。

  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者真正走到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春天。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本文系作者在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陈路

让我们共同书写妙不可言的教育春天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顾月华

  ■顾月华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遗憾不能前来现场聆听诸位的精彩演讲,在这里我谨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暨第五届长三角(苏州湾)教育对话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尊敬的朱主席和各位嘉宾、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的家乡苏州湾的教育天空,一定因为这场新教育的跨年对话而特别的璀璨夺目,因为你们中的每一位都和朱老师一样,是“擦星星”的人。听闻大会选择“新教育写作”这一主题,我的脑海里瞬间袭来一幕朱永新老师宵衣旰食的感人场景。相信全体新教育人都知道,每天早晨朱老师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阅读、写作,几十年如一日。

  “笔尖担道义,爱心著文章。”我们今天捧读的一个个文字,那是朱老师在晨曦来临前为我们准备的精美的礼物。为了鼓励老师们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朱老师早在20年前就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英雄帖——“诸位老师,哪一位老师每天能坚持写1000字记录自己的课堂,记录自己和学生们的故事,记录你的阅读,记录下来,10年保证你成功,不成功找我来赔偿,以一赔百。”相信大家都对这个帖子耳熟能详,如今10年、20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老师来找朱老师赔偿。一般人也真做不到,很多老师说:朱老师,我们已经够忙、够累了,哪有时间写作。但不少老师做到了,不仅窦桂梅、李吉林、李镇西他们做到了,就在苏州湾我们随处一览,你看薛法根、张菊荣、管建刚、许友超他们也都做到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朱老师的许多理念已经从校园内走入千家万户——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在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中,师生共读经典、共写随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告诉我们师生写作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为了培养真正的思考者。它从倡导老师多写就能成功,到引领老师用专业的精神去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使写作恢复它本来的面目,服务日常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以及老师自身的精神丰盈。

  见字如面,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他的精神长相,是他最好的载体。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写作不仅仅记录着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记录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书写着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传奇。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先生曾说过:“头脑、心肠、记忆是教育写作者拥有的三件宝贝。”新教育在此基础上更是通过倡导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老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他们眼中,“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

  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李吉林老师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外乎四个字,那就是“学、思、行、著”。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增长,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簇青春的花朵”。那些理想之火不灭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忘记,每天走下讲台之后,请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我们的教育写作之旅吧。

  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者真正走到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春天。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本文系作者在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