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跨越四十载的特教情

——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探索普教特教融合发展之路纪实

作者:唐守伦 发布时间:2022-02-2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特约通讯员 唐守伦

  昔日因成绩差而严重自卑、天天逃学的彤彤,开起了美容店:爱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的俊俊,每天奔走在送快递的路上……日前,笔者走进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听到了一个个从特教班走出来的特需儿童成为生活强者的故事。

  这些特需儿童的励志故事,见证了该校40年探索普特融合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近日,该校申报的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普特融合:特需儿童个别化支持的创新实践》开项论证,其探索创新获得与会专家一致肯定。

  坚守初心,让特需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有学上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丹阳城区没有特殊学校,一些特需孩子的家长非常渴望“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识几个字,将来能照顾自己”。

  特需孩子的家长伤心、无奈与痛苦,让访仙中心小学时任校长单新元坐不住:“特需孩子需要特殊对待,特需孩子也要有学上!” 他决定,为8名特需孩子开辟一个特殊班级——辅读班,选派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的优秀教师吴月仙到辅读班任教,满足特需孩子的教育需求。

  与特需孩子打交道,辅读班的教师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血。上课时,有些孩子冷不丁甩来一个巴掌,打得老师眼冒金星;有的孩子时不时地玩“消失”,还“教唆”同伴添乱;还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个简单的字词,第二天又忘个精光……

  “选择特殊教育,就要担当一份不一样的责任,就要付出一份更深沉的爱心。”面对特教新挑战,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对特需孩子不离不弃,视每个孩子为金子。

  斗转星移,校长换了8任,但学校和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从未间断。学校坚持“让折翼天使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理念,做到辅读班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

  “要让普通孩子走近和了解特需儿童,帮助特需儿童更加自信地融入集体。”面对特教与普教融合新要求,现任校长谭习龙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开展融合教育改革,由单一特教班变为特教班、半随班、全随班并举,特殊儿童从进校读书到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再到如今建设“和美共生”校园文化。该校是镇江市唯一设有特教班的普通学校,教师戎秀芬获评全国“特教园丁奖”。

  不舍不弃,为每一名特需儿童定制适合课程

  走进访仙中心小学特教班教室,你会发现特需孩子的课表各不相同,且内容丰富多彩。他们既要学习特教班的语文、数学课,还要到不同的班级随班就读英语、书法、音乐、劳技等课程。

  “学校根据特需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功能性课程、潜能开发课程、活动课程,让特需学生在拓展室和资源教室接受训练,又因生制宜让特需学生到不同班级随班就读。”副校长周泽锋解释说,学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学习、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推送个性化资源与方案,按需施教。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的康复设备、聪明伶俐木脑袋、蒙特梭利教具,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玩中学,促使其健康成长。

  通过构建“真知识、活学问”个别化支持课程系统,该校对普通学科课程内容删繁就简、适当替换,并降低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方法,变单一试卷测评为多元化特殊评价。

  学校组织专家及校内团队创编补救课程和适合特需儿童的功能性课程,开通智慧校园平台让学生做个性选择。丰富的课程“仓库”,助力特需儿童提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注意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特需儿童需要参与针对性活动。对感统失调的学生,学校在资源教室开展感统训练,通过做中学锻炼感统协调能力。同时,爱心小伙伴予以帮助,让特需儿童参与社团活动,尽可能参与普通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找到其最近发展区,生成与本身特点有关联的活动。

  一位家长非常感动:“本来我已经有些绝望了,可看到老师真的把我家孩子当成普通孩子一样来尊重,我坚定了教好孩子的信心!”

  携手前行,让特需儿童和普通学生一同成长

  “窗子”“镜子”“梯子”,是访仙中心小学的教师对普特融合理念的形象化认识和实践。在他们看来,普通学生和特需儿童互为“窗子”,把对方当成一种风景;又互为“镜子”,常做自我反思;手拉手前行,形成共同成长的“梯子”。

  为了更好地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学校向普通学生宣讲关心、责任、宽容等理念;运用融合绘本故事、融合教育情景剧等形式,帮助普通学生学会接纳、关爱特殊学生。对特需儿童进行行为矫正,开展课间互动和游戏促进情谊,提高随班就读学生与同伴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做好随班准备。

  特需儿童鑫鑫每次随班就读时,心里总是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感,教师朱敏发现他的音乐特长后,鼓励他当众唱歌。当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唱歌时,赢得了热烈掌声,跨出了融入普通班的第一步。随着一次次登台亮相,他不仅能随班就读,也能和普通班的孩子玩在一起。

  每次备课,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都要关注特殊孩子,一案两备,设置教学环节,分层教学,设计作业,个别反馈,个别评价,调适特需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在教学中优先接纳特需儿童,使每个孩子都能“美美地成长”。

  同时,学校广泛开展学伴结对活动,安排普通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陪伴与帮助特需儿童,建立学习补习小组、生活帮扶小组、课余生活友好玩伴等,开展一对一陪伴、小组陪伴、专项陪伴。“随班就读不是随班就坐,必须让每一位特殊孩子都有新进步。”这是该校教师的共识。

  “从事特教工作,不敢期盼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但期盼特需孩子走出校门后,能自理生活、自立社会。”谭习龙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打造教师、自我、同伴、社会助力特需儿童成长的文化体系,用满腔的耐心、爱心和恒心,让每一个生命同样精彩。

责任编辑:陈路

跨越四十载的特教情
——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探索普教特教融合发展之路纪实
发布时间:2022-02-2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唐守伦

  ■本报特约通讯员 唐守伦

  昔日因成绩差而严重自卑、天天逃学的彤彤,开起了美容店:爱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的俊俊,每天奔走在送快递的路上……日前,笔者走进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听到了一个个从特教班走出来的特需儿童成为生活强者的故事。

  这些特需儿童的励志故事,见证了该校40年探索普特融合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近日,该校申报的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普特融合:特需儿童个别化支持的创新实践》开项论证,其探索创新获得与会专家一致肯定。

  坚守初心,让特需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有学上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丹阳城区没有特殊学校,一些特需孩子的家长非常渴望“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识几个字,将来能照顾自己”。

  特需孩子的家长伤心、无奈与痛苦,让访仙中心小学时任校长单新元坐不住:“特需孩子需要特殊对待,特需孩子也要有学上!” 他决定,为8名特需孩子开辟一个特殊班级——辅读班,选派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的优秀教师吴月仙到辅读班任教,满足特需孩子的教育需求。

  与特需孩子打交道,辅读班的教师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血。上课时,有些孩子冷不丁甩来一个巴掌,打得老师眼冒金星;有的孩子时不时地玩“消失”,还“教唆”同伴添乱;还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个简单的字词,第二天又忘个精光……

  “选择特殊教育,就要担当一份不一样的责任,就要付出一份更深沉的爱心。”面对特教新挑战,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对特需孩子不离不弃,视每个孩子为金子。

  斗转星移,校长换了8任,但学校和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从未间断。学校坚持“让折翼天使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理念,做到辅读班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

  “要让普通孩子走近和了解特需儿童,帮助特需儿童更加自信地融入集体。”面对特教与普教融合新要求,现任校长谭习龙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开展融合教育改革,由单一特教班变为特教班、半随班、全随班并举,特殊儿童从进校读书到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再到如今建设“和美共生”校园文化。该校是镇江市唯一设有特教班的普通学校,教师戎秀芬获评全国“特教园丁奖”。

  不舍不弃,为每一名特需儿童定制适合课程

  走进访仙中心小学特教班教室,你会发现特需孩子的课表各不相同,且内容丰富多彩。他们既要学习特教班的语文、数学课,还要到不同的班级随班就读英语、书法、音乐、劳技等课程。

  “学校根据特需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功能性课程、潜能开发课程、活动课程,让特需学生在拓展室和资源教室接受训练,又因生制宜让特需学生到不同班级随班就读。”副校长周泽锋解释说,学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学习、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推送个性化资源与方案,按需施教。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的康复设备、聪明伶俐木脑袋、蒙特梭利教具,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玩中学,促使其健康成长。

  通过构建“真知识、活学问”个别化支持课程系统,该校对普通学科课程内容删繁就简、适当替换,并降低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方法,变单一试卷测评为多元化特殊评价。

  学校组织专家及校内团队创编补救课程和适合特需儿童的功能性课程,开通智慧校园平台让学生做个性选择。丰富的课程“仓库”,助力特需儿童提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注意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特需儿童需要参与针对性活动。对感统失调的学生,学校在资源教室开展感统训练,通过做中学锻炼感统协调能力。同时,爱心小伙伴予以帮助,让特需儿童参与社团活动,尽可能参与普通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找到其最近发展区,生成与本身特点有关联的活动。

  一位家长非常感动:“本来我已经有些绝望了,可看到老师真的把我家孩子当成普通孩子一样来尊重,我坚定了教好孩子的信心!”

  携手前行,让特需儿童和普通学生一同成长

  “窗子”“镜子”“梯子”,是访仙中心小学的教师对普特融合理念的形象化认识和实践。在他们看来,普通学生和特需儿童互为“窗子”,把对方当成一种风景;又互为“镜子”,常做自我反思;手拉手前行,形成共同成长的“梯子”。

  为了更好地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学校向普通学生宣讲关心、责任、宽容等理念;运用融合绘本故事、融合教育情景剧等形式,帮助普通学生学会接纳、关爱特殊学生。对特需儿童进行行为矫正,开展课间互动和游戏促进情谊,提高随班就读学生与同伴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做好随班准备。

  特需儿童鑫鑫每次随班就读时,心里总是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感,教师朱敏发现他的音乐特长后,鼓励他当众唱歌。当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唱歌时,赢得了热烈掌声,跨出了融入普通班的第一步。随着一次次登台亮相,他不仅能随班就读,也能和普通班的孩子玩在一起。

  每次备课,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都要关注特殊孩子,一案两备,设置教学环节,分层教学,设计作业,个别反馈,个别评价,调适特需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在教学中优先接纳特需儿童,使每个孩子都能“美美地成长”。

  同时,学校广泛开展学伴结对活动,安排普通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陪伴与帮助特需儿童,建立学习补习小组、生活帮扶小组、课余生活友好玩伴等,开展一对一陪伴、小组陪伴、专项陪伴。“随班就读不是随班就坐,必须让每一位特殊孩子都有新进步。”这是该校教师的共识。

  “从事特教工作,不敢期盼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但期盼特需孩子走出校门后,能自理生活、自立社会。”谭习龙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打造教师、自我、同伴、社会助力特需儿童成长的文化体系,用满腔的耐心、爱心和恒心,让每一个生命同样精彩。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