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峰,一名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生,自2012年踏入神圣的医学殿堂起,就立誓为医学事业而奋斗。学医不止,真理不息;关怀不止,追寻不息;从医之路,亦其心之所向。
实践传播美德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但在学习上,葛宇峰一向严格要求自己,也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然而繁重的学业没有阻挡葛宇峰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他在大一时就加入红丝带同伴协会,并在大一学期末成功当选培训部部长,组织针对各学院、班级、机构的同伴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同时在9.26避孕日,12.1全世界艾滋病日等特殊节日中,在校内举办讲座,组织活动,并在校外的人群密集点,如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站等进行搭台表演,向人们宣传防艾思想。让葛宇峰记忆犹新的是,他曾带领过部门成员在各大高校周围的宾馆、日租房内发放传单及避孕套,同时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以此来宣传避孕以及防艾思想。但是由于社会观念的滞后,他们的活动遭遇了不少的质疑,如宾馆老板的不配合、路人的抵触,但这都没有减少他前进的动力,最后他们的活动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由于成绩的优异,葛宇峰参与到临床医学院组织的一对一帮扶计划,目的在于帮助后进同学提升成绩。虽然帮扶活动占据了他宝贵的学习时间,但他从不抱怨,并申请长期参与这项活动,被其帮扶过的同学都明显减少了挂科数量,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在课余生活中,葛宇峰还积极参与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如每年一次的献血活动等等。这些经历丰富了葛宇峰的大学生活,同时也磨练他的能力和意志。他相信美德需要用实践去磨练,更需要用实践去传播。
关爱践行使命
在空闲时,葛宇峰也常常阅读相关经典书籍,多方面地去体会医生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而令他感触最深的一本就是《协和医事》里的这句话——“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份处方应是关怀”。他知道,在为患者施医驱病的同时,更需要有一颗仁慈之心,行医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用心跟用脑同样重要。
大三暑假期间,葛宇峰在完成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西北”的回程途中,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列车上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奶奶不慎摔跤,列车员在广播中寻求医务人员帮助。当时位于同一车厢的葛宇峰,听到消息后立即向列车长表达前去帮助的志愿。“虽然我只是在校医学生,但是面临这种情况,十分愿意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列车长考虑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时已是夜晚11点多,老人主诉心慌,休息后略有缓解。于是葛宇峰给老人做了初步检查,发现其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长时间未进食,他初步怀疑是低血压引起眩晕心慌,便让老人摄入糖盐水,再做进一步观察。同时为了防止其他隐患的发生,他嘱咐家属紧密观察老人情况。第二天清晨,约9点左右,列车员再次找到葛宇峰,说老人情况不佳,让他前去查看。迫于情势紧急,他就地取材,用手机的闪光灯以及折断的筷子给老人做相应病理反射检查。经检查,老人瞳孔收缩缓慢,存在意识障碍,腹部肌肉收缩不明显对称,Babinski征(+),GCS评分7分,已是相当严重。联系病史及受伤史,葛宇峰初步怀疑脑出血,立即告知家属及列车员该老人应及时下车送往医院。但是家属却因为种种原因十分踌躇,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拖延了近20分钟。而在这20分钟内,葛宇峰珍惜每分每秒,一直呼唤老人,不断观察老人病情,以免发生进一步恶化。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他见老人情况已十分不佳,担心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安抚家属,并告知家属当下救援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试图让其早做决定。最终,老人的家属渐渐平静下来,并听从了他的建议,同意让老人下车送往医院。之后到达甘肃省张掖市火车站后老人被送往医院救治,他也安下了心。
没想到这件事在当天便通过各种方式迅速传播。当天下午2点左右,“现代快报”的记者通过同学得到葛宇峰的联系方式,与他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电话采访;随后,由其撰稿的《南医大学生用筷子救助老人》这则新闻便在微博、微信、QQ等媒体上迅速转发,转发量当天突破千位数,并得到上万的点赞量,一时间成为各媒体的热点话题。当天晚上,“网易南京”也通过社交软件对他进行了采访,“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搜狐新闻”、“新浪新闻在线”等报刊也相继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刊登在互联网上。次日,更加详实的采访记录和文章在互联网上刊登,文章的点击率和转发量再次近万。同时,校记者组织对他进行采访,采访文稿登上了南医大的贴吧和校刊报纸,在校内成为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故事在南京高校之间也广为流传。葛宇峰因此被称为南医大“最美医学生”,列入为南医大“学长故事”,一时间成为“网络红人”。之后的几个星期,不仅有来自各地的新生联系到他,告诉他这件事情更坚定了他们的学医之路,而且有很多陌生的网友点赞和评论,甚至直接联系到他,表达对医务工作人员的钦佩之情。
事后葛宇峰回想起这件事清的始终,虽然当时有紧张、忧虑的心情,但他仍坚定认为,这是他应当作出的决定。从医学生宣誓那刻起,他便知道,书本知识的积累只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础,而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塑造一名优秀医生。“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这是他一直谨记的原则。面对求助的患者,哪怕是在如今紧张的医患状况下,医生对于患者的绝对责任也不能少一分。这就是医德,比医术更重要。病者得其医,医者得其敬,这是他奋斗的目标,也是他前进的动力。他同样希望这个社会能有更多的正能量传递,更多的春暖杏林来感动人心,他也立志,要献出更多的关爱,来践行自己的使命。